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闽南《博饼》由来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今天跟家人去商场看到了关于中秋博饼的广告!这么早就开始宣传了!让我不免想到了这个写美篇的素材,于是将我这些年来厦门所了解的关于博饼的历史渊源分享给文友们,说说闽南人《博饼》的由来。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各具特色。尤其体现在中秋佳节这一天,在这一天里,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庆祝活动,每一种庆祝活动都体现着当地民间文化或来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

在福建闽南地区和台湾,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节日的喜气洋溢于清脆的骰子声中。闽南地区和台湾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博饼节由来

这一风俗的形成来源于民族英雄郑成功。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这项活动已经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博饼于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成了如今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民间习俗,延续到如今《博饼》这个活动是闽南人无论老人甚至小孩,所有单位,学校每个班级,居民小区的物业还有各大商场等等都会在接近中秋佳节的时候开始博饼,我来到厦门以后,在体检中心工作时也参加了单位的博饼,手气还不错的,2011年中秋我在单位博到状元插金花和二个对堂,之后把二个对堂奖品分给什么都没博到的年轻医生了,他们给我称呼为对堂专业户呵呵!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博饼闽南语也称(跋饼),它起源于厦门的中秋传统活动随之传播至闽南地区,始于清初,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也是闽南人对历史的一种传承。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博饼用来的器皿一定是非常讲究的陶瓷大碗,很漂亮,各种各样,显示对活动的重视程度。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从每个选区层层选拔状元登记然后再去参加下一轮博饼,每年都会产生一个状元(王中王),据说这个王中王是最后的十个人每人只能撇一下骰子如果是状元插金花那今年的王中王就产生了,有时我就想过这个活动不可以让变魔术的人参加,否则谁也斗不过他们呵呵!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博饼,是厦门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月饼文化, 起初,我一直以为博饼的“博”该是“搏”,有战斗的意味,后来一查字典,方知道,用“博”字自有其道理,在古代,“博”是一种棋戏,后泛指赌博运动。当然,沿袭到现在,博饼不再有赌博的意味,而是成为厦门人中秋聚会的保留节目。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起初,博饼日期只设在中秋夜,目前在中秋前十来天就开始了。博饼时,桌上放一大海碗,每人轮流抓取六个骰子,掷入碗里,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渗透着博饼者的喝彩和欢笑,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特别温馨惬意。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当骰子在大瓷碗里落下,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响声,当欢声笑语从人们的心底飘出,各个眼底洋溢着快乐的微笑时,那种其乐融融的感觉总是特别温馨。

很多外乡人来厦门,都会被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风俗所打动。我也学着博饼,喜欢上这项趣味性大、参与性强的活动。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中秋;一样的中秋月,不一样的月饼文化。欢迎大家到厦门来体验这独特的中秋文化,但愿更多的人了解厦门,了解中秋博饼文化! 月饼在厦门的博饼风俗中,有一个自己的名字,美曰:会饼。这是中秋博饼必不可少的“道具”之一。 传统的会饼是由大小不一的月饼汇聚而成的,一套会饼计有:状元饼1个,对堂饼2个,三红饼4个,四进(士)饼8个,二举(人)饼16个,一秀(才)饼32个。

现在,博饼依然是厦门人最钟爱的中秋活动,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民俗节日形式,但“会饼”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出现了更多新的“会饼”,不再是月饼,而是由实用物品组合而成,比如:沐浴露、洗发水等等,也可以是食品,比如:果冻、薯片、可乐什么的,反正是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会饼”,只要按照会饼规定的数量组合就成。这或许是因为大家就是想在节日中找个乐,而这个乐子变得更实际些吧。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在闽南地区,中秋博饼也已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和大众游戏。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风物志》记载:在闽南一带,中秋节有“夺状元饼”的习俗。 在台湾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一些城乡以及台湾离岛金门县,还流行中秋博状元饼的习俗。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听说曾经有一位厦门的领导上任以后建议取消这个博饼游戏,根本通不过,民间已经把它作为一个和中秋节日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关于中国福建博饼历史的来源历来有几种说法。流传最多的一则与郑成功有关:1660年前后,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成功与兵部衙堂的属员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每块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1个,“对堂(榜眼)”2个,“三红(探花)”4个,“四进(进士)”8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天子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亲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郡王,所以用郡王六十三之数。

还有一说是: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许许多多从大陆去台湾的官兵,思念家乡,每逢中秋佳节,思乡之情更是不可阻挡。郑成功为了冲淡官兵的乡愁,特请一位部将,设计出一套玩饼的游戏,让全体官兵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在现代的博饼风俗中,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会饼中,“三红”饼的味道最好,这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永乐二十二年(1442年)甲辰科殿试,状元名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和恭组成是暴不吉利,于是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

而在闽南人的说法中,这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之辈,第三名反而有真才实学。因此,状元饼的味道也就一般,而三红饼总是味道最好。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它的文化渊源,中秋博饼文化在闽南一带十分盛行。在以前,中秋博饼,一般都是传统的博饼玩法,比如,奖品一般都是用会饼。博饼纯粹就是为了图个开心。而且在时间上本地居民农历八月初一之前,是不玩的,博饼的时间正常是在农历的八月初一到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

博饼开始时是文人雅士的游戏,后来工商界行会、店铺也流行起来。为避免掷骰子有“赌”的嫌疑,有的商家先把中秋饼敬财神土地,然后“卜信杯”(占卜算卦的意思)博饼,最大的中秋饼叫“龟头”(即“鳌头”),还是“博”第一的意思。直到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还有这种活动。

状元筹、宣和牌、进士饼和博状元游戏结合,就有了博饼。博饼的价值在于它是中原文化和闽南文化、科举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从一个方面印证闽台通俗的区域特征。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闽南博饼的规则源于“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游戏。状元筹大概在明代出现,清代盛行。清人顾禄《清嘉录》卷1《状元筹》对此有记载。博饼一套会饼63个,与状元筹游戏规则基本相同,即两者科名相同、数量相同、骰子相同、博法相同,区别是,状元筹玩的是筹不是饼,中秋博状元玩的是饼不是筹。至于用骰子做工具,可以追溯到宋代的一种牌戏宣和牌,玩的就是骰子六面的点数,而博饼用的中秋会饼,可以追溯到清代宫廷的中秋礼俗,也是由大到小叠放,按等级高低对应大小月饼赏赐。台湾史书记载的掷状元饼玩法与闽南博饼吻合。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中秋博饼活动在很多地方成为一种节日习俗,但是也出现一些与博饼的历史文化内涵不相协调的现象。有的杜撰历史,有的不断提高博饼奖品价值,几乎成为一种不用投注的博彩。要保护博饼,保护其应有的历史文化内涵。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闽南博饼风俗,讲究的就是一个开心,就是博一个好彩头,大多数人都愿意相信,博中状元的人,一年运气总是会特别好,这当然是因为博饼活动里倾注了人们的感情寄托,其中尤以泉州、厦门市区为甚。所以,闽南人总是对中秋节格外重视,甚至有“小春节大中秋”的说法!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中秋佳节即将到来,预祝所有参与博饼的闽南人和外地人都博个好兆头!欢欢喜喜过中秋!

吴艳华:闽南《博饼》由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闽南   厦门人   骰子   厦门   福建   台湾   月饼   美文   习俗   风俗   状元   由来   中秋   独特   节日   文化   游戏   吴艳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