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裹挟的大多数

人到中年,难免对前面的人生进行一番总结;难免会重新想起年轻时想过的人生问题,比如活着为了什么?人生该当如何?如果能活到中国人的平均寿命,那么过去的半生(姑且)活出什么滋味来了,又有什么人生智慧?结论让人泄气。和大多数人的人生一样平庸,没有什么精彩之处,没有什么与众不同,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处在同一阶层的人们的生活轨迹或者人生轨迹大致趋同。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除了读书考大学出去,在家种地的人们的人生几乎没什么想象的空间,村里上一辈人走过的人生就是后一辈的人生。从生到死几乎照着一个模子铸下来的。我那时就觉得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我念书松懈的时候,我老子便威胁,要打一张七斤半让我扛。我清楚大人们并不满意他们的人生,只是无力摆脱而已,确切地说,他们的人生是被设置了的。因为按照士农工商的身份设定,作为农民就被设置了这么一种生活。我小时候对我祖母的小脚极为疑惑,每逢她颤颤巍巍地走到凹凸不平的巷子里。我不禁会想父母怎么会愚蠢到把女儿的脚弄得残疾。后来读了一些书才明白,倘若自己回到那个时代,恐怕也会把自己的女儿弄成这样。视女子缠足成三寸金莲为美不知道是哪个变态王八蛋提倡的。然形成习俗,世人皆以为该如此,即便有的父母不以为然,也只能顺着流俗,不得不缠。虽没有设置,却如同被设置了,因为裹挟的力量大到一般人无法抵抗。

我念到初三时,我老子给设置考小师范,毕业后分到乡下当小学老师,一则可吃上皇粮,二则早些减轻家里的负担。我老子未曾想到的是,县教育局为提升高考升学率,规定全县的中考的一百名只能升高中。面对这个设置我老子无可奈何。当然,无论哪个设置,都没有征求我的意见。高中文理分班的时候,我原本是喜欢文科的,可是学校文科能考出去的凤毛麟角。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这样的潮流面前,趋利避害是人的理性选择。

在没有小孩之前,看到周围有孩子的人们一面骂着教育体制,一面却顺着体制马不停蹄地带孩子上各种课外班,我很不以为然,等到自己有了小孩,突然发现不得不步他们的后尘。没考虑小孩上学之前,看到周围的人们绞尽脑汁买学区房时,同样的,也是很不以为然,花如此高昂的价格买一处又老又旧,配套极差的房屋,简直是脑袋进水了。等自己的小孩快到入学的年纪,才发现不得不接受更老更旧且价格更加高昂的学区房我们首先被设置在一个框框里,假使按照框框里的规则,大家可能不用付出这么多也能获得一定的机会,可是总有一些聪明人去走捷径,后面的人们都跟上去了,于是成为汹汹的潮流


,再后来者想不这么做,如同逆流而动。就像路口过红绿灯,红灯时候,有几个打头的走过去了,后面的一大群跟进了,再后来者明知道闯红灯不对,也不由自主的跟上去了。


我们这个时代潜规则无处不在,比如说公务员办理公务,医生看病,教师教学,明明是这些岗位的职责范围。大家都去塞钱送礼,不塞钱送礼倒显得不正常了。明明清楚这是不对的,有悖常理的,可是谁都得不由自主的跟着走、跟着做。

婚姻自由、自主从民国时就开始提出了,并且写在宪法里;但我们来看看时下,男女稍为大一点,父母便急了,各种方式逼着子女成家。然而,为何要成家?成家的意义何在?父母却不想。都觉得别人家的子女到这个年纪都成家了,且古训曰:不孝有三,无后为最。因此必须成家的。理论上婚姻应该是相亲相爱的一对男女结合才对的,但在现实上婚姻却是一种及其理性的选择结果。很多丈母娘要求姑爷必须有车有房作为前提条件一样,所谓的爱不过是第二等的要素,怎么可能跟着感觉走呢。因此,婚姻怎能说得上是自主和自由?婚姻很多情况之下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很多老人大约也不愿掺乎子女婚后生活,可是没办法,他们不得不帮着子女带小孩。倘若市场请来的保姆能让做父母的放心,则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解决。

很多情形,我们明明知道不对,明明知道不合理,却不得不去这么做。一方面当然是由于我们被设置了,就像王小波说的,牛负责干活


,而猪负责长肉。另一方面,我们在设置的框架下寻找捷径,形成洪流,却又被洪流裹挟了。


年轻时,我意识到这种危险,我很不甘心沿着一条从生到死到看得清楚的轨迹走下去,我想按着自己的喜欢的方式生存下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最后是书没读几卷,路没走百里,没入到潮水一般的上下班的人流中。

后来我想,摆脱是需要能力。首先得有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其实很多人是不清楚的,别人如何,就觉得自己也该如何。又习惯了被设置,突然来了自由反而不知所措。其次能有摆脱的能力,能够从洪流中跳出去。这是极难的。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就很难,实际上,与其说是勇气,不如说是有足够的自私和自我,当亲戚朋友用责任一框的时候,你就很难再迈出去了。我们这个社会是很难容得下特立独行的人的,皎皎者易污,尧尧者易折,磨平菱角才能更好的适应。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说去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时候,我们是踩着别人的足迹,去走别人走过的路。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可是,这条路如果通往不是该去的地方,为何还要走呢?哲人说


,存在即合理。那么只能说我们是这么一种存在。


我曾经诌了一首歪诗作为无力摆脱的记忆

年少时

我也曾是一匹揣着理想热血涌动的烈马

不甘安心随着马群在围场里低头啃草

总想着跳出撞破围栏奔向广阔无垠的草原

像不羁的风一样自由

在天边的碧草间悠闲的漫步

沐浴着朝阳

回望白云苍狗

长辈们一再告诫

记着你不是野马

牛儿穿鼻就懂事了

戴上辔头套上马鞍的那一刻

驯服就成了我的宿命

如今我只是一只又瘦又慢的老马

趴在残阳下的坚硬地面上

几匹精力旺盛的年少的马儿风一般掠过

突然记起

我曾经也做过野马的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围场   学区   框框   后来者   野马   洪流   不以为然   美文   轨迹   老子   子女   小孩   父母   婚姻   自由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