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澜:真正的高情商,是拥有“提问力”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在和不太熟悉的人相处时,想要开口提问来打破僵局,但不知从何问起。


面试时,面试官问还有什么问题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只能尴尬地说一句:没有了。


培训时,想和其他同学一样问老师问题,提高参与感,却脑袋空空,一个问题都提不出。


提问,在我们日常交往中是很重要的环节。


很多亲近,都是从一句“你吃了吗?”开始的。


在我们的日常沟通中,会提问也是避免终结话题的秘诀。


而对于很多不会提问的人来说,就算做了尝试,也只是张了张嘴,又无奈地闭上。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说:“我用来判断一个人的,是依据他提出的问题,而不是他给予的答案。”


读书君最近读了杨澜的《提问》这一书,作为知名的主持人,杨澜对提问颇有一番见解。


在这本书中,她用她几十年的从业经验,为我们介绍如何提升自己的“提问力”,帮助我们更快“破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提升“提问力”,先要练习好奇心


要说最会提问的人是谁?


读书君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小孩子。


每次陪父母出去聚会,读书君都会被小孩子缠上,绕着不停问问题。


比如:


“姐姐,你这个挂件哪来的呀?”


“姐姐,你家狗狗几岁啦?”


“姐姐,你知道袋鼠英语怎么说吗?”


“姐姐,你们上班都做什么呀?”


……


虽然每次都会被烦得不行,但细细想来为什么孩子可以问出这么多?


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杨澜在《提问》中有提到:“如果提问是导火线,好奇心则是它的燃料库。”


很多人会觉得好奇心是天生的,但其实好奇心,是一个可以后天培养的东西。


好奇心的来源,是那些未知和无知的板块。


现在的社会,对于自己不知道的板块,不少人会羞于开口,这就会失去提问的机会。


而提升好奇心的方法,唯有不断练习。


杨澜:真正的高情商,是拥有“提问力”


美国著名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说过:“每个人都很无知,只是看在哪方面而已。”


所以,在对于一些不懂的事物和领域,我们要勇敢地张口去问。


即使问出“愚蠢”的问题,最多就是被人笑一笑,和涨知识相比,被笑一下又有什么丢脸的呢?


看到不知道的东西,真诚地张嘴去问就好了。


等你真的试着去问了就会知道,大部分人都会乐于告诉你答案。


因为向你介绍他们的专业领域,他们也会有一种成就感。


要记住,提升好奇心唯一的方法只有好奇心练习,这个练习的时长,是一生。




提升“提问力”,了解提问对象是关键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小景前阵子遇到了自从毕业之后就没见过的同学,两个人见面激动不已,就约在了咖啡厅喝下午茶。


在叙旧时,对方问她:“好久不见,你最近在做什么?”


因为很久没见面,小景告诉她自己在做平面模特,还讲了很多工作中的趣事。


这时,对方冷不丁冒出来一个问题:“你在这行,是不是谈过很多男朋友呀?”


小景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回答她:“不是的,平时工作很忙,没时间谈恋爱的。”


谁知好友还是不肯善罢甘休,继续说:“真的吗,不是都说你们这行可乱了吗?”


瞬间,小景没有了和好友相见的喜悦,敷衍了几句表示自己还有很多事,就匆匆离开了。


在沟通时,不去详细了解人或事就随意提问,会让对方失去和你交谈的兴趣,甚至会冒犯到对方。


杨澜在《提问》中提到,在《杨澜访谈录》中,她采访了国内外近千个人。


在采访前,她一定会做足了功课再去采访。


以每次采访平均“功课量”为10万—20万字计,总的阅读文字量已有1.6亿字,相当于一千多本书。


她认为:“当好奇心成为开放性的价值观,提问所带来的福利则是价值观的互动。”


而想形成这样价值观的互动,提前了解被提问的人自然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杨澜:真正的高情商,是拥有“提问力”


