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跳河,学生跳楼”:因为网课,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最难搞的两种关系,一种是亲密关系,一种是亲子关系。


石家庄一小区,孩子睡懒觉,不想上网课,上课也总是抓耳挠腮,左顾右盼,家长忍不住一大早训斥了娃几句。

谁想到,这个孩子竟然一怒之下跳了楼。家长惊恐地报了警,跑到楼下抱着受伤的孩子痛哭:


“家长跳河,学生跳楼”:因为网课,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上海妈妈刘女士,在家辅导孩子上网课写作业,她让娃认真严肃,娃非自由散漫,她期待娃勤奋努力,娃偏要马虎偷懒。绝望之际,刘女士跳河轻生。

消防人员迅速赶到河边营救,刘女士哭着说:“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指她自己生的娃)就希望我去死啊……”


“家长跳河,学生跳楼”:因为网课,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但每个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对问题父母——不管父母承不承认。

而每个问题父母背后,都有一个或一堆教养误区——不管有意还是无意。

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

我们明明爱他(泛指男孩和女孩),他为什么却越来越恨我们?

我们期待他越来越好,他为什么非把最坏的样子给我们看?

我们把一切都给了他,但最终为什么成了他的仇人?

被爱,是每个孩子生而应得的礼物。

每个小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对周围的磁场和环境,已非常敏感。

从孩童时代起,最需要的两个礼物,就是归属感(也可以说是安全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就是被爱和爱的需求。

一个人只有感到被爱,才能有爱,然后才会去爱。

所以,每个孩子6岁之前,父母的陪伴、照顾、抚摸、亲吻,一遍遍用言语和行动重复给孩子“我爱你”的信念,言传身教传递的习惯、认知、契约和精神,是孩子一生用之不尽的爱的礼物: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家长跳河,学生跳楼”:因为网课,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不一定会憎恨父母,但和那些有父母陪伴的人相比,他们的成长会艰难很多。


他们没有在一个安全感充足的环境里,被充分而毫无保留地爱过,所以他们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爱,也不自信别人是否会真的爱自己。

但对爱的渴求,会让他们陷入第二个误区——

捣蛋,孩子向父母发出的求助信号。

陈美龄,曾反复强调这么一个教育心得:

不管任何时候,只要她的孩子和她交流自己的想法,她都会马上停下手中的事儿,倾听和回应。

哪怕,她在清扫,在做饭,在工作,在忙天下人看来都特别重要的事儿,但她觉得,这都没有孩子那一刻的发问重要。

如果家长习惯了对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敷衍,那么,很快就看穿这一点的孩子,渐渐就不会再和家长分享自己。

他们会在受伤和忽略中,认定自己是父母的累赘,不配得到父母的重视,关上自己的心门。

“家长跳河,学生跳楼”:因为网课,多少父母正把孩子变成仇人


孩子特别调皮捣蛋,好像有多动症。或者,孩子越来越不自信,胆子也越来越小。

其实,前者不过是通过不停制造事端的方式,让家长重视自己,而后者不过是用拒绝沟通的信号,让家长反思之前的漠视。

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再听话”或“过分听话”,其实都在向你发出求助信号


叛逆,父母权力失控的替罪羊。

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说过这么一句话:

没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个特别爱控制的父母。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身为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

而吃过很多亏,也看透很多事儿的家长,从经验出发,很想把自己人生的经验和教训统统告诉孩子,并去证明:“所有的一切,都非你想的那样。”

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家长就会采用打击、否定、控制的方式,从嫌恶语言到粗暴行动,不停向孩子灌输:“你还小,你狗屁不懂,你是错的。”

渴望长大的孩子,并不会因为家长的控制和恐吓,而放弃去实践自己想法的可能。

很大程度上,他们为了反击父母,故意按照父母说的反着来。

叛逆,就这样诞生。


叛逆的表现,是不愿失控的父母,和渴望独立的孩子之间的权力斗争。


叛逆的误区,是父母从自身想当然的经验出发,以屏蔽危险的方式,阻挡了孩子体验人生的可能。

但父母们偏偏忘记了,孩子的成长,不来自父母的说教,恰来自自己的经历、体悟,和由此带来的行动及改变。

缓解叛逆的最好办法,不是当一个大包大揽,什么都替娃做的父母,也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任娃自己瞎扑腾,而是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你伸出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告诉孩子:

“你不必复制父母的人生,但你值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块不一样的麦田。”


一段关系,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最糟糕的状态从来不是争吵和较量,而是发自内心的冷淡。

一个孩子,如果自幼不被爱,成长中发出的求关注的信号,又被一次次漠视,用叛逆向父母发出呼救时,又遭到强力镇压,复仇不成又重新沦入控制之中,他最容易走向的一个极端是:

在丧失一切热望后,破罐子破摔,变成一个废物给父母看。


所以,我的心理学老师说:反抗的孩子,从来都是好孩子。

如果,我们的教养一开始就出了错,那么征战的亲子关系,会让我们的孩子,成长变得格外艰难,幸福变得更加遥远。


看见你的孩子,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附庸。


让他在被看见里,变得日益勇敢而自爱。


没错,惟有爱,是最后的出路,也是唯一的救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心门   家长   父母   孩子   教养   仇人   麦田   美文   叛逆   事儿   听话   误区   信号   礼物   经验   方式   人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