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大多数人只有一个命,被称为生命,而顶级优秀的人一定有两个命,一个是生命,另外一个是使命。

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苦难是一种宿命,称为苦命人,他们是命运的奴才;认知层次越高的人,苦难是掌控命运的基石,使命的催化剂,改命的贵人,他们是命运的统帅。

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使命,志向,苦难只是被动接受,所以生活与工作中的苦躺着就来了,那不叫吃苦,只是浪费生命,被动生活;而顶级优秀的人,有使命,志向的人,苦难对于他们来说是主动的,主动的去吃学习成长的苦,去吃正确的苦,他们为了完成使命,志向,受得了委屈,忍得了磨炼,饱受煎熬,把自己最终炼成一块好钢,既诠释了生命本身存在的意义,又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与志向,这叫真正的吃苦。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此时此情此景,想借用一首诗表达我的心境: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难成器,拓马长枪定乾坤。

自古以来,能吃苦的人太多了,但是能把苦难与个人使命和志向相统一,结合,并做出取舍去吃正确苦的人太少了。

1

这几天互联网上关于孟晚舟女士回国的消息一瞬间被各大媒体转载,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那一刻新潮澎湃,内心一阵酸楚。

仿佛看到了那些过去革命前辈们征战沙场归来,想起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杨门女将征战沙场,穆桂英挂帅,杨开慧大义凛然等这些巾帼女英雄,她那扬在脸上的自信,正像那些革命前辈凯旋归来,胜利后的从容不迫。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你在看看孟晚舟朋友圈里发的文章以及感言,根据文采中就可以看出,她在被扣押期间在学习成长上肯定没有松懈,而且还读了很多书。

正如毛主席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而且其中孟晚舟有一段话很重要:感谢亲爱的祖国,感谢党和政府,正是那一抹绚丽的中国红,燃起我心中的信念之火,照亮我人生的至暗时刻,引领我回家的漫长路途。

信念之火与人生至暗时刻形成鲜明对比,让她熬过人生至暗时刻(苦难)的是心中的信念(志向,使命,责任,担当等);反过来她人生的至暗时刻(苦难)又促使,驱动她接近心中的信念(志向、使命,责任,担当等)。

所以,她的思想中充满了辩证法:乐观中的悲观者;悲观中的乐观者。前者是能在乐观中看到悲观,即能在信念(志向,使命,责任,担当等)中看到背后的苦难,困难,挫折;后者是能在悲观中看到乐观,即能在苦难,困难,挫折中看到背后的希望,信念(志向,使命,责任,担当等)。

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乐观,也没有绝对的悲观,没有绝对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的痛苦,乐观与悲观,快乐与痛苦都是相对而言的,如果乐到了极点就是痛苦(比如人长期沉浸在短视频,游戏,吃喝玩乐中享受快感,快感一过精神就变得空虚,无助,精神恍惚),这是乐极生悲,切记避免物极必反,既要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还要看到事物与之相对立的另一面。

就像人为什么长两个耳朵,两个眼睛呢?就是时刻告诉你,事物都有两面性,用耳朵听话的时候,一只要听善言好听,让你舒服的话,另一只要听刺耳的忠言,让你不舒服的话;一只眼要看到事物的一方面,另一只眼睛要看到事物与之对立的另一面。

曾国藩就是“乐观中的悲观主义者”和“悲观中的乐观主义者”结合体。不管现在多难,现实多么残酷,对于未来,永远抱有希望,信念,使命,担当,责任等,而对于眼前,总会多担心一点、多思考一点,看到背后的困难。

凡是那些只知道吹捧苦难,而看不到人背后的信念(使命,志向,责任,担当等),吹捧乐观的作用而否定悲观的作用,吹捧快乐的作用,而否定痛苦的作用的人,都是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片面看问题,好就是绝对的好,坏就是绝对的坏,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最要命的是这些人把苦难与伟大,乐观与悲观,快乐与痛苦等这对矛盾,把它们夸大起来作为事物发展全局的论据,而忽略其它矛盾。他们只提到苦难与伟大,快乐与痛苦,乐观与悲观之间对比的一点,是他们的片面性;他们将此片面性的东西夸大起来看成人生的全局,整体,系统,这又是他们的主观性。

