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让幸福不打折

心灵创造幸福。不接纳是痛苦的放大器,而接纳则是转化的智慧,是让我们的幸福不打折的密法。

尊者言教:为什么不同人面对同样的境界时,会有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关键就在于是否接纳。如果我们有接纳现实的能力,即使面对逆境,也能处之泰然,积极应对,而不会对内心造成任何痛苦烦恼。如何具备这一能力?首先要从内心正视“无常”。事实上,这才是世界的真相所在,就像春夏秋冬,花开花落。

而所谓的永恒,只是我们的幻想和期待,是和世界真相不符的。在三法印中,就以“诸行无常”为首。这是佛法的核心教义,也是宇宙人生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从内在身心到外在世界,一切都处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中。也就是说,这种变化从不停息,哪怕任何一个极短的瞬间,都在不停地变化。就像苹果,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腐烂的,而是在它看似完好时就趋于败坏了。人生也是一样,从我们出生的那天起,没有一刻不在生灭变化中,没有一刻不在走向死亡。

变是正常的,不变只是相对的。中国古代《易经》所揭示的,也是关于变化的原理。如果我们真正认识无常,就能坦然接纳生活中的一切变化因为它本来如此。那样的话,任何逆境都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了。

关于接纳,佛陀在《杂阿含经》中以“两支毒箭”为我们作了开示。第一支毒箭,是被箭射中时的身苦,也代表我们遭遇的各种逆境;第二支毒箭则是由此带来的心苦。当我们被第一支毒箭射中,痛苦已经发生时,要及时止损,避免继续被第二支毒箭射中。事实上,这是比之前更严重、更持久的伤害。

比如有人打骂你,不过是一时的伤害,但如果你对此怀恨在心或念念不忘的话,就会长久地陷人负面情绪,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十年。这才是真正可怕的。反之,如果你能接纳的话,伤害就到此为止,不会进一步发展。但我们也要知道,接纳不等于认同,更不是纵容,所以事后可以根据对方的情况,以适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对方,而不是自己要论输嬴争对错。

除了无常,佛教所说的因缘因果也可以帮助我们接纳逆境。对于证果的圣者来说,即使遭受极大的身苦,哪怕因此失去生命,都不会悲伤忽恨,由身苦引发心苦。因为他们知道,这种身苦是众缘和合导致的,当结果已经发生时,就要然接受,否则就是在继续制造新的苦因。

佛法认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比如现在身体不好,可能是因为饮食不健康,生活没规律,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运 , 疏于调理,或是杀业造得太多。诸如此类,都是影响健康的因素。再如人际关系,很多时候,我们会责备身边的人,觉得都是别人不好。其实这往往和自己的设定或处世方式有关。如果不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冲突就在所难免。

学佛是帮助我们在任何一件事发生时,去寻找它的原因,然后从调整自身下手。通过因上的努力来改变结果,而不是一味责怪环境,责怪对方。此外,佛教非常重视“忏悔”的修行,就是通过对自己的检讨,改过自新,进而影响别人。

有不少人通过学佛,使家庭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得到很大改善,夫妻相敬如宾,父子上慈下孝,同事和睦相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为什么能有这些效果?就是在学佛之后,懂得向内观照,自我反省。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就会一味指责他人,使关系更加对立。随着这样的改变,身边人也会发生改变,乃至整个环境都随之改变。这就是正能量的传递。

当我们能如实接纳一切境界时,还有什么会让你受到伤害,让幸福打了折扣呢?

看了尊者的这段言教让我学会了真正照镜子:每天会问问镜子里的人是谁?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后那么我这一天会在目标的指引下自然的过滤与目标不能产生良性碰撞和影响的一切想法,自然也不会有与此相应的言行,所以一整天基本会是舒颜悦色的度过。就这样一天变成一周,一周变成一个月,我的笑容更多了,我的心逐渐开了,我又重新走向并拥抱了快乐。我的孩子也慢慢由怯懦变得外向,变得爱笑,变得愿意跟我说出她更多的想法,就这样一点点的我们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也愿所有的母亲、孩子和整个家庭都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易经   切变   毒箭   幸福   佛教   尊者   佛法   逆境   美文   无常   人际关系   痛苦   目标   发生   方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