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初中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尽自己的能力考一个远一点的学校,越远越好。
后来,终于到了那所离家两百公里的学校,终于可以自由作息、为所欲为;再后来,留在了城市里工作生活、成家立业。但不久,我们终于生了病,一种名叫homesick(汉译:想家)的病。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龙应台曾写道“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几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 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

在外地的我们,眷恋着父母这所“旧房子”带来的一切——包容和温暖,我们如此的爱他们,但爱并不是认识,也不是了解,而是付出。比如我们从来没注意到,我们离开家的日子里,爸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而如今父母年迈,能见到我就是他们最大的福利,见不到我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我却吝啬得每年只给他们一两次见面机会。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最近在《论语》中看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样一句话,当时心里就一颤,有种触电的感觉,很是感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跨越几千年的话语,今天读来,依然是那样的触动人心。

我想孔圣人之时代,没有如今交通发达,众多才人说客也是周游列国,长年奔忙在外,加之只有马车行走不速,才人说客经常是几月几年的才能回家一趟,所以我们的孔圣人才会如此的感叹吧。

而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则从另一面表达了父母对游子的无限期盼。
如今正值年壮的我们,总是气盛如虹、雄心万丈,要到远方,要到大城市去施展一番抱负。父母的身影、亲人的气息离我们越来越远,期盼越来越浓,白发越来越多,身手越来越缓。千里之外的我们能感受到吗?

身边不少朋友,从遥远的北方来到南国深圳,回一趟家要穷极飞机、火车、汽车、摩托等交通工具,如此还需2、3天才能到家,实在是艰辛。而节假日要能买到票还是彩票级概率事件,于是我们常常是尽量不回家。有些朋友是2年、3年才回一趟家,与亲人团聚成了一种奢侈。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圣人不愧为圣人,他老人家在距今2500多年前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穿越时空,令人感慨。〝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脚步再远,我们都走不出父母的期盼和希冀。无论在哪里,无论成功与否,无论多忙多累,都请记得多跟父母亲人联系,多回家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远游   论语   父母   说客   成家立业   人心   游子   圣人   美文   感慨   亲人   温暖   房子   才人   学校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