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土炕


家乡的土炕

刚刚入冬,天气渐冷,还不到供暖的时间。睡在床上,半夜忽然被冻醒,一丝丝寒意贯穿全身,顿时打了一个冷颤,想睡竟怎么也睡不着,此时夜阑人静,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家乡那暖烘烘的热炕。

土炕,是北方农村特有的生存方式,冬暖夏凉,取材方便,结构简单,就如同庄稼人一样坚实牢靠。家乡的土炕,不光温暖了父老乡亲们的秋凉冬寒,更重要的是,那是逝者远去、新芽萌生的地方,是集聚乡音乡情的地方,是令人无限向往的地方。

家乡的土炕

农民春种秋收,忙忙碌碌,白天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儿,只有等到夜晚收工,那铺土炕才会成为一家人的团圆地。老老小小盘腿坐在炕上,共同围拢一张炕桌,老人守住炕头,大人孩子依次而坐,女主人端碗乘菜,始终侍候在炕沿上,热粥热饭,香味氤氲,边吃边聊,晚饭成了最温馨的聚会。吃罢饭,老人回屋安歇;孩子们也安静下来,趴在炕桌上借着昏黄的油灯写家庭作业;男主人半倚半靠在炕梢,一边慢悠悠地抽着烟袋锅子,一边听着戏匣子里播出的评书或是老戏,享受着一天中不多的休闲时光;而洗涮完毕的家庭主妇们这时才能上炕盘坐,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那永远做不完的针线活,千针万线,不急不缓,把整个家映衬得越发温馨安详。时间随着那如豆的灯光闪烁摇曳,慢慢流失殆尽,也将岁月的影子拉得久远悠长。

寒冬腊月,难得的农闲,这个季节,炕的优越性发挥到极致。当年的土炕是农家唯一的取暖保暖设施,也是男女老少的娱乐集散地。农村人都喜欢串门子,三三两两相约去某个街坊邻居家寻一铺热炕,不管到了谁家,主人都会热情招呼,快,快上炕!女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口不得闲,当然手同样不闲,拉着家常纳着鞋底缝着鞋垫,步调一致,相得益彰;男人们则是旱烟齐熏,甩起扑克,高门大嗓吆五喝六,好不尽兴,直等到饭点儿这才会各自散去。

家乡的土炕

老家把建造土炕叫“盘炕”,这可是个技术活。先围绕三面墙壁立起几道土坯隔断,高七八十公分,形成烟道,一头连灶台,一头通烟囱,烟道通畅又能省柴热炕是盘炕的根本原则;再用土坯平铺炕面,麦秸和泥抹平,随后找些劈柴锯末等耐烧的柴和点燃锅灶,慢慢把潮气彻底烘干;最后打上一条木质炕沿,铺上竹席,一盘火炕便大功告成。这种炕保温持久,任你屋外北风呼啸,冰天雪地,炕上酣睡之人同样可以一觉天明。

许多年没有睡过土炕了,也知道家乡传统的土炕正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替代它的是那些更加柔软舒适的卧具床榻。但我一直怀念睡在土炕上的感觉,它硬朗平整如父亲的臂膀,朴实温暖像母亲的怀抱。也许,那家乡的土炕注定是身在远方的游子们永远不会忘怀的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土炕   乡音   炕桌   热炕   锅灶   春种   卧具   庄稼人   家乡   针线活   土坯   美文   炕上   温暖   老人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