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力量为患者“圆梦”——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以中医力量为患者“圆梦”——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

 “今天已经送了4家啦,包括2家隔离酒店和2家学校隔离点,大概有5000多袋中药汤剂。”河南省商丘市中医院中药汤剂配送员白宾满头大汗地说。

  2021年8月3日以来,商丘市中医院中药房连夜熬制新冠防疫中药方剂。医院制剂科分两个班次,24小时不停地浸泡、提取、包装,大约4个小时完成一个批次的中药汤剂,保障一线防疫需要。此次医院抽调22人,主要负责中药汤剂的调剂、煎煮和配送任务,截至目前,共发放中药汤剂20多万袋。

  作为一所拥有70余年历史的中医院,商丘市中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充分发挥了中医特色和优势。在发展的征途上,医院不断强化中医属性,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之路。

中医立院靠定力

  在医院院长李德怀的言谈中,“传承”“创新”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中医药具有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医院一定要姓‘中’,才能凸显医院的中医品牌优势。一方面,要传承优秀传统的中医技术;另一方面,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

  在“传承、创新”思路的引领下,医院围绕(成功)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超前谋划,着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研究制定了“战略发展五年规划”“‘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期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中医发展方向,并制定每年的“1211”工程年度工作计划。为了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鼓励和考核制度”,把中医药服务和特色建设“双核心”指标纳入各科室全面质量考核。

  医院还要求各临床科室制定并实施3个以上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注重体现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全院共开展中医优势病种84个,中医临床路径72个,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24个。各病区均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室,在门诊设立了中医综合治疗专区。同时,定期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制定和完善解决难点的具体措施,中医药疗效水平不断提升。

  “作为中医院,积极使用中药制剂,提高中药处方占比是中医主体地位的体现。”据李德怀介绍,目前医院中药房共有中药饮片500余种,配方颗粒药房有300余种颗粒饮片,其中,通过河南省药监局注册备案的中药制剂达30种。

  此外,医院还积极发展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目前,已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64项。例如,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推拿等,均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和欢迎。

文化传承靠生命力

  传承,在医院张八卦李氏外科体现得淋漓尽致。“张八卦”原系村名,是擅治疮疡的中医李氏诞生地。如今,李氏外科已传承至第八代,擅长治疗疮疡、乳腺、甲状腺、周围血管病等外科疑难杂症,并在祖传中医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和检验检测设备为患者诊治,是当地百姓心目中的一块中医“金字招牌”。

  凝视着李氏外科陈列的斑驳医书、药碾和小杆秤,李德怀深有感触:“中医药博大精深,传承的不只是医术,还有文化。做好文化传承,才能让中医药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医院全方位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紧抓不放。

  医院建成了具有中医药文化代表意义的国医堂,设立了“太极八卦阴阳图”花坛、李时珍雕像,门诊设有中草药标本、自制制剂及膏方展示窗、针灸铜人、张八卦科室文化展示。

  在医院诊室、药房、走廊,处处可见传统中医元素,蕴含中医药特色的陈设、摆件、字画、图片俯拾皆是。在门诊楼,历代名医格言牌匾、中医文化渊源图片等陈列有序。

  在医院门诊、住院病区及候诊区,开辟了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科学实用的中医药知识科普专栏、科室简介及特色疗法介绍,普及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相关的知识、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普宣传,营造了浓郁鲜明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秉承商丘厚重的伊尹文化和殷商文化优势,医院先后承办了4届“全国伊尹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伊尹文化论坛”,成立了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伊尹文化传承发展分会。2020年,医院被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

医共体发展靠改革力

  商丘市中医院的门诊楼大门口,一块崭新的“商丘市中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总医院”牌匾引人注目。今年1月,医院牵头成立“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紧密型医共体”,成为该示范区医疗卫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当前,各地医共体的机制各有特点,如何实现可持续、有效运行是难题。“我们愿意做那个解题的人。”面对示范区5家乡镇卫生院和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虽感压力巨大,李德怀依然充满信心。

  在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后,7家集团分院纷纷挂牌了。针对基层人才匮乏的“痛点”,医院实施人才柔性调动,以院长为医共体牵头人,任命5名副院长为5家卫生院主要负责人,带领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及中医外科、针灸科等骨干科室的80名医护人员组成医共体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巡回医疗、双向转诊等工作,并针对成员单位医护人员,开展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医共体成立仪式上的“誓师”言犹在耳,专家们的身影已经频繁出现在示范区的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甚至深入村卫生室。

  3月,担任示范区集团分院副院长的郭晓丽、吕国伟、吴保民、李国庆、陈正高分别带领专家团队来到张阁分院、平台分院、周集分院进行义诊,快速测血糖、血压,开展心电图、B超,并对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指导。当地村民在欣喜的同时,不免担心不能获得持续的医疗服务。为此,商丘市中医院立即为成员单位制作展架、宣传横幅,并设置专家诊室、公布驻点专家一览表,明确驻点范围、形式和职责,每天指派专家至各分院坐诊,让当地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根据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应实现医共体医疗健康信息标准化、统一集中存储和管理,实现信息与数据的联通共享,以及对各类业务的分析、监管和评价。为此,医院加大资金投入,为成员单位购置了计算机、电子设备和信息化系统,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分院及下辖村卫生室进行部署、安装,并对分院职工进行了系统化的全面培训。

  “我们和分院之间将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检验、医学影像的互联互通,同时,还要对分院的基本药物制度执行情况、医保执行情况、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情况,实现精准管控和精细化管理,实实在在地把总院的责任扛起来。”李德怀表示。

  此外,“共建病房”可谓医院在建设医共体过程中的“点睛之作”。针对卫生院医疗资源短缺,技术力量匮乏等问题,医院联合各分院开展了“共建病房”建设,为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此举不仅让患者免于奔波,还提高了分院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分院床位的使用率,赢得了一片叫好。

创三甲靠不懈努力

  医院于今年6月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并非‘为创而创’,在辛苦的创建过程中,我们的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均得到了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回顾创三甲的收获,李德怀说道。在中医走前沿,西医要过硬,中西医并重办院方向的指引下,建设成区域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成为医院今后一段时间的新目标。

  李德怀介绍,医院中医骨伤科和中医肛肠科是省级重点专科,也是医院重点打造的区域诊疗中心,未来将着力提升其医疗技术水平,增强临床服务能力,将每个区域诊疗中心发展至3个病区,并建立标准化骨伤科和肛肠科实验室,争创国家级区域诊疗中心,并争取3年内再新建两个省级中医诊疗中心。

  如今,除了卒中、胸痛、创伤等“5﹢N”中心建设相继启动,医院还建设了集急诊、急救手术与重症监护室等多位一体,具备完整“院前急救-急诊抢救-重症监护”于一体的现代急救服务医疗体系,掌握并独立完成多项先进技术,各个优势学科建设也日臻完善。

  “得了疑难杂症不用再着急往外跑,在家门口的医院里就能解决问题;做大检查就用大机器,机器一扫,方便快捷,还节约就医时间和费用,这是每一位患者的愿想。”李德怀说,如今的商丘市中医院正在一步步为患者“圆梦”。


来源:健康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商丘市   河南省   中医院   汤剂   患者   中医   示范区   分院   中医药   美文   纪实   中药   优势   力量   特色   医疗   医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