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里的怀念——追记临西二中张耀堂老校长


(杨继昌)

(这是杨继昌——原二中党支部书记第二篇有关回忆二中人和事的文章。这篇文章陈述了和二中著名校长张耀堂的交往,饱含真挚的感情,倾诉着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也给我们以启发和思考。如何为官,如何为师,如何在各自的岗位上真心实意的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如何以自己创造性贡献、实绩赢得万世美名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杨继昌书记这句话:“此时,我明白了,二中当年跻身省重点名校的行列,可以肯定地说,当年校长做事定是大气磅礴,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二中的角角落落,一枝一叶都倾注着他的心血!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何等的令人肃然起敬!”可谓对张耀堂校长的画像,其内涵令我们深思。)

晚秋里的怀念——追记临西二中张耀堂老校长


“校长在家吗?”我边敲门边大声地问。隔窗看到走动的身影,屋门随之打开。

“欢迎!欢迎驾到!”校长笑脸相迎。

“打扰您了。冒昧,冒昧得很!”

“哪里,哪里!未迎接,抱歉了,快进屋坐。”

“我可要登堂入室了,入室便是弟子。”我笑着说着,随主人进屋。

“不敢!不敢!请坐,请坐!”

“既是弟子,那有上坐之礼。只能敬陪末坐。还是请校长上坐。”

寒喧之后,二人相觑而笑,各自落坐,没分上下。

这是1987年一个春和景明的日子。我已是多次之后又一次以不速之客去看望老校长的。此前校长曾跟我约定说,只要有闲,随时都可破门而入。不然我怎么能如此这般的随意,如此的诙谐。我们的初识,可追溯到1963年春山东省教育厅在济南召开的一次全省中学校长会议期间。当时,我是茌平县一中的一名教导主任,我校校长因事不能到会,经请示派我参会。此时,二中已享有盛名,“六红基地”的名声令人称羡。我有强烈的母校情结。会议间隙,我拜访了名声赫赫的张耀堂校长。到1987年再相遇,可算得上老相识了。期间二中划归河北省,十多年冀鲁两地工作,巧合的是,我调回原籍,于1987年被派往二中——我的母校,做了几年党支部书记。有缘相会,在二中又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校长。一见如故,倍感亲切。此时老校长已离休住在二中教职工宿舍。多年的倾慕,随多了些接触,多了些交流。每次交谈必有茶,聊既往,说当下。校长健谈,久之,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且有些所谈的事很值得回味,慢慢便萌生了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念头。因囿片面、肤浅和主观,又恐有误,所以拿起笔来又放下,如此一而再,一拖数年过去了。今又忆起,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终于拿起笔来,今所记之言、之事,只能算是一窥之见、一个侧面。

人生长河中都有抹不去的记忆,沉甸甸的往事总有说不完的故事。

晚秋里的怀念——追记临西二中张耀堂老校长


故事之一:说来二中。一次交谈中,我突然问:“校长您怎么选择了这么偏僻的一处学校?”我虽是不经意的一问,校长却打开了他的话头。他回忆说:那时不像现在可自主选择,都是国家分配。我在河南省来到山东省临清二中没有遥远的感觉。到二中一看学校,处在运河西岸一个急转弯的地方。当时这里的一切都不热闹,没有什么生动可言,晚上也没有灯光闪烁,周围多树木,幽静自然,没有荒凉、杂芜。没有古今征战之地的残破和悲壮。学校西邻是教场。他特别强调说,大自然是美丽的,花开花落,草荣草枯,运河潮涨潮落,到处充满着生机。听了这番颇含哲理的话,我似乎明白了校长的内心:学校虽处在这么个交通闭塞、冷僻之地,但地理条件并未制约他的视野。此时他大概已洞察到这所学校发展的广阔空间。天择地设的区位有了用武之地。这叫不叫高展远瞩?沃土育人,自有人耕耘。

