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主发展之路迷失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此文发表于《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年第7期

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单维宝1

徐永生2222067

摘要:当前部分教师自主发展之路走向迷失。原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的各种培训学习等,内容多,密度大,频率高;推行的各种“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束缚了教师自主发展;学校的模式化管理机械、呆板,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教师的人生定位错乱、急功近利,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积淀,缺失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精神;教育环境的制约、升学思想的禁锢等,使教师很难放下包袱,放开手脚课堂教学改革,走一条特色化的专业发展之路。因应之策: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在教育实践上,应该宏观引领,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才情从不同途径进行多样化实践;学校应依教师专业成长为切入点,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因人制宜,对教师提出不同的努力指向,促使教师得到充足的发展;教师应加强反思,为教育人生合理定位,夯实基础,坚持自主发展,特色化发展。

关键词:教师自主发展原因矫正策略

案例描述:学校一位在教科研方面已经有些名气的青年教师向我诉苦:“我为何看不到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是什么呢?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还有一位老师私下抱怨:“频繁的、枯燥的、功效不大的各种培训把我搞得晕头转向,我都不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才好!”“我们像流水线的毛坯一样,任人雕琢,一点没有自塑的自由!”还有一些老教师面对着各种教学模式的推广,感到无所适从,喟叹:干了几十年了,越来越不会上课了!像上述现象,我们在各种场合听闻到很多。总体感觉是,部分教师自主发展之路走向迷失。原因何在?

原因透析: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的各种培训学习等,内容多,密度大,频率高,严重抢占广大教师的自主研修时间,压制教师的专业自主研修和个性化发展。新课改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都很重视教师的专业培训,经常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学术研修、专业评比、学科竞赛等,这本来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因为活动的的内容多,密度大,频率高,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向基层教师,严重抢占广大教师的自主研修时间,阻隔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这样的培训内容注重教师群体统一性、标准化的共性需要,却忽视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层次的教师个体化需求;注重了以谋生为特点的教师职业课程培训,忽视了以自我发展为基础的教师成长的个性化提升。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培训内容整齐划一,统一管理和考核,脱离教师个体发展的真实需求,“赶鸭子上架”“牛不喝水强摁头”教师不能根据个体的实际需求对学习内容有所筛选,这样,阻碍了教师个性化研修的进程。其次,这种密度大、频率高的培训学习,既严重挤占了教师挤占了老师们的自主学习时间,又使教师凄凄惶惶、穷于应付,使得各种培训流于一种形式,很难产生实效。再次,各种培训加上繁重的工作负担,像无数条绳索一样,把教师的精神和肉体束缚得死死的,使教师很难有闲暇进入个人喜好的专业领域,进行独立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从而走出一条特色化的专业发展之路。有人说,当代的教育很难出现大师级教师,这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吧。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行的各种“教学模式”,更是严重地束缚了教师的自主发展。新课改以来,很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也是为了本地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到处参观、学习,一旦认为取得“真经”,就下红头文件强力推行。要求所属的每个学校、每个教师全部转换思路,统一按某种新的“模式”开展课堂教学,不管是否切合学校的教育生态和教师的教学个性。在教学案的书写格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教和学生活动的时间划分、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量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还规定,不按新“模式”教学就下岗。不但如此,教学模式还不停地推陈出新,几乎是一年一个样。如此,把教师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不知西东。为了生存,很多教师不得不放弃自己正在探索的课堂教学形式,转而实践上级推广的“模式”。很多教师都感觉很不适应。很多教师说,教了二十多年学了,现在不会上课了。还有教师说,我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做才能有所发展。更有老师感喟说:“当前的形势,要想单独搞一点探索,太难了!”

