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介绍日本近20年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文章,文中讲日本20年前订下规划立下宏愿,要在2000年至2050年这50年内争取获30个诺奖。截止今年,日本已获20个诺奖,以如此之势看来会超额完成任务。我特别注意到文中所列诺奖获奖的翘楚才俊,在获奖之前几乎都默默无闻,甚至有的是公司一级的工程师,有的是某个研究所的一般研究员,也无什么显赫的头衔荣誉。由于热爱、专注,加上良好的外部环境,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我对“名”生出了些许感慨来。

名,是个会意字,甲骨文从口从夕,意思是古人走夜路相互看不见,便自己报自己的名字。本意是指人和事物的名称。“名”引申出好几种意思,这里专指名声、名誉。“名”这个东西,自古至今人们都趋之若鹜,心生向往。名望、名声、名利,名垂青史、扬名立万、名列前茅,谁不喜欢呢!当然,有正必有反,臭名、骂名、恶名,人皆避之不及,这不在今天议论之列。从古到今,为国家为民族为实现理想抱负,做出显著贡献,产生广泛影响的人物,可谓星光灿烂,不胜枚举。但仔细想来,这里面也有若干值得推究的情形。就从文学文艺来看,有的在当世有名,后世也有名,如“斗酒诗百篇”的诗仙李白,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慕其名亲自下诏入宫,赐为翰林,那可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后世李白同样誉满天下。也有当世不太有名,后世才出名的。还是举唐朝另一大诗人,人称“诗圣”的杜甫为例。杜甫在当时并不太出名,这并不是说他的诗不好,而是因为他的诗风不合盛唐潮流,格调沉郁顿挫,不为当世推崇,直到去世四十多年后,由于得到元稹的激赏才逐渐被后世认可并声名显赫起来。国外也有类似情况,最典型的当属十九世纪荷兰印象派画家梵高,当世时梵高不仅无名还穷困潦倒,最后竟至自杀。百年后,他的天才的绘画艺术才被世人接纳理解并追捧。

当下中国社会,想出名的人不少,所谓名人效应大行其道。有名自然有利。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博名出名。诸如,影视名星炒花边新闻,出了书请人来评论制造热点,各种诗书画比赛冠以高大悬虚的头衔名号,书法界丑书射书乱书博眼球,企业低劣产品请名人胡吹乱捧,等等。这些靠炒作出来的“名”,定会有如肥皂泡一样,会很快烟消云散。

当然,人们通过诚实的劳动艰辛的付出,善于把握机遇,从而获得成功 ,出名自然而然也成为成功的附产品,这应予支持鼓励。真正的名,真正值得人们尊崇的名,必定是顺应时代,顺应人心,为国为民做出实实在在突出贡献才配的。历史犹如大浪淘沙,不管当世多么纷纷扰扰,最终被历史留下的还是少数,甚至极少数。所以,即使是当世名人,也应抱持谦逊,把名利看淡些才好。应坚守初心,笃定前行。“海不择细流而成其大,山不拒细壤而就其高。”若把虚名看的太重,当世或许名声大,后世反而名声小。

还是回到此文开头的事例。日本是我近邻,中日关系,历史与现实诸多的恩怨情仇暂且不表。客观讲,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做法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日本之所以这些年屡屡斩获诺奖,出现“井喷”,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原因之一,是行政机构对学术干涉少,科研技术人员能心无旁骛地沉下心去钻研,导师老师能以身作则,潜心于学术,不为“帽子”“票子”“位子”分心。而反观我们,值得思考改进的地方就太多了。

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只有出于对职业的热爱,努力学习,努力钻研,努力突破,到了一定量的时候,质变自然就来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也只有通过这样踏踏实实的努力,得到的名才名副其实,才问心无愧,也才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作者:人和寨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诗风   梵高   盛唐   当世   日本   杜甫   后世   李白   名利   美文   文中   名声   有名   名人   努力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