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徐亚辉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前阵子和一位长辈聊天,听到这样的事情:现在有些父母专门跑到相关部门去立一份遗嘱,大概是百年之后,所有财产归自己的子女所有,而不是自然由子女的家庭继承。


原因很现实直接,他们觉得现在年轻人的婚姻太不稳定,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太自私;父母这样做,是为了抵御离婚的风险而不得已为之。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婚姻价值观的变革与冲撞


从父母往上辈,结婚似乎是一种信念;对于维护信念,不需要怀疑和解释。他们大多数将自己“无私”奉献给了婚姻的维稳。在他们眼中,两人做好角色分工,感情上,或至少在形式上,忠于彼此不变,就是好的婚姻。


对比之下,当代年轻人却显得“自私”。无论男女,面对婚姻,都会有人觉得不想吃亏或者已经吃了亏。


比如一些人觉得自身各方面条件不差啥,如果找不到更好的或者旗鼓相当的,不想将就。还有的认为结婚会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准,原本一个人赚钱一个人花,偶尔还可以添置一台相机、一套高档护肤品;结婚后就变成一方的收入要负担家用,另一方的拿来还房贷,以后孩子的奶粉、教育等等。


曾奇峰老师在中秋直播中总结了一句让大家深以为然的话:金钱是所有现实的浓缩。


自私也好,吃亏也罢,钱背后隐含的是这届人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诉求。婚姻不再是“人生不易,找个队友同舟共济”的生存保障和简单陪伴;而是婚姻即将作为背景,人们开始考量它能够为个人发展提供怎样的支持以及带来多大程度上的获益。


一拨男性吐槽从给彩礼开始,自己就变成了供养者,买房买车为家庭“当牛做马”,还被老婆限制自由,结婚纯属想不开。


另一拨女性更是对婚姻深恶痛绝。包揽家务,给男人当保姆,丧偶式育儿,更何况,还要像男人一样出去工作。她们的自我生活空间被极度压缩。我听过不同女性表达过同一个愿望:在家不远处拥有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公寓,任何人都勿扰,有空时一个人待着。


从男女双方的“吃亏”体验来看,他们既不能臣服于传统婚姻,又很难在当下婚姻内找到自我的出路。如果再加上不能灵活调整角色和沟通不畅,关系只能变得举步维艰。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双方事业都处在上升期,而妻子的发展机会似乎更好一些。这时丈夫开始游说妻子以家庭为重,作为新女性的妻子显然很不乐意,于是两人开始拉扯,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几近闹掰。


这段婚姻就是一只脚停留在传统,另一只脚正迈向自我实现的状态下,原地尴尬。因为有爱情的基础而结婚,但又因各自的发展需求不能被爱情所涵容。一致的是,两人都会想,你不能支持我的想法,怎么证明你爱我?婚姻的意义又在哪?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吃亏,未曾表达的潜在渴望


弗洛伊德早就有两个发现:一是,在某些种类的动物中,雌性具有更强大的攻击性,比如蜘蛛。二是,在动物中,养育和照顾幼儿的工作也不是必然落在雌性身上的;在一些高级物种中,两性共同承担养育幼崽的责任,甚至有些雄性独自专注于此。


由此是否可以证明,“男人(女人)的一半是女人(男人)”是不虚的,“既当爹又当妈”是成立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完整的雌雄同体,并具备彼此的功能。


那么在关系中,当吃亏感油然而生,可以理解为对自身潜在的部分需求的渴望。比如,当男人抱怨在外打猎辛苦的时候,映射的可能是他内在脆弱、想得到照顾的部分;但这部分通常不被社会允许。他打猎的能力越强,就离内在情感的部分越远,就越有吃亏的感觉。


