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感冒”一词的来历


知否知否|“感冒”一词的来历

“感冒”一词的来历

“感冒”也叫伤风,是我们现代人很熟悉的一种传染性呼吸系统疾病。这个词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但是在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里却都找不到它。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感冒”这个词原本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于官场,是一个官场用语。

北宋时,国家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为“馆阁”。

按照规定,馆阁中每晚至少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失火或者失盗。

值夜班是件苦差事,因此,官员们常常以“肠肚不安”为借口逃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闹肚子,而是大家心照不宣、相沿成习的请假借口而已。

到了南宋,有官员觉得“肠肚不安”的借口不太斯文,就别出心裁写上“感风”二字。

古代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反常的气候变化,对人的身体,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是人们患病的六种外部因素。

因此,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身体不适。“感”字有“受”的意思,“感风”二字既点出病因又朗朗上口,于是就在官员中流传开来。

请假不难,但是如何把假请得有姿态、有水平,那可是需要技巧的。

至清代时,“感风”这个词在官员们创新精神的指引下,变成了如今的“感冒”。

“冒”这个字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则是说在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精神可嘉,然而由于带病工作,没有好好休息,感风的症状终于全面的爆发出来,只有请假回家休养了。

后来,从官场发源的“感冒”一词渐渐进入了我们的日常口语。

“感冒”,简单的两个字竟包含了如此深意,让人不禁钦佩古人的语言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集贤   经籍   都会   苦差事   朗朗上口   国史   官场   这个词   来历   美文   官员   不安   借口   中医   古代   身体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