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重阳“敬老情”

来源:何龙飞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这些历史长河中的诗句,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既得益于诗人情深意浓的悠悠情怀,又得益于诗人妙手著华章。

我尤喜如是诗句,更喜如是诗人,读着读着,想着想着,便会感动于最是重阳“敬老情”中。

瞧,古人尚且懂得如何爱老、敬老、惜老、诵老,作为新时代的我岂能怠慢起来,要在重阳节那天,以实际行动好好地敬老。

心动不如行动。首先想到的就是父母。二老已年逾七旬,在老家坚守“根据地”,过着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我和弟弟都在城里安家立业,平时很少回去看望二老,只有节假日相聚的机会多。加之,重阳节仅一天,且不放假,回去着实不便。

但是,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我决定:虽不能回去,可要真诚地祝福二老重阳快乐,身体健康,幸福如意。

于是,我拨通了父亲的手机,听到了父亲沙哑的声音:“幺儿啊,在忙啥哟?”

刹那间,我倍感亲切,坦诚地回答:“爸爸,给你打电话呀,祝你和妈妈重阳愉快啦!”

父亲呵呵地笑了起来,发自肺腑地感激我的心意。不过,我在电话中反复叮嘱父亲,尽管我和弟弟不能回去一起庆重阳,但二老一定要多弄几道荤菜、素菜来庆贺属于老年人的节日。

父亲答应得爽快,我的心也踏实起来。事实上,重阳那天,母亲真的做出了烧白、回锅肉、炒肉丝、炖腊排骨、炒洋芋丝、凉拌红苕尖等美味,父亲还喝了老白干,把重阳过得有滋有味。再则,谈论起我“电话祝福”的内容,回想起一家人刻骨铭心的往事,父母快乐的情愫溢于言表,幸福的模样可想而知。

当晚,父亲趁着激情,主动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个重阳过得有意思!是啊,这就是父母的重阳,当儿子因故不能回去的时候,他们领受着儿子的祝福,美美地过重阳,能不点赞吗!同时,值此重阳佳节之际,我表达了浓浓的“敬老情”,能不欣慰吗!

就这样,我坚持每到重阳就送上深情的“电话祝福”,表达由衷的爱意,只有这样做了,心里的愧疚才会少些再少些。

“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不仅要关爱自家的父母,还要关爱社会上的其他老人,力所能及地做个爱心满满的人!”正在我有些“飘飘然”的时候,父亲突然给我来电,道出了他的见解。

原来父亲比我考虑得周到,胸怀比我宽广,我如梦初醒,自愧不如,信誓旦旦地要按照父亲所言去践行,以不负他的厚望。

在生活中,我每每看见老人,总会佩服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活得如此洒脱,如此有精气神。特别是有老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过去施以援手,不图回报,只求助人为乐。

在工作中,我分管过民政工作。每到重阳,就会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猪肉、米、面、油等,还组织文艺演出,让老人们开开心心过重阳。当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听到他们对党和政府打心眼的感谢,我是多么的感动并快乐啊!

后来,我亲自担任了文艺志愿服务队队长,组织队员们经过排练后,坚持在重阳那天为老人们送去了慰问演出,更是让我表达了浓烈的“敬老情”。

在写作中,我总爱诵读从古到今爱老、敬老的诗词,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中激发灵感和动力,写出了《“手写文友”老周》《“力夫”老杨》《忘年交》等歌颂老人的散文、随笔,向重阳献礼,向老人致敬。而且,通过写老、诵老、爱老,发表文章,营造了“敬老情”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还等待什么呢,只有一如既往地行动起来,方能诠释最是重阳“敬老情”的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重阳   安家立业   红苕   着儿   重阳节   诗句   美文   诗人   情怀   弟弟   父亲   老人   父母   组织   电话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