故事之二:悠然见长堤。多次的侃侃交谈中,任你怎么暗示、引导,校长对“六红基地”的美名、“一所红旗学校”新闻片的诞生、参加全国群英会的荣光,总是莞尔一笑,避而言之,大有好汉不言当年勇、谦谦君子之风。唯有对临清段运河拓宽,学校整体搬迁前,对匠心设计、辛勤汗水建起的花园式学校美景的留恋,似乎一刻也割舍不掉,且常常沉浸在深沉的回忆之中。一次次的述说、描绘,流露着一个执着老人对昔日耕耘的眷顾,我猜想在他的脑海中定会不时幻化出二中当时一幅又一幅令人心醉的诗化图景——且不说栽种的杏林、桃林长势多么喜人,校周边的蔷薇,办公室、教室前的木槿花、月季花和嫩白的洋槐花多么芳香四溢,早早地迎着春天的到来;更不必说墙根下撒种的油菜应时地怒放着,嫩黄的花朵,装点着校园的角角落落;你看一进学校大门,通往校内大道两旁的松柏,挺拔耸立,寓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有那拔地而起、枝叶繁茂梧桐,象征着“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更令校长不舍的是从办公室通向图书室、阅览室和教学区的曲径,已被葡萄藤、丝瓜架盘绕得遮天蔽日,成串的葡萄紫的、白的悦目竞艳,垂地的丝瓜煞是喜人。一次校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一天我在办公室的桌案看学生的来信,四面八方的都有,清华、北大、人大、南开、南大、山大、山师大、曲师、海洋学院等,几乎遍布祖国各地。此刻,我凭窗北眺,高高的舍利塔站在运河的东岸,塔脚下有起着微澜的运河水缓缓流淌着。舍利塔这一站,便站成了历史。莫非是在诉说昔日的辉煌、日渐式微的今天?剪葡萄,架丝瓜,小径上行走,翘首南望便悠然见绵延千里曲曲弯弯的长堤了。”说到这里他爽朗地笑了。笑得是那么开心。听到这里,校长的话感染了我,随吟一副联语:栽树种花,喜看满园春色;教书育人,陶铸精英良才。校长听后拍手称妙,他说联语妙极了。我说你描绘的校景美极了。这次谈兴甚浓,举杯各自痛饮了一杯清茶。这次与校长交谈,一时我也觉得风光起来。我接着说,可惜呀可惜,只见绵延千里长堤,不闻万里涛声了。难怪二中不在庐山脚下,所以没了陶公“悠然见南山”的雅趣。凭窗远眺,游目骋怀,这是观赏和享受自己劳动成果内心惬意的表达,这是一种幸福的感受。此时,我明白了,二中当年跻身省重点名校的行列,可以肯定地说,当年校长做事定是大气磅礴,大之如江河滔滔,小之则不遗涓滴。二中的角角落落,一枝一叶都倾注着他的心血!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何等的令人肃然起敬!看着封封来信,他对他的学生是满意和充满期待的,对学校依然充满着憧憬。这是一个说不尽的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晚秋里的怀念——追记临西二中张耀堂老校长


故事之三:不说不堪回首的“文革”。“一盏茗茶聚知己,二三好友谈古今”。这是我们俩品茗时反复提到的一副古人名联。约定话题可以海阔天空,但不说“文革”。然而,唯有一事例外。校长绘声绘色地说红卫兵被江青以“可爱的红卫兵小将们”的美名捧上天的时候,肩扛“造反有理”的大旗,高喊“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口号,拉着“气吞山河如虎”架式,一夜之间,好好的师生关系,骤然变成对立的敌我关系,随之寻衅滋事,闯家进院,翻箱倒柜。我一看事不好,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周恩来总理邀请全国群英会代表赴国宴的请柬,珍藏藏在伟领袖毛主席镜框像的后面。后来红卫兵闯进我家后,不问青红皂白,东搜西寻我的东西,弄得满屋一片狼藉,看到什么都要翻一翻,动一动,唯独毛主席像框未动,看来也不敢动。因此,周总理的国宴请柬安然完好的保存下来了。我听后拍手称赞:“姜还是老的辣。当时谁敢与红卫兵小将对抗,只有斗智。”说到这里,我们二人都非常感叹,只能如此。在那美丑不分、善恶不分、光明与黑暗不分的年代,只有徒唤奈何!还能说什么呢?

往事历历,一言难尽。行文至此,举目四望,只见黄叶飘飘,北雁南飞,一年之中的晚秋季节缓步走来。蓦然回首,声名远播的老校长——我尊敬的长辈、茶友张耀堂校长,时至今日,已故我去,算来已是第十七个祭日了。当年惊悉张校长乘鹤西去,曾撰一副挽联寄给了他的大女儿。联曰:已有大功垂校史;犹留清名启后人。

今又撰文,算是拾起旧有的心愿。但愿这篇晚到的祭典怀念文字,能够像晚秋的枫树一样“霜叶红于二月花”,献给生于豫北平原屈就冀南工作至终年、永远的张耀堂校长。

张老德高望众,一流人品,“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我曾欲书这十个字送他,没想到他走了,但他践行了,完美地做到了。

意犹未尽,又写一首悼诗随后,表达我不尽的怀念——

泱泱运河长流水,

绵绵不尽故人情。

品茶对坐不能再,

耳畔依稀敬茶声。


杨继昌写于济南居所

2017年9月

(注:杨继昌同志系临西县资深教育工作者、原临西二中老党支部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临西   红卫兵   涓滴   校长   追记   国宴   大气磅礴   长堤   临清   教育工作者   丝瓜   晚秋   美名   运河   悠然   美文   当年   学校   故事   张耀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