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防止出现“公地悲剧”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防止出现“公地悲剧”

在一个草原上,一群牧民在一个公共草地上放牧,其中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头牛,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牛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牛的数目将使草地的质量下降,但多养一头牛,增加的收益对自己来说是非常可观的,并且草场退化的代价和造成的损失可以由大家负担。对他自己立场来说,增加一头牛利大于弊,于是他就增

加了一头牛。但是其他牧民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都增加了一头牛,就这样,整个牧场就增加了N头牛,最终的结果,就是这块公共牧场,因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退化,导致牛群数目开始大量减少,所有牧民的如意算盘都落空了,大家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防止出现“公地悲剧”


这就是“公地悲剧”,是1968年英国人哈林提出的,也称“哈林悲剧”,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在共享公共物时,所有人都追求各自最大的利益,最终导致所有人的利益都受损。可见,“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副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无休止的掠夺,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此。“公地悲剧”是一种涉及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对资源分配有所冲突的社会陷阱。公地作为一项公共的资源,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无限制的使用,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人,都会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资源却是有限的,在无偿获取资源的情况下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枯竭。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防止出现“公地悲剧”


从全球层面来说,全球气候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公地悲剧”案例,虽然每个国家都知道大量的工业企业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会有很大的影响,对我们今后的生存环境会有很大的冲击,但在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个国家都在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不惜牺牲环境代价。虽然这些年联合国在气象和环境等方面组织开了很多大会,但发展中国家也要发展和生存,所以只能在一定范围之内进行控制,尽量减少污染。这其中全球环境就是一块“公地”,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全世界人民共享的,明知大量的工业企业存在会破坏这块“公地”,但最终的结果要由世界各个国家来承担,对于本国来说,发展企业有利无弊,所以,这个问题,将是一个长期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开几次会议就能够解决。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防止出现“公地悲剧”


从国家层面来说,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这些情况在中国的七、八十年代比较突出,但在当前“两山理论”的影响下,在国内环境保护方面得到很大的好转,这种“公地悲剧“的发生越来越少,特别是现在推行的“河长制”、“湖长制”,让自然环境都有人管、有人理,让每个人都知道过度使用会造成资源枯竭,避免了每个人的侥幸心理,从而进大限度地减少了“公地悲剧”的发生。

从一个单位来说,对于公共财物,人人都想最大限度地对自己有利,让自己多使用占有一些。在一些设有食堂的单位,我们常常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常常听人说:“一不小心又长胖了”。我们分析原因,大部分单位食堂,吃饭价格都比较便宜,单位也有补贴,而且提供食物也比较多,很多人总是不自觉的,就多吃一点,多吃一些,心里想的反正是公家的东西能多吃就多吃,结果经常在食堂吃饭的人,都不知不觉的长胖了。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浪费,在我们的食堂以前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有的人自身胆固醇比较高,但是他又要想增加营养,在吃鸡蛋的时候,有的时候要吃五六个鸡蛋,但是只吃蛋黄,蛋白就被他全部丢到了垃圾桶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现象都符合“公地悲剧”定律,并且还有很多,比如用水、用电等等。

从一个团体来说,在工作安排中也会出现“公地悲剧”,有的团体领导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会出现让几个人或者几个团体去共同承担一项工作任务的情况,本意是想集中更多人或者更多组织的智慧,把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结果就会出现大家都管,又大家都不管的情况,最终导致工作任务完成并不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公地   悲剧   个人利益   草场   牧民   工作任务   美文   食堂   团体   很大   现象   单位   情况   环境   全球   工作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