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护工照顾患白血病的父亲,他在电话中怒骂:白养了两个女儿

#春日茶话会#

我请护工照顾患白血病的父亲,他在电话中怒骂:白养了两个女儿

前言:

古语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为人父母,生儿育女,不就是为了老有所依吗?在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关于子女给父母养老的话题,已经被推上了社会的风口浪尖。

39岁的凌茵在一个公司做运营主管,和丈夫结婚13年,并育有2个儿子,大的11岁,小的3岁,中年老母鸡飞狗跳式的生活,在她家里每天都在上演。

忙得焦头烂额的凌茵,已经记不清楚有多少天没有安心地睡个好觉了,赶在午休的时候,她想趴在办公桌上小眯一会儿,68岁老父亲的一个电话,让她一下子睡意全无,理了理凌乱的思绪,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凌茵也没有想出一个既不耽误工作又能抽出时间来照顾父亲的好办法。

最后,她只能选择走一步算一步,暂时放下工作,回去陪伴身患重病的父亲度过这道关口。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她也不知道。

01

事情还得从一个月以前说起,那天凌茵正在外地接受公司组织的培训,突然接到了阿姨(父亲再娶的老伴)打来的一个电话,说她父亲在早晨起床上厕所的时候晕倒了,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她站在酒店门外,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四处乱窜,可她又不知道找谁帮忙,向谁求助。

父亲膝下没有儿子,给父母养老送终的事情就落在两个女儿的肩上了。凌茵的母亲早在12年前,因为肺癌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母亲过世后的第二个年头,父亲又再找了一个老伴,也就是跟父亲在一起生活的阿姨。

父亲五年前有过一次轻微的中风,可以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但腿脚不是很灵便,他的日常起居,都是阿姨在料理。凌茵姐妹俩都在省城安居乐业了,只有逢年过年的时候,她们才有空回去看望年迈的父亲。

阿姨人很和善,跟父亲搭伙过日子十多年了,对父亲不薄,但阿姨身上的胆子也不轻,除了照顾身体不好的父亲,还要兼顾她前夫的公婆和她的亲孙女,

作为子女,同为女人,凌茵也能体谅到阿姨的艰辛和不易,所以父亲这次患病,凌茵也不好意思再去麻烦阿姨了。

我请护工照顾患白血病的父亲,他在电话中怒骂:白养了两个女儿

02

挂断阿姨的电话,她只好赶紧联系在省城上班的妹妹,让她驾车回去接父亲到省城的大医院来检查。随后,她也返回酒店的培训室,火急火燎地收拾好书本和电脑,从培训室的后门偷偷地溜了出来,从300多公里的外地急匆匆地赶回了老家。

她预计需要5个钟头才能到家的路程,今天她只用了3个半钟,心情急躁的凌茵好几次,差点把刹车当油门踩了,好在有惊无险。

省城到老家也有将近100公里的路程,妹妹的驾照还在新手期,她只好求助她老公开车送她回老家,等到他跟公司领导请假,和同事交接完工作,前前后后就耽误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姐妹俩是在一前一后到家的。

凌茵到家看到面无血色的父亲,不容分说要带他去大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可老爸坚持说他没病,不愿意去医院,两女儿硬是连拖带拉地才把父亲带到县医院,初步检查血小板很低,正常人在130以上,他只有3。

在县医院住院治疗了两天,姐妹俩商量把父亲带到省城的大医院再次检查一下,于是她们又几经周折,把父亲转到了省城的医院,挂了急诊,检查结果证实父亲病情严重,只要稍有磕碰,就会有出血不止的危险。

一床难求的现状,凌茵早就预料到了,凌晨一点多父亲在观察室里等候床位的时候,护士就给他输上了血小板。第二天,发动关系,好不容易弄到了一个分院的血液科床位,给父亲办理了入院手续。