正如毛主席在《毛选》一节《实践论》中指出: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接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它事情的内部联系,即事物矛盾规律),就自以为是的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此时,我大概翻看了一下互联网上的内容,大多数观点都是吹捧苦难,牛逼都是苦逼换来的等等,甚至写出了王宝池《七律·劝学》中:“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感觉,对那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不间断,坚守长期主义,长期吃正确苦,每天用苦都在修行的高手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他们很快从新闻,信息中快速看透信息中事物最本质,底层逻辑的价值点,哪些是自己从没有接触到的?哪些是这个人物身上独有的特质?哪些是这个人物身上有,而自己身上欠缺的?哪些是自己身上也有,这个人物身上也有的等迅速进行分辨与类比后,做出取舍,迁移到自己身上,为已所用,然后又很快投入战斗中,进入“达克效应”中“智慧”和“大师”的区域继续用苦在修行,这些人一般沉默寡言,说的少做得多,懂得一个正确的道理后,即规律,行动力极强就去用实践检验,不断刻意练习,做叠加,按规律办事。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而大多数人他们已经被生活与工作折磨得痛不欲生,千疮百孔,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得焦头烂额,特别需要别人来安慰自己那丢的七零八落的破碎心情,他们稍微吃一点苦就想要告诉全世界,我都这么吃苦,努力了,为什么生活与工作还是对我“虽远必诛”?此时正好那些生产鸡汤的内容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于是他们可能有的连文章都没有看完,直接转发朋友圈,朋友,老师,五花八门的社群,再安排一段安慰自己话: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来向全世界宣告,你们看我是不是很努力呀,很能吃苦呀,怎么不给我一个赞呢?

所以,我一直没有想通一个问题,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假装努力,假装吃苦的人,而且这些人竟然还不知道自己在假装努力,在假装吃苦,他们明知道这种假装的努力,假装的吃苦对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却还要去做呢?这些人一般都处于“达克效应”中的“巨婴”和“绝望之谷”的区域。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而那些写这些爽文的人确实在正确的吃苦,即便写的观点都已经老掉牙了,没有创新,起码人家动脑思考了,吃了学习成长上的苦,哪些看这些爽文与转发进行安慰自己,甚至来标榜自己假装努力,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假装吃苦的人就是来凑热闹的,刷热点的,安慰完自己之后该干嘛还是干嘛,刷短视频的刷短视频,看直播的看直播,追剧的追剧,打游戏的继续打游戏,吃喝玩乐的继续吃喝玩乐等等。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来说没有用,他们既不想正确的吃苦,也不想正确的去行动,他们需要的是各种情绪安慰,以及各种编织的鸡汤,宁愿端着,装着,活的虚无缥缈,也不愿意活在真相、现实,行动里,他们接受苦难,并不是为了让自己醒悟,顿悟,领悟,而是为了睡的更香甜。

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来说没用,那只是低水平,低质量的重复而已。

自古英雄多磨难,但是!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苦难中成为那个英雄。

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呢?就是具备英才与雄才的人才能称之为英雄。

英雄由英才和雄才组成,具备贤明,智慧,仁,信,礼,义,德的人是英才,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战略思考,战略布局,战略统筹规划能力;具备力、勇、胆的人是雄才,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战略落实的执行能力,战术方法论。

张良可称英才,能做相,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韩信可称雄才,能做将军,连百万之众,攻必克,战必胜,而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英才与雄才同时具备。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并不是你经历过很多苦难,磨难你就能改变,能成长,那些每天熬夜加班的人是生活不够苦?还是不够勤奋努力呢?还是没有在长夜里痛哭过呢?都不是。那为什么很多人吃了很多苦,遭受了很多苦难,他们的人生却没有发生很大改变呢?这个问题值得思考哈,到底为什么呢?

其实,一语道破天机,背后的真相是:人的大脑上不吃苦,不吃学习成长的苦,那身体上吃再多的苦,遭受再多的苦难,也是身体上的战术勤奋掩盖大脑上的战略懒惰。

2

真正的吃苦是逆向思考,以愿景,目标,志向导向,以终为始。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他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人开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判,但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第2次老人改变了谈判的方式。

老人说:你们玩得真开心。其实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将每天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卖力的表演足下功夫,不久,三天后老人忧愁的说:通过膨胀减少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5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太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条件,他们每天继续去踢垃圾桶,一周后老人又对他们说: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天只能给两毛钱了。

其中一个年轻人惊叹:什么?两毛钱?我们才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的时间在这里表演,不干了。而这个老人从此便过上了安静的生活。