3、学校的模式化管理机械、呆板,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影响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当前的学校,在雷同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引领下,催生出了雷同的模式化的管理机制,例如,坐班管理、考勤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教学案管理、教师培训内容和机制管理、教科研管理、教研活动管理、学科评比和竞赛管理、课外活动管理等。经过长期的丰富、发展,内容繁琐、周全和详尽,几乎成了一套论证严密的公式,机械、呆板,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像一条条绳索从不同方向捆绑了教师,使教师失去了人身和精神自由,从而也导致教师个性化发展激情的消退。时间一长,教师一个个就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规格、样式、色泽高度一致,缺乏个性和特色。不但如此,在一些具体的管理内容来看,也是严重阻隔了教师的个性化探索。例如,在落实上级推广的教学模式上,学校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进一步细化了要求,比如,课堂教学必须落实哪些环节,小组活动该怎样组织,教案如何写,学案如何批改,学科组、教研活动如何进行等。这些管理,都严重禁锢、束缚教师的教育自由和自主发展的激情,使广大教师在痛苦、迷茫的心态下,逐渐关闭了自主发展的路径。

4、教师人生定位错乱、急功近利,缺乏自我反思意识和专业积淀,缺失自主探索、自我发展的精神,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迷失的主观原因。无须讳言,部分教师因为没有对自身的教育才情和“最近发展区”进行认真的审视和梳理,教育人生规划贪高求远,急功近利,定位错乱,致使在经过一阵子艰苦探求之后,无所建树,就陷入迷茫。有些老师,面对着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培训和学校的严格管理,缺乏冷静应对,显得手忙脚乱,手足无措,穷于应付,最终在疲于应对中逐渐消退了自我的专业探求。有的老师喜欢追“星”,只要看到哪个名师的课堂教学很精彩就竭力模仿,不管是否适合本人的教育才情和学情,邯郸学步,机械比附,其结果是,名师没学成,到丢失了自我的教学个性。有的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理论和学术积淀,就盲目地搞课题、走新路,在缺乏专家引领的背景下苦苦探索,结果后继乏力,走入歧途,最终半途而废。还有些专业发展达到较高层次,教学、科研已取得一定成就的教师,因为缺乏自我扬弃、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胆识和勇气,面对着教育人生的“高原期”,缩手缩脚,望而却步,最终没有“升级”为一代大家。原因很多,不一而足。

5、教育环境的制约、升学思想的禁锢,频繁的考试和成绩评比,使教师很难放下包袱,放开手脚课堂教学改革,走一条特色化的专业发展之路。这是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新课改以来,大多教师都能更新理念,也试图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来开展教学活动,不再斤斤计较于学生分数的高低。然而家庭和社会不愿意,他们不管你老师怎么教,就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的质量,并以此衡量一个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学校的工作依然围绕学生的升学来布局谋篇。于是,频繁的考试和成绩评比就像一个个铁枷一样,把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禁锢得死死的,教师不敢有“奇思妙想”,不敢“随心所欲”,不敢“旁逸斜出”,时间长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索精神就羽化为零散的碎片,随风飘散了。其间,也有胸怀理想、激流勇进、特立独行者,顶着巨大的压力,在自家的“一亩三分田”里进行大胆探索实践,然而最终顶不住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放弃自我追求,回归“应试教育”。中外教育发展史告诉我们,应试教育下是不会产生教育大师的。

矫正策略:

1、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培训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培训时间安排要合理,给教师留足自主研修、自主发展的空间。①在培训制度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揽全局、政策引领、宏观指导、分类管理,不能一刀切,不能限制过死。②培训内容应该注重“共性培训”和“个性化研修”相结合,“共性培训”内容可集中培训,“个性化研修”可提供多种形式的“个性化培训套餐”,指导教根据个人的喜好和专业发展趋向各取所需。③培训形式上可采用集中学习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平台,分类型、分层次、分岗位地按需培训,例如外出研修、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课堂引领、远程培训、学历提升等。④培训时间上,除了少量的集中学习外,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主学习内容灵活掌握,求真务实,重在实效。⑤培训的密度和频率要科学、适当,要让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有需要地全身心参与,谨防搞形式、走过场、讲面子,劳民伤财。⑥邀请名师、专家举办讲座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会,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实用的策略和经验,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才情规划专业发展的路径,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排忧解难、指点迷津等。例如,前文所说的教师写小说,也应该认同是一种个性化的专业发展之路。如果该教师能写出影响巨大的煌煌巨著,那么对其本人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件幸事。

