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真心话,不如大冒险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包俊君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与其真心话,不如大冒险


最近听到一句话:“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


初闻此话,心中一下豁然开朗,仿佛找到了行走世间的终极真理。


这一终极真理,讲的是这么个意思——


极度的坦诚,意味着真实地面对一切,面对最真实的自我,并展现真实的自我。


每个人内心都有恐惧,会紧张、惧怕,这都是因为你没办法面对真实。


不论是真实的世界还是真实的自我,当你接受了真实,你就会发现你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当一个人就不再惧怕任何事,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听起来,似乎极有道理。


然而,就在我思考如何能够做到极度的坦诚时,却发现这事儿,并没有那么简单。


与其真心话,不如大冒险

极度的坦诚,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悖论


极度的坦诚,不仅是对自己,也包含对他人。


我们不但要直面自己的优缺点,直言自己心中对他人的想法,也要坦诚地面对和接受他人的想法感受,以及一切的行为。


这意味着,坦诚——是对自己和对关系中的对方,都没有期待和目的性。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在关系中保持心理平衡的需要,如若不能,势必会造成关系的裂痕。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自己极度坦诚时,势必也会对关系中的另一方抱有期待:希望你也可以跟我一样坦诚,这样才能实现我内心的平衡与安定。


在我们的想象中,会认为:当我将对关系中另一方的担心、怀疑、厌恶等无所保留地坦言时,对方也会坦然接受,皆大欢喜。


先不说这一想象能否真的实现,当这样的坦诚背后其实是有所期待时,坦诚本身已经不存在了。


也许有人会说:“我只要自己做到极度坦诚就好,至于对方有什么反应,我都可以不在乎、不受其影响。这也是我对他人的极度坦诚。”


乍一听,似乎没毛病。但仔细想,持有如此观点的人,怕是完全没有将关系中的另一方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无法将他人放在自己的心中去理解。


一个人可以完全不care他人的情绪感受,自然不会受到影响。但这样的人,恐怕处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病理性自恋状态中。


所以,对关系中的对方完全不报期待的极度坦诚,是不存在的。


这也使得“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成为了一个不可实现的悖论。


与其真心话,不如大冒险

极度的坦诚,只是一个极度的理想化


退一万步讲,就算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在关系中彼此极度的坦诚,这一概率,恐怕也非常之小。


人是情感性动物,总会经历感受各种情感,包括痛苦与不愉悦。


当面对这些时,我们会启动各种心理操作,消除或抵消他们。这些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操作,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防御机制”。


一个人要想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会运用防御机制。一个人如何运用防御机制,等同于一个人在面临危险和痛苦时是如何保护自己的。


坦诚意味着不隐瞒、不修饰本相,与人、与己、与天地坦诚相见。


一个人要意识到自己的痛苦与危险,还要意识到自己正在使用什么样的防御机制消除抵消他们,这是对自己的深度了解。


但极度的坦诚,还要求将这一切也要真实坦诚表达显现出来——这无异于让一个人情感裸奔,处于无保护的状态。


不难想象,这会极大地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羞耻感与恐惧感,引发新一轮更加激烈的内心冲突,让我们无法好好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算有人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极度的坦诚,很大概率,关系中的另一方也会被这样的“坦诚”所吓跑。


因为这同样会激发他人面对自己复杂内心的屈辱感和恐惧感。


有一个段子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我们渴望极度坦诚、又惧怕极度坦诚的画面:“人类不穿衣服的时候最坦诚。但最吓人的事儿,就是有不穿衣服的人朝你跑了过来。”


那么,是不是当关系中的双方都可以做到对彼此极度坦诚,就可以了?