尤其当下女性的不断崛起,又削减了一部分男性被照顾的红利。忙碌一天回家,并没有来自妻子“饭在锅里,我在床上”的踏实温暖,也没有窗明几净的理想舒适,反而接到妻子指挥自己点外卖的电话,想想就更亏了。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与此同时,一位女性作为照顾者的角色,感到被家庭无情使用时,她其实在呼唤向外发展的渴求。同样也是因为文化的约定俗成,如果像男人一样出去打猎,她不仅在潜意识层面充满了内疚,外界的评论也会让她觉得,应该为自己是一个具有野心的女人而感到羞耻。


很多学者都写过一个普遍的文化禁忌:禁止女孩和女性表达愤怒。这也是对于女性来说,最“亏”的地方。


这起源于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想超越和取代母亲,成为父亲的宠爱对象;但另外一方面,她需要继续仰赖母亲的照料。为了不被发觉自己对母亲的竞争幻想,她必须压抑自身的攻击冲动。对于男孩来讲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的攻击对象直接指向父亲,而不是照料他的母亲。比起女孩,他是有退路的。


所以当我们看到女性大发雷霆的时候,她更多是在抱怨在关系里付出太多,更少表明自己其实是对竞争和社会地位抱有巨大的渴望。这也是被潜意识所压制的。


当然,很欣慰看到已经有一些女性修通了这部分内在的情结,工作起来干脆漂亮又不失柔情。同样有的男性能够接纳自己的脆弱和局限,更加理解和支持女性,让关系流动而非禁锢。


一段男女都吃亏的婚姻

自身不足在婚姻中的投射


网上有句话特别能引起广大女性的共鸣:本想找个男人遮风挡雨,没想到风雨都是这个男人带来的。


这句话描绘了女性对进入婚姻抱有的朴素、美好又有些危险的愿望,最终却不得不失望。


当女性把自己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看似更符合文化的设定和期待,甚至觉得这样很有女人味儿,会激起男性的保护欲,让自己在关系里一劳永逸。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解。


如果你内心强大偶尔扮弱,为了调剂关系倒也无可厚非;如果真的弱一直弱,可能带给对方疲惫。试着代入想象,一位爸爸常年把女儿扛在肩上,一定会激起他对一位成熟女性的遐想。


内在脆弱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往往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顽强的付出,同样也期待对方的付出。她的假设是:如果我付出,你就会对我好;如果你对我不好,是因为我付出不够,于是继续付出。


而对方的逻辑很可能是:你对我好,是因为我够好;然后不再殷勤付出。


这就悲剧了。因为女方的付出,是匮乏的体现,是为了得到更多。这种很舍得付出的强大外表,对应的是脆弱不堪的心灵。这个部分会被对方的潜意识接收到,并且想要逃。


所以,越匮乏,越付出,越得不到。简直是亏大了。


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忿忿不平:照这样说,童年匮乏的人就活该匮乏下去吗?婚姻难道就起不到一点疗愈的作用吗?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有个提问:女方家有十几套房,结婚时要求男方出100万的彩礼,男方该不该答应?


作者给出的态度是:彩礼可以给,但前提是,不要假设婚后那十几套房跟你有任何关系。因为期间的变数太大了。


这个道理放在亲密关系中同样适用,所有好的坏的关系,都是复杂且变化的。能够自我确认的是,比起小时候,现在的自己已经有足够强大的能力生活在成年人的世界。过去的那个小孩,只能跟随你,不能主宰你。


我们每个人本质上都是雌雄同体,只不过需要随着人生场景的不同切换,或竞争或连结。


在婚姻这件事上,也有一种英雄主义——看清了婚姻的真相,还可以选择结婚。


你是想延续传统的婚姻模式,或是更在意两个自主灵魂的相遇?还是选择勇于在关系中完善自己?


想清楚理想婚姻的主要基调,慢慢寻找和等待,直到遇见那个人,轻轻道一声:“哦,你也在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吃亏   婚姻   雌雄同体   都会   彩礼   匮乏   美文   潜意识   脆弱   妻子   男性   母亲   男女   关系   家庭   女性   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