2、在教育实践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宏观引领,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才情从不同途径多样化实践,以促进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依据本地区的教育现状,结合当前的教育思潮,审时度势,提出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和教师根据校情、学情和师情进行多样化探索和实践。①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一线课堂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分类引领、因人指导、科学设计、释疑解难。②提倡个性化教学,积极探索实施途径和模式的多样化;指导教师依据自身的才情,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建构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策略。③定期举办“个性化教学实践”学术研讨会,让教师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探求历程和已取得的成果,分享不同的观点,在相互碰撞中开阔眼界,深化认知,从而提升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的品质和层次。④举办“个性化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个性化教学的靓丽,奖优胜,树典型,及时推广经验,引领广大教师进行更实效地个性化教学探求。⑤组织专家通过调研、案例分析、学术研讨、观摩课堂等形式,对广大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提炼、理论的提升,从而指导教师更深入,更实效的进行个性化探求,以期促进教师专业个性化发展。

3、学校应依教师专业成长为切入点,实施人性化的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分类管理,因人制宜,对教师提出不同的努力指向,促使教师得到充足的个性化发展。①管理内容要裁减一些,规定的时间缩短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减少一些,大而统一的要求淡化一点,留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使之能静下心来多读点书、多思考一点问题,多研究一点理论,多研究一点本人喜好的课题,多撰写一些论文;少一点禁锢和束缚,少一点指令和强制。这样,对教师的成长,善莫大矣。②依据学校的教育哲学和办学理念,组织专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然后视对象不同,分层提出不同的发展指向;提供多样化的“培养套餐”和“菜单式”的培训内容,时间和培训方式,由教师自行选择,各取所需,以实现个性化研修;允许“特立独行”,包容“旁逸斜出”。③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有条件的,可以外聘或聘请本校专家,为每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中青年指定培养导师,研究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制。④定期聘请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理念的名家名师来校讲学、做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⑤教师视个体发展需要向学校提出外出学习或研修请求,学校积极联系、确定目的地和学习的方式。⑥根据教师的才情,引导教师更多通过参与外出研修、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撰写论文、教学能力提升等形式来实现自主提升、个性化发展。⑥更新、补充、丰富学校的藏书,为教师读书、科研提供更多的便利。

4、教师应加强反思,为教育人生合理定位,夯实基础,坚持自主发展,特色化发展。①教师应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断对自己教学状态和专业发展前景进行认真的审视和反思,明确自身的发展优势,并根据自身的教育生态和职业前景,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稳扎稳打,渐次推进;切忌急躁、跟风、急功好利和盲目攀比。②多读书、多参与课题研究,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会,多撰写文章,多积累一手教育资料,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③尽可能拓展学习的空间,经常走出去,聆听大家的报告,和名师对话互动;经常请专家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状态“把脉”,查找问题,矫正谬误,明确路径,提升发展的层级;多和校内外的同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以期共同提升。④专业发展处于“高原期”的教师,不要固步自封,而要有敢于自我扬弃、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勇气,充分激活生命的潜能,以最大的努力冲刺教育人生的巅峰。相信,再跨越几步,或许就是专业发展的新境界。⑤要正确面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不要怨天忧人,更不能自暴自弃。在百忙之中合理安排自己的研修内容和时间,充分利用自己能自由掌控的时间,提升自我研修的效率;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更要合理安排,读书、科研要兼顾,还要适当安排一些外出的学术活动等。⑥正确对待社会、学校的升学压力和各种考试,不回避、不退缩,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探索,只要坚持到底,就可能取得丰硕成果,同时,自身的专业发展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必须明白,教学探索的目的之一,也是大面积地提升学生的成绩。

2016.4.6于海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因人制宜   自主   教师   才情   行政部门   课堂教学   美文   课堂   策略   自我   原因   模式   时间   学校   人生   专家   内容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