蔡康永在节目《真情指数》中,问哭过无数的名人。


搞笑天王吴宗宪在上这个节目时,被蔡康永问到压力,曾哭到叫停录影。


成龙也曾经在这个节目中,因为蔡康永一句:“拍电影累不累呀?”哭了整整15分钟。


而这些,都基于蔡康永提前做好了功课,对于被采访者有深刻的了解。


他可以准确地踩中被采访者的弱点,让他们把内心最柔软的一面暴露出来。


在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明星在台上台下有巨大的心理落差。


台上是万人喜爱的大明星,台下只能一个人待在屋子里,仿佛万人簇拥只是一场梦境。


正是因为他对艺人的了解,让艺人在接受他的提问时,能倾尽内心话。


著名主持人芭芭拉·沃尔特斯说过:“你尚未拜读过其作品的作家,对他绝不要虚张声势地说,你已经拜读过他的作品。”


被提问者可以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你的真实,不懂装懂100%会被识破。


因此,想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提问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提升“提问力”,不可小看非语言的魅力


杨澜在《提问》中指出:


我们对别人的判断,70%以上在见面的两三秒之内就形成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形象和举止非常重要(这是我们未开口之前“说”的话)。


所以在提问时,你开口前的形象和举止,甚至比你的语言更加重要。


其中有两种不可忽视的非语言交流,就是眼神和行动。


第一,眼神交流。


读书君听过书友有这样的疑惑:“我在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应该看哪里?”


我给出的答案是:“应该和对方有充分的眼神交流。”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在交谈时,眼神也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


听过一个朋友向读书君吐槽,他的领导每次和他一对一交谈时,眼神会到处乱飘。


这就导致了这个同事每次交谈完,都会怀疑他的领导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


交谈时眼神飘忽不定,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同时也会给人传达错误的信号。


那该如何平衡看别人眼神的时长,从而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呢?


社交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VDR理论」,翻译为「视觉支配比」。


这个理论的计算公式为”对方说话时直视你的时间”除以“对方倾听你时的直视你的时间”。


VDR值越大,表示这个人地位越高,所以如需表示出你的强势,就在提问时保持长时间地盯着对方的眼睛。


比如一些领导在和你下达指令时,会盯着你的眼睛;而你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他会盯着电脑或是PPT。


而相反,如果你想表示出亲和力,则需要在倾听时盯着别人的眼睛。


和朋友谈心的时候,在提问时,可以减少眼神交流,但不能过于飘忽,会被认为在掩埋事实。


倾听时,则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对方诉说。


他就会把你当成树洞,真诚向你表达,从而成为交心的朋友。


杨澜:真正的高情商,是拥有“提问力”


第二,肢体交流。


为什么说肢体语言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双臂交叉、抖着腿、用一种微妙的笑容向你提问,你会想理他吗?


所以,肢体语言在提问时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


保持一个端庄的仪态,面带微笑提出问题,会加强对方回答的意识。


同时,手势语言在沟通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战时,丘吉尔曾做过一个手势,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当他参与一个集会时,群众向他欢呼,他比了一个表示胜利的“V”手势。


当时的传统中,做这个手势时需要手心面对大众,但是丘吉尔却将手背冲着大家。


欢呼的群众立刻换了态度,有的在喝倒彩,有的则在嘲笑他。


因为手背对着大家的“V”是一个表示蔑视的不礼貌动作。


因为一个肢体语言闹了大笑话,这也是我们要重视肢体语言的原因之一。


杨澜在书中提出3个肢体语言基本原则来辅助提问:


1.手和胳膊需要与话语配合。开放式的问题,需要张开手臂和手掌。


2.如果不确信手势是否正确,或哪个手势合适,就把手放好。


3.和一群人说话时,不要用手指向某个人。如果想听某个人的话,叫他名字就可以了。


好的肢体,事半功倍;不好的肢体,则会造就失败的提问。



写在最后


樊登老师在《可复制的沟通力》中提到:“只有学会提问与倾听,才能成为沟通高手。”


可见,提升“提问力”对于日常社交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而“提问力”和“沟通力”一样,也是可以复制的。


巧妙地提出问题,不光可以让对方进行深度的思考,还能通过问题引导,接收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如此一来,在获得对方的信任的同时,也可以享受一场价值观交流盛宴。


所以,想要摆脱社交恐惧,成为沟通达人,不妨从提升“提问力”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丘吉尔   都会   肢体   手势   美文   好奇心   社交   价值观   功课   情商   眼神   日常   采访   姐姐   眼睛   答案   语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