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吴木匠

吴木匠

文/高建锁


小说:吴木匠

吴木匠叫吴顺利,是吴营出了名的手艺人。

年少的时候,家里贫寒,父亲托人把他送到南仁镇周木匠那里学艺,周木匠在镇里开有一个店铺,前面是门面房,桌椅板凳、犁耙構车摆满了店面。后面是不大的个院子,木料加工场及吃喝拉撒都在这里。吴木匠跟着师傅起早贪黑地干活儿,那时候当徒弟没有工钱,师傅只管吃管睡,最多逢年过节会买件新衣服。

做木匠是力气活,抡板斧,锯木料样样都离不开力气。做木匠更是技术活,刨凿雕漆无不要求心中有数了然于胸。吴顺利先干粗活,担水、扫地、拉锯、磨刨刀。然后干大眼子活,推刨子、凿眼、接榫,再打线开料,抛光,上漆,一板一眼,毫不松懈。

平时木材拉回来以后,画线解板。师傅俩用头号大锯,一拉一送,耗费时力才能拉开一块木板,然后根据要做的活儿,锯成各种形状,刨光打磨,凿铆打孔,成型后再用桐油涮漆,锃明发亮,就可以出售了。他很快就能领会其要领,手里的活干得也有模有样了。

周木匠手艺高超,他雕刻的花鸟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做的中堂精致华丽,是每户人家的脸面。但是,他也是有私心的。

凡涉及这种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周木匠总是一个人呆在一间屋子里做,这间屋子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平时周木匠不允许别人进去。吴木匠是一个有眼色的人,师傅不教的东西,他从来不打听也不去做,只是默默无闻地干好师傅交待的事情。

一天,师傅俩到乡下去收树,价格谈好后两人开始动手伐树。这是一棵有年头的樟树,树长在一个斜坡上,树径合抱,枝干挺拔高耸,周木匠心仪已经很长时间了。树顺利地放倒,修理完枝枝杈杈,师傅让徒弟把车拉过来准备装车。李顺利利索地把车推过来,刚想取车上的麻绳时,却看到了惊险一幕。

樟树是横躺在土坡上的,由于人员扰动,周围土质已经松散,硕壮的树干由于惯性的原因开始往下溜滑,而正下方,周木匠正在收拾散落地上的树枝,专心致志的,没有注意到一场灾难正在降临。吴顺利看得正切,想喊已经来不及了,急中生智他猛地向师傅扑去,倒地后顺势抱着师傅滚到就近一个坑洼里,只听到头顶轰隆隆声响,那树干从他们身上擦边而过。

周木匠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半天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周木匠把吴顺利叫到了他那间封闭的加工坊里,毫无保留地传授了他所有的技艺。

二年后,吴顺利学艺成功,练就了一身木工手艺,带着师傅送给他的一套木工工具,回到了吴营,开始自己的木工生涯。

吴顺利心地善良,做工地道。无论做谁家的活,他都一视同仁,做活踏实认真,从不偷懒凑合作假。他套的房梁屋架,铆眼紧凑,关键部位分毫不差。经他打造的木窗木门,即使风吹雨打也开启自如,不会变形。对于家具更是精益求精,凡谁家娶妻嫁女,都以有一套他制作的家具为荣,于时吴木匠的名声便在四邻五乡中传播开来了。

吴木匠共收过两个徒弟。一个叫牛壮,是西岗牛家庄的人。另一个叫马强是北河湾的后生。牛壮为人实在的有点过分,榆木疙瘩似的,但听话。而马强头脑灵光,能说会道的,干活儿劳累时,说一些笑话,可以活跃一下气氛。吴木匠对两个徒弟一样看待,要求严格。

去外乡干活,徒弟负责背斧头刨子锛锯子墨斗弯凿子等工具,吴木匠抽着烟悠悠地走在后面。在农村,木匠是受人尊重的行业,家庭生活的生产使用的都离不开木匠,每逢红白喜事大事小情的,木匠师傅都是座上宾的。他们的地位是高于普通人的。

