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凌万春: 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最近群友姚鲁春的《采蘑菇唤起儿时的记忆》美篇引起大家的热评及回忆,看到他写的美篇后因而也引起我的对採蘑菇的回忆。因我插队下乡于干岔子,所以我回忆的又是近50年前在干岔子发生的故事。

  干岔子有个干岔子岛,在1972年干岔子岛还是中苏双方的争议岛。干岔子岛的面积很大,是珍宝岛面积(0.7平方公里)的二十多倍,也是黑龙江除下游的黑瞎子岛之外最大的一个岛。岛上的土质非常肥沃,即抗涝,又抗旱,如果不涨大水,种地是旱涝保收。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岛上因多年没有种地,岛上早已看不到地的样子了,而到处是齐腰深的肥美的草。岛上的耕地与生产,是从1968年登岛开始的。经过登岛几年的开垦,岛上有了几百地,主要是种便于机械化生产的大豆、小麦,而且产量都很高。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1972年岛上大豆长的特好,但因为是争议岛,一般社员不能上岛,所以公社组织挑选了社直机关的干部有10多人,其中就有我,自带吃的,并由公社的主任亲自带队,要干三天。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上班前坐着歪歪号(大队自装的船)上了岛,进入地块后,我们就是铲那到不了头的黄豆地,当午间休息吃饭时,看到公社的主任进入到腰深的草甸子,一问其它人说是去看有没有蘑菇,我听后也跟去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采了一 些,用上衣包上了,放到地头,下午还是继续铲地,因是集体行动,铲完后就坐船回家,没有自己行动的时间。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回到家后房东告诉我这是花脸蘑,也是东北特好的蘑菇,但就是不让老百姓上岛。第二天我带了一个旅行袋,中午吃饭时进行紧张要战斗,采了一旅行袋,那时没有塑料口袋,只有拿比较厚重的旅行袋了。第三天为了方便我带了一个面袋子及旅行袋,但由于采的多,面袋子及旅行袋装不下了,就把衬裤脱了下来,裤腿一扎,也等于一个面袋子,在大家的要求下,中午延长了采蘑菇的时间,大家都收获满满。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蘑菇为什么越采越多,因为采蘑菇得到了门道,一是不能合伙,要分散开;二是看到蘑菇就是一圈,所以看到也不要声张,闷声采就是了;三是要不停地换地方寻找蘑菇圈,如发现了蘑菇圈就是收获。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收工时看到大家拿蘑菇的样子很是可笑,我是采的多的人,脖子上跨着鼓鼓的衬裤装的是蘑菇,两手一手拎着面袋子,另一手拎着旅行袋同样也装的是蘑菇,那样子让人看到真是非常可笑,但收获即不是偷也不是抢,而是通过劳动得来的,自己也觉得非常高兴。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回家后都倒到炕上,蘑菇大部份都碎了,拣好的串起来,碎的单独晾晒,蘑菇的碎杂房东告诉也不要扔,晒干了吃时可用水冼一下沉淀后,连水带碎杂放到汤里,那汤味道美极了。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关于蘑菇生长的说法,据当地人说,因岛上经常打草,在草地上有草堆,因此盛产花脸蘑(蘑菇的一种),并说那花脸蘑在草里长的是一圈一圈的。在岛上采过蘑菇,我认为说的一点也不差,只要你在草里发现一颗蘑菇,你一定就会找到藏在草丛里的蘑菇圈,形成蘑菇圈的原因,就是那洋草堆经雨淋淌到草堆的地下才能长出那一圈圈的花脸蘑菇。

凌万春:记我的一次采蘑菇经历

  这种蘑菇同一般的蘑菇不同,味道极鲜美,你要是在汤里放上几颗鲜的或干的蘑菇,那立即味道鲜美无比。

  吴艳华说,花脸蘑才是蘑菇中的极品,蘑菇王,它目前很难采到了,一般生长在草丛中比较多,而且只要找到了一颗就会找到一圈,这是它的生长习性,成圈长,我下乡的时候,在西套子跟社员打洋草时采过!

  我上岛干了三天铲地的活,因而利用间隙时间紧张地采了三天的蘑菇,真是机会难得啊,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这采蘑菇的机会了,因为当年就涨大水,把岛上的地几乎全淹了,据当地人说,一场大水三年再不会长蘑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珍宝岛   特好   衬裤   岔子   花脸   旅行袋   草堆   社员   大水   岛上   袋子   蘑菇   美文   公社   生长   时间   凌万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