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读诗词


这个不宁静的晚夜,从古到今,人们的心情伴随月光的飞旋,一起一伏,总是不得消停。我也不能例外,心潮涌动到无法平复。便翻阅起古人吟诵仲秋的诗词来,引发自己热议和感慨。

先从唐朝说起。张祜的《中秋月》,满含爱情、亲情,无尽思念远方的亲人。尤其仲秋此刻,深切盼望重逢聚首。“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句句都能见到一片真心、一片真情、一片真义。司空图将一轮明月捧上了头顶,捧上了心尖,刻骨铭心的感叹:“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北宋苏轼的大名,天下妇孺皆知。可是那个时代,他空怀一腔报国志愿,一贬再贬,宦海浮沉。不能称其心、遂其志。无奈,在杭州、黄州的地界上循环往复、辗转反侧。这样,反而陶冶了性情,看懂了人生。他做了生活的智者、性情的诗者。尤其仲秋月满,举杯瞭望天色,惊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推己及人,由小我变大我,由小情变大情,由小意变大意,从自我个体,走向了大众人生。以一种布道者、天使般的口气,劝慰大家。“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见,那种乐观主义、理想主义的信念,始终盘根心头。迈向宠辱皆忘,物我两忘的崇高境界。一种大格局、大心怀,心田里开花结果,久久扎根,久久坐果。 另一位北宋词人朱敦儒的心情,同样颇不宁静,同样在把酒望天,同样是眼光高大。“今宵谁肯睡,醉看晓参横。”一幅傲气、傲骨的神态,置身于天地参论之中,整夜未眠。让在坐的知己、亲人们,心心相惜,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不忍只身离去,空留他一厢激情。

辛弃疾论起山河破碎、誓志复国,总是飞扬激昂、义薄云天。他做人与做词,高度吻合,相互一致。真善美的桂冠,戴到他那充满智慧、充满义气的头顶,是当之无愧的。诗词评论家们将“两宋”的词坛,分成“豪放”与“婉约”两种类型。而辛弃疾唯独横跨这两种类型,他豪放时豪放,婉约时婉约,一切都随他的心境定夺。有这样一个仲秋的夜晚,他柔情似水,婉约绵绵,笔端倾泄一股溪流。“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这一番幽情,桂丛里升起,酒杯中一会儿人影、一会儿花影、一会儿月影。这是多么有闲情逸致的一位雅士,构思如此精湛奇妙。一种情在酒中,一种景在酒中,时间换空间,宏观入微观,远距变近距,赌物生情,睹物思人。深情深义全隐埋在词中,让人浮想翩翩。

元朝的白朴,用词的精妙意境,表达人与月相互的辩证逻辑。从人的情感、人的内心出发,月始终围绕人、依从人。月是人心的感应、人心的知音。“月向人圆,月和人醉,月是承平旧。” 大有人为主体、月为客体,主体决定客体、从而支配客体的哲人智慧。

明朝徐有贞的词:“月到中秋偏皎洁。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他认为这一天,是最尊贵、最高尚、最纯洁的日子。是人心向天、人心向静、人心向善的绝好时光。纵使一向刻薄、一向为恶、一向冷酷的人,此时此刻,天边挂起一轮皎洁的圆月,也会萦绕他、羁绊他的。不让他做悖天、悖月、悖人伦的事情。警示他善待仲秋,善待这皎洁的晚夜,千万莫要错过。

清朝马福娥拉尽“天地人”三者的时空关系,一幅近距离相互相为的情景,展现面前,活灵活现。“桂子当天落,……人向月中来。”另一位词人许嗣隆,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瓜果味偏长。”这短短的几个字,意义深远多重,以物喻人,以物喻情。他赤诚的希望:天长在,人长久,情长留。

近现代叶恭绰诗句,“喜见银河方净洗,谁云玉宇尚高寒。”从批评主义的角度,发出一声疑问。乱云飞渡、阴天蔽日,并非天空特有的现象。人间不平的世界,无时无处都存在“高寒”,是难以消弭、难以洗清的。九天银河、朗月蟾宫,它们与世无争、与世无求、相安无事、各处其所。这种自在宁静、平等安详,正是人生的大追求。天,是每个人都能看得见的参照体。苍天眼中,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的;银河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洗净铅华的光亮星辰。没必要相互盛气凌人、咄咄逼人。没必要名利面前,挑肥拣瘦、这山望着那山高;更不可为一己私利,巧取豪夺,坑蒙拐骗,丰满自己,牺牲他人。

这就是我读词坛伟人作品的一丝理解、一番心悟。不免失之偏颇,未切中要义。诚惶诚恐在文学高人面前,班门弄斧,太有点自不量力。深望严教,切莫宽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辩证逻辑   仲秋   银河   词人   客体   人心   婉约   北宋   豪放   中秋节   美文   会儿   性情   皎洁   诗词   宁静   面前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