萨特和波伏娃彼此极度坦诚的爱情实验已经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他们想要一种自由、平等、相互信任、相互给予的超越传统的爱情关系。


他们约定“真诚相爱的同时,各自保持着爱情的独立自由。双方不应互相欺骗,而且不应互相隐瞒。”


但在这段关系中,波伏娃始终饱受痛苦的折磨,极度的坦诚,并没有实现人们期待中的美好结果。


极度的坦诚,只是我们幻想中追求的一个极度理想化的状态而已。


与其真心话,不如大冒险

极度的坦诚不会让我们无坚不摧,但真诚可以


看到这里,或许让人失望不已。


让我们豁然开朗的终极真理,终究只是一场不可实现的幻想吗?


不要着急,让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当我们在说“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时,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在 “终极真理”的描述中,有一句话确实是有道理的:“当你接受了真实,你就会发现你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


其实,我们想要的,无非就是这个能够“面对一切的勇气”。


极度的坦诚因其不可实现性,给不了我们这样的勇气;但是,真诚可以。


真诚,其实包含在坦诚之中。


坦诚,更强调“坦”, 更像是把自己的一切坦开了摆在对方面前。


而真诚,意在“真”字,看见真实的自己、懂得真实的他人、接纳真实的世界。


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看一下:


试想一个场景,我们在与家人朋友沟通时,很有可能会被对方说的某些话激起内心的反感、愤怒等情绪。


这些愤怒的情感需要被表达出来,否则会破坏关系。


极度坦诚地表达与真诚地表达,分别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极度坦诚地表达


上次你说的那些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我独自神伤了好几天,我知道你也是为我着想,虽然你根本没有理解到我。


但没关系,我已经想通了,也没有怨你的意思。


就是跟你说一声而已。


这样的表达可谓极度坦诚了,坦诚了自己真实的状态,也坦诚了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但却又是句句暗藏玄机:


上次你说的那些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陈述事实

我独自神伤了好几天——引发对方的内疚

我知道你也是为我着想,虽然你根本没有理解到我——进一步激发对方的内疚

但没关系,我已经想通了,也没有怨你的意思。——占据道德制高点

就是跟你说一声而已——我已经极度坦诚了,你看着办……


试想关系中的对方接收到如此坦诚的表达,会怎样?


大概是要么开启“战斗模式”,为自己极力辩解,以缓解被激发的内疚;要么开启“逃跑”模式,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么;再若不然,被对方如此的坦诚搞得诚惶诚恐,不知如何回应才是好……


真诚地表达


比起坦诚,真诚则多了一份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觉察、体谅、以及真情实感的味道。


这意味着:



那在真诚的前提下,会是一种怎样的表达过程?


首先,我们会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听了那些话感到不舒服,是不是因为激活了我自己身上哪些没有处理好的情结?如果是,那么这个愤怒,也是我自己需要去处理的。


其次,我们会去理解面对真实的他人——


对方是无心之言,还是那天刚好也带着什么情绪?也或许是一些我并不知道的原因……


当有了以上的觉察和思考,本着真诚的态度与对方去沟通时,也许我们会说:


上次你说的那些话,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我也想了一下,在这个问题上,我……(自身原因)


同时我也在想,是不是你当时也……(尝试理解询问对方的境况)


但我不确定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也想问你一下……”


当我们带着真诚的态度表达出这些话,相信关系中的对方也可以感受到我们的这份真诚。


最后,我们都希望理想的结果是对方也能够真诚地对待这份表达,开诚布公地交流下去。


如若不能,我们也不会因此感到过于沮丧和再度愤怒,而是将此看做一次更加看清对方和这段关系的契机。


因为在我们的内心,已经做好了面对和接受这个真实的世界一切有可能的结果。


至此,我们得以真正拥有“面对一切的勇气”。正是这份勇气,让我们变得“无坚不摧”。


无坚不摧,不是因为我们不再惧怕任何事,而是或许我仍旧会紧张惧怕一些东西,也仍旧会有各种好的不好的情绪感受,但我有勇气真诚地面对和接受这一切。


这样的勇气,也需要我们有一点冒险精神。要知道,这正是我们生而为人在这个世间鲜活而又真实活着的呈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无坚不摧   真心话   坦诚   美文   真理   愤怒   勇气   情绪   内心   真诚   痛苦   机制   状态   期待   真实   关系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