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探析

西汉《淮南子·本经训》曰:“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造字的时候,天上的雨都变成了谷米,喜降人间。连鬼都很悲哀、很害怕,一阵一阵哭泣,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去祸害人间了。这是一种异象异景,怪异的现象,表明一种吉利征兆的显现。符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赋予仓颉造字的神圣性,以符合天意。

明代《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

第一,仓颉是河南濮阳南乐县人,也有人说是陕西渭南白水人。仓颉出生时就很神奇,他有四只眼睛,表明具有先天的观察万事万物的潜质优势,这是他人所不能具备的。而且他自身也聪颖过人,过目不忘,记忆力惊人,凡是四眼观察到的,都能够记在心里。

第二,仓颉造字之前,人们习惯于“结绳记事”、“堆石记事”这种远古的记事方式。从仓颉开始,便有了“符号文字”。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就是符号文字的记录。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很吻合象形文字、“符合文字”的特征。

第三,仓颉认真观察鸟类虫类形象特征与活动轨迹,创造了“符号文字”。也就是我们说的象形文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象形”和“形声”相合,是仓颉造字的创设原则。以此勾画出的形象,遂称为文字。其实,这是长期以往大众百姓智慧的产物,是劳动与生活创造的知识结晶体。只不过由仓颉收集整理发行,成了助推传播的主导者。

所谓仓颉所创文字,主要有六类大意。一类为方位字,如"上、下",二类为形象字,如"日、月"。三类为形声字,如"江、河",四类为会意字,如"武、信"。五类为转注字,如"老、考"。六类为假借字,如"令、长"。 方位文字,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文字,日满月亏,仿照其形也。形声文字,以类为形,配以声。会意文字,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也。转注文字,以老寿考也。假借文字,数言同字,其声虽不一,但文意相同。自黄帝至夏商周三代,一直沿用未曾变动。

第四,仓颉是皇帝时期史官,专门负责记人记事,记载天、地、人三者发生的大事件。自从他接任史官,从此改变了“结绳记事”、“堆石记事”的远古历史,开启了一个“符号文字”的新时代。因为皇帝时期,属于原始的部落的统一联盟,皇帝居于盟主地位,而其他部落的首领,由皇帝根据其特长才能,任命职事职责。在尧舜禹时期,更加明显。大禹父子就是治水官,契为商朝祖先,商部落擅长狩猎畜牧,首领便成为管畜牧的官吏。后稷为周的先祖,周部落善于农耕,就被封为管农业的官吏。按照《竹书纪年》与《史记》各不同的记载,这三人在尧舜时代做官,其实都为部落首领,后来因势力大增,通过逼迫禅让或战争夺取的方式,取代了前者的霸主地位。《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以阳武为都,后人号称仓帝 。

第五,受“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的指引,古人往往为了自己的意志与利益,假托神意、假托天意,让民众心理普遍接受。故《河图玉版》载:“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仓颉向南巡狩,登上阳虚山,顺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处发现了灵龟负书,便拜受。这种用灵龟负书的办法,制造神圣性,利用人们普遍信神胜于信人的心理状态,将仓颉造字说成是天外来物、神的意志。便于在民间迅速传播。成为推动传播最有力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仓颉   造字   南乐   转注   形声   史官   象形文字   象形   探析   官吏   首领   美文   符号   皇帝   时期   文字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