这个老人的这种思维方式就是逆向思考,换做大多数人可能就要上前训斥一番,而这个老人不但没有,根据他要过上安静生活的目标,反向思考,让年轻人自行退去。

所谓逆向思考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意见,看法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与常规思维不同,逆向思维是反过来思考问题,是用绝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用逆向思维来思考和处理一些特殊事情,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目标,愿景,志向,使命是本,任何一项战术都要为它们服务,以它们为中心展开,否则一切勤奋都是白搭,只有把注意力聚焦在它们之上,才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成就,而大多数人常常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半道杀出的兔子身上,却把原始目标跑到了九霄云外,记得“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3

真正的吃苦,是一个人一生专注一件事,为了这件事放弃所有的残余部分,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找到正确的方向,志向,使命,责任,担当,信念后,只有专注才能成就你。

在自然界中,头狼在带领狼群捕猎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事先埋伏在一个地方,等待猎物经过,有时它们会一连等待十几个小时纹丝不动,这种由耐心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每一个向往成事的人学习。

而华为就有一个狼性文化,华为企业的科技技术为什么能领先世界,让美国人都虎视眈眈,就是因为他们不投机,不取巧,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一个领域深耕,不断创新,求变,求极致。

你知道石匠是怎么敲开一块大石头的吗?他所拥有的工具只不过是一个小铁锤和一个小凿子,可是这块大石头却硬得很,当他举起锤子重重地敲下第1击时,没有敲下一块碎片,甚至连一丝痕迹都没有,可是他却并不以为意,继续举起锤子一下,再一下的敲,100下,200下,300下,大石头上,依然没有出现痕迹。

可是石匠还是没有懈怠,继续用锤子重重的敲下去,路过的人看他如此卖力而不见成效,却还继续硬敲,不免窃窃私语,有的人还笑他傻,可是石匠并未理会,他知道虽然所做的还没立即看到成效,不过那并非没有进展,他又敲了大石头的另一面,敲一锤又一锤,也不知道是敲到第500下还是第700下或者是第1004下,终于看到了成效,那不只是敲了一块碎片,而是整块大石头裂成了两半。

难道说是他最后那一击使得这块石头裂开的吗?当然不是,而是他一而再,再而三连续敲击的结果,这就给你很大的启示:把目标,志向,使命,信念等紧紧攥在手心里并保持持续精进,刻意练习,犹如那把小铁锤就能敲碎一切横在人生路途上的巨大石块,这就是“水滴石穿”和“愚公移山”专注的惊人力量。

对不起!别吹捧苦难,对大多数人没用

霍金琪从小就受到父母影响,他的父亲是考古学家,母亲有很深的植物学知识,因此幼年的霍金琪,对矿物和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在家中的顶楼给自己搭了个实验室,模仿大人做实验,那时,X射线结晶学的开山鼻祖维利姆·布拉格曾经写了一本面向儿童的科普读物。

就是在这本书的引导下,霍金琪知道了,人类可以利用X射线看到一个个的原子和分子,后来她在大学学习了X射线的衍射方法,并在毕业论文中论述了某元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以后在剑桥大学工作期间,霍金琪又继续向胃蛋白酶和胰岛素的X射线衍射挑战,她在自己从小就崇拜的维利姆·布拉格的指导下,成为用X射线结晶学解析生物化学结构的第1人。

认准目标的霍金琪决定对世界上刚刚提取出来的生理活性物质,如青霉素,维生素等逐个用X射线解析法测定其空间结构,终于获得成功,1964年,霍金琪这些业绩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霍金琪的成功得益于她幼年读到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是她几乎没有犹豫就走上了研究X射线衍射的道路,使诺贝尔级的课题直接向着自己飞来,全神贯注的沿一条路走下去,这也是她接近诺贝尔奖的方法之一,获奖后她得到了不授课,不做指导老师,专门从事研究的教授地位,这样她避免了在教学事务上消耗时间,一心一意地研究胰岛素的X射线衍射,1969年,她终于阐明了胰岛素的三维结构。

由此可见,专注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必须集中你的精神能量,定位在某一个特定的想法上,排除一切杂念的干扰。

如果你专注于这些思考,把你的注意力全部投入在上面,就会引发你的另外一些与它们相和谐的想法,你很快就能领会到你所关注的这种思想的深刻意义。

最后,希望你吃正确的苦,过一个正确的人生,取得大的成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大石头   苦难   雄才   射线   志向   美文   悲观   使命   信念   没用   事物   乐观   身上   老人   正确   事情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