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中》悟出的几种管理方法

一个人在桥上看着风景,风景就是他的一切,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他看不见的另一面,他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别人风景的一部分。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世界是相对的并且是相联的。虽然我们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之中,但是我们身外存在着客观的世界和他人。我们努力要把自己的愿望变为现实,但是能否成功,取决于他人和客观的世界是否接受。道德经从大宇宙的角度告诉我们主观若要符合客观的话,必须要处下,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如果按照道德经的原则来处世,哪怕我们认知能力受到自身局限,还是可以符合他人和外在的要求,获得顺利的结果。这个和管理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十分密切。在过去,人们相信英雄史观。认为成功者可以凭主观主宰一切。管理是单向的,是当权者如何利用普通人的问题。这些理论关注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充分地表达管理者的意见,怎么样建立快速的政策传达机制。在这种观念作用下,企业呈现金字塔形,塔的上端是成功者,政策的制定者,享有权利,下端是被管理者。上端对下端有着控制权。但是这种系统经常出现问题,时不时要崩溃。塔顶因为过于舒适或者高高在上而不再了解企业的内部状况,他们的主观很快就脱离现实,决策失误频频发生后,企业也就自然破产了。

《老子道德经》对此不以为然,《治国》谈到“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就是说,以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个人说了算,就会使得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懂得这两种治国之道,心里就有了个好的和坏的模式,经常用好的这个模式治理国家,这就叫做玄德。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提出了两种管理模式。一个是自上而下的,一个是从纯粹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由管理者负责决策。另一个是从下属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是一个互动或者民主的思维方式。老子认为,后者是正确的。西方的管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末,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出发也找到了这个模式。他们认为世界是横向互联的。企业的活动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系统中的活动息息相关,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互相影响。我们每个人,无论当不当官,都是系统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考虑企业的问题时,我们要从整体的观念出发,考察整个系统的互动。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投射在某一片段,或是官僚阶层的感受上,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

企业的管理者在桥上看着风景,员工是他们眼里的风景,而他们也是员工眼里的风景;员工出现什么问题管理者能看到,但同时也不要忽略管理者出现的问题员工也能看到。

管理者填补了员工的口袋,员工也实现了管理者的梦想。在这种相对的观点引导下,现代的管理开始综合考虑企业的各个层次。他们发现,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想法,改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企业就会具有持续的活力。在这种新思维下产生出的企业不是金字塔形,而是结构比较扁平,讲究和谐氛围的积极气氛。比如微软公司的无等级的人格化管理,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等。新思维下产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务式的领袖风格,以价值为基准的领袖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区分问题和人的谈判风格等等。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所有这些名词,基本上都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处下,也就是为他人着想。我们可以作出这个结论,东方智慧和西方哲学最后会到达到一个共同点:不以知治国也就是处下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最优的模式。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高级管理智慧之一:处下的管理方法

有人会说如果管理者处下那么是不是失去权威呢?从以上系统的角度看,当领导处下的时候,他满足了下属的心理诉求,获得了下属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员工真正为公司效力。从而使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正性的双赢的循环。哈佛商务评论的名文《喜玛拉雅山上的领导课程》一文得出同样的结论:领导必须服从于整个团队的需要。个人的利益和爱好不能凌驾于集体的利益之上。领袖的意义在于服务。也只有当领袖真正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的权威才能真正树立起来。道德经《天长》提到:非以其无私也,能成其私。就是指,只有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才能救助别人,同时也能成其私。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一点,领导要首先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问题。正如道德经《不武》所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要首先解决员工的真正的困难,那么就会得到员工的拥戴。有一位自称极乐守静地背诵《老子道德经》的学友对此很有体会,他说: 我认为作为管理者,经常在下面走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比如:有几个员工住得较远,班车到不了,下中班后坐不到最后一班公汽,回家只能坐“的士”,我知道后,主动特批他们可提前二十分钟下班。他们非常感激,总是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才提前下班,而且后来发现他们不光是工作效率提升了,连上班的时间也自觉提前了,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成就他人,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

高级管理智慧之二:处下的交流方法

在商务工作当中,交流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不好,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同事关系。道德经提到“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你要想成就自己在高位,说话必须谦卑客气,不能高高在上,说大话,狠话,把别人压在脚下,只有处下,对人和蔼可亲,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感觉到被重视和尊重,于是才会认可你,并推举你为上民。这个就是处下的沟通原则。具体发挥有这么几个方面:

1.首先要倾听别人,了解别人在想什么。

有个研究发现,一般人语速是每分钟125个字,但是我们大脑的处理速度至少是这个速度的三倍。所以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语音信息,但是一般人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只能记住25%,原因是走神,或是在想自己的事等等。其实在谈话沟通当中,注意倾听,本身就可以获得人心。西方心理咨询最著名的一个流派是卡尔罗杰斯的“倾听疗法”。这个发明是受到道德经的启示的,所以他在自己的皮包上印了“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几个字。上层心理专家主张让病人自己诉说,咨询师主要是旁听,并且引导病人去说,他发现大部分情况下,病人说够了,就恢复正常了。这个疗法由于效果显著,一度占据了西方主流市场。这说明倾听别人,了解别人确实是交流的良好开端,也是调整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谈话的时候,不仅仅要了解别人的内容,还要了解别人的情绪状况,话中话。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人。管理者注意去聆听手下的抱怨,建议等,可以让手下产生信任感,并且可以引导手下自己解决问题。

2.开放的交流方法。

一篇叫《谷王》的文章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这个文章的主人公特点是随时准备接受每个员工的批评,并且不断主动创造机会让员工来批评自己。例讲的是他怎么样在一个劳资关系非常恶劣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的类似于国有大企业这么个环境里,通过主动的,处下的和员工交流,获取了信任,后来成功的在这家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扭亏为盈的故事。这个案例的结论是:反对意见体现了员工的真实的想法。所以听取反对意见是非常有效的。当管理者决定自己亲身走进充满敌意的下属世界,并且愿意去接受不同意见,为公司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真正的理解这个公司,并且可以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来帮助自己进行决策。

高级管理智慧之三:处下的合作方法

在商务工作当中,和竞争伙伴合作是一个必须的但是又比较困难的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是获得某种经营许可,商家不得不和一些对手兼并或是联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利益分割的问题,掌握灵活处下之道的企业家知道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放低自己的位置。适当吃一些亏,不能一味顾己。在合理的范围内处下,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就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道德经   新思维   方法   美文   管理者   主观   下属   老子   领袖   角度   想法   员工   风景   系统   世界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