开始干活,一根粗木头绑在倾斜的板凳上,马强跨着腿着站在板凳上面,下面坐牛壮,上下拉锯,一块使劲,如果劲使不到一处,容易弄断锯条。在两人的努力下,木头先锯成两半,再锯成四瓣、八瓣后,然后开始推刨子等工序,直到做成各种各样的家具和农具。

马强干活没有耐性,什么事干一阵子,便叫苦发牢骚,有点成绩了就又翘尾巴,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有时吴木匠说两句,还会咕哝几句。吴木匠恼了,会指着他鼻子骂:“会拗两对小椅,会做几个方桌就是木匠了,早着呢!你合的板为啥老不严,你凿的洞为啥总有缝,还要用榫填!”马强闭了嘴,一吭一声。

吴木匠并不作罢,走过去拿起马强干的活,接着数落:“你看,还有你雕的这是鸟吧?你刻的这是花吗?哼,学问深着呢,再跟我学三年你也学不完!”马强彻底蔫了下来,陪着笑让师傅坐下,端茶点烟赔不是。牛壮也过来劝,于是师徒又和好如初,接着做活儿。

中午盛饭的时候,吴木匠的碗里大肥肉密密麻麻地盖了一层,而两个徒弟则没有这个待遇了。吴木匠看了,便会大大方方地分了些去。

几年后,两个徒弟都翅膀硬了,行了辞师礼,便都各自立门户了。

但历史在发展,随着电动工具的出现,尤其是家具的组合化和工厂化,成品家具样式新颖,价格又便宜,手工木匠的市场就日渐式微了。社会上的年轻人不肯吃苦,在外打工又能挣钱,像木匠这些脏活累活更没人喜欢干了。吴木匠的两个徒弟也有了新的工作:牛壮到一家建筑公司上了班,主要负责家厨和门窗框架的制作,平时承包一些古建筑的装饰装修,待遇不错,有了私家车。而马强到了南方一家具厂打工,听说混得风生水起,已经是一家公司的技术骨干,在那买了房,一家人已经定居在那里了。

吴木匠年经大了,除了平时带带着孙子,料理料理地里庄稼,还窝在家,只是很少有人再找他干木活,他再也做不到以前那样风光了。他有时闷闷不乐,怅然若失。坐在门前的石磨旁,一边晒着太阳,一边教刚学话的孙子唱民谣:扯大锯,拉大锯,姥家的门口唱大戏,送姑娘,娶媳妇,小外孙也要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吴木匠的生日正好在过年的那段日子,两个徒弟都会不定时地给师傅拜年过寿。坐在酒场上,吴木匠听着徒弟们讲他们在外的经历和新鲜事。马强说:“我们公司的厂房又大又整洁,聘请的设计师都是大学生,个个熟读经典,精通文史哲美,家具生产有图纸,又快又好。”最后不忘邀请师傅有空去那里逛逛转转。

吴木匠酒喝得有点上头,听了听,只是摇了摇头,他不信。

过了正月十五,在马强的撺掇下,吴木匠还真的去了一趟南方,看到马强的家具工厂,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各种工序,分工明确,里面的场景和他说的一模一样。吴木匠一下子就震惊住了,原来这小子并没有唬他。看来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自己是该换换脑筋了。

回来后,吴木匠把师傅送给他的工具又拾掇一遍,小心翼翼地放了起来,依然带孙子,依然教孙子唱那首民谣,只是语调中没有了伤感,而是多了一豁达,多了一份释然。

作者简介:

高建锁,曾用名:高塬,塞上江南。河南省唐河人。爱旅游,好运动,喜欢文字。有作品散见于国内不同期刊、网刊,多次参加过大奖赛,膺获荣誉。出版有诗集《爱情没有颜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木匠   唐河   樟树   刨子   孙子   木料   在外   树干   木工   徒弟   美文   师傅   平时   两个   家具   工具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