医生给她们的答案是,父亲患的是白血病,治愈的希望应该不大,只能靠放化疗和药物来延缓生命,在医院住了20多天,总共花费了14万多,医保报销了4万多,自费了将近10万。凌茵和妹妹两人平摊,每人出5万。后期的治疗费用将是一个无底洞。

按照医生目前给出的治疗方案,父亲每月的医疗费用、生活费和护工费用,初步预算在2万,如果凌茵和妹妹平摊,一人也要负担1万。作为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二孩工薪家庭,每月多支出1万元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请护工照顾患白血病的父亲,他在电话中怒骂:白养了两个女儿

03

父亲做完了第一个疗程的放化疗,病情并未得到好转,各项指标仍不达标,而他坚持要出院,在家属签字画押的情况下,医院才给办理了出院手续,医生建议他休息28天后,再来做第二个疗程的放化疗。

父亲不想呆在医院,心心念念想要回家,此时面临的难题又来了,他能回哪个家呢,像他这种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身边一定少不了一个24小时陪护的人。谁又能担负起照料患病父亲的重任呢?

凌茵和妹妹商量,决定不让父亲回老家,继续留在省城,住在离医院较近的妹妹家,白天请护工照顾,晚上妹妹下班回来照顾,可这个建议被她父亲一口否决了,老人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坚持要回老家。

无奈之下,凌茵只好将父亲送到她在老家县城里给父亲买的那套房子里,并在那边托人找了一个护工照顾他,阿姨有空就过来看看。

乡下的老宅,父亲暂时可能回不去了,他4到5天还要去医院输一次血小板,住在县城去医院也比较方便。凌茵、妹妹和阿姨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最周全的安排,但从父亲不悦的脸上,她们也可以看出父亲对子女们的做法并不满意。

那天把父亲送回县城的家里,一切安排妥当,凌茵和妹妹起身准备回省城的时候,父亲抹着湿润的眼角,有气无力地说:“你们—这就走,今晚不在家里住一晚。”她们望着依依不舍的父亲,强忍着泪水,还是狠心地离开了。

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是最脆弱的时候,总是希望自己的亲人寸步不离地陪在身边。

我请护工照顾患白血病的父亲,他在电话中怒骂:白养了两个女儿

04

回到省城的凌茵和妹妹,每晚也是夜不能寐,她们挂念病重的老父亲,担心他又出什么状况,最让姐妹俩自责的是,一心一意想挽留父亲的生命,可连最基本的陪伴和照顾她们都给不了。

父亲回到老家县城的第三天,凌茵接到了阿姨的电话,父亲午休起床后头疼难忍,阿姨带她去县医院输血小板,当天县医院的血库告急,没有新鲜的血小板,医生建议家属带病人去市区的医院。

县城到市区的路途遥远,另外父亲的身体虚弱,不敢坐人多,空气密闭的大巴车,害怕有感染的风险,阿姨一下子六神无主了,所以只好求助凌茵。

阿姨用安慰和哭诉语气跟凌茵说明情况,听到电话那端父亲喘着粗气的怒骂声:“我快要死了,没有一个女儿在身边,真是白养了你们,我说不治的,你们非要给我治……”

父亲的话还没说完,声音戛然而止,凌茵猜测应该是阿姨看到勃然大怒的父亲,赶紧挂断了电话。

凌茵强打起精神,离开了办公室,在微信上跟领导请了个假,回家跟老公和婆婆交代了一下,便匆匆地驾车朝老家的方向赶。在回家的路上,她决定跟领导央求,把接下来几年的年假提前休了,跟妹妹商量轮流回老家照料父亲,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结束语: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孝顺父母,哪有来日方长,一切尽在当下。作为子女,对待父母,我们无法做到100%完美,但求问心无愧,不为日后留下遗憾。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父亲   电话   血小板   省城   白血病   美文   县城   老家   到家   阿姨   子女   姐妹俩   父母   女儿   妹妹   医生   两个   生命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