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叔本华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他若无法享受孤独,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这让我想到正在看的贾平凹的《自在独行》文集,“自在独行”四个字立刻出现在脑海中,贾平凹所说的“自在独行”和叔本华所说的“享受孤独”有什么联系呢?总觉得有相同,又有不同。不好理解,却好像也并不是太难理解。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孤独,享受孤独,是什么样的孤独能让人会有享受的感觉呢?从这一点来说,还是很有嚼头的,还是需要往下再深挖一铲的。

1.真正的孤独是无心相通

一说孤独,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经历过,都会说那有多么多么不舒服,多么多么压抑,有时甚至是很痛苦的。这是孤独吗?

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孤独。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一书中说,“说自己孤独的人其实并不孤独。孤独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遗弃,而是无知己,不被理解。”

我们都听过《警世通言》里“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俞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但他却苦于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直到一天遇到了柴夫钟子期。两人相见恨晚,一见如故,并结为金兰,两人约好来年再见。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而至,却得到了钟子期已去世的消息,钟子期的离去,让俞伯牙觉得天下再无知音,再无人能懂他,毅然摔琴,从此世上再无高山流水之音。

这是孤独,这才是孤独。

贾平凹在书中也说,“在尘世,是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诽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孤独,贾平凹解释得非常清楚了,他也说了,走向孤独的人难以接受怜悯和同情。因为这种情操的孤独者是有一种骨子里超越常人的格局的。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显然,我们平时说的孤独并不是这种极端的孤独,最多是短时间的空虚与失落罢了。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孤独,那就该回归正题了,“享受孤独”。

因为是享受孤独,所以就不是那种从被动接受开始的结果,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寻求的一份内心的清静,如佛家所说,就是放空自己,也可以这么理解,就是让自己的思想飞一会儿。

那是不是很难寻找到这种可以享受的孤独呢?

其实不然,我们都享受过,只是我们没有留心注意自己的这种感受。

贾平凹给他的文集取名“自在独行”,看这书名 ,自在独行,是不是有点享受孤独的感觉呢?要得就是这种感觉,这是种境界。

我们要享受的孤独,是我们对心灵的一种藉慰,是我们从内心深处主动寻求的一种放空的感觉。明白了我们所要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离享受孤独就不算远了。

喜欢一个人独享时光的人,并不是不喜欢交友,这就如梭罗所说的,“我认为长时间可以独自一人是有益身心的。与他人共处,即便是与良友,也终会疲惫和渐渐的变得无趣。我享受孤独感,我实在找不到比孤独更好的朋友。”

在空闲的时间里,把时间和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放一曲音乐或品读一本书,或放纵地高歌一嗓子,亦或一个人去慢跑5公里,那种放松而无任何羁绊的时光真得很美妙。你不觉得吗?这个时候,哪怕是做做家务也不觉得累了,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有过,你一定有过。

那种远离打扰,远离烦嚣的时间,生怕被一个电话,一个敲门声,一条信息所破坏,徜徉期间,想想都是一桩极美极美的美事。

2.静下心去体会生活

我有个老领导,从我上班到他退休,一直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风格,不随风摇摆,我很佩服他。最让我佩服他的有一点,就是很少见他和同事、朋友下馆子,搓麻将什么的。在我的记忆里,仅有的几次,也是招待客户,出于礼貌参加的宴请。他休息的时候,经常是一看书就是一整天,或一写字就是一整天,要不就是去户外徒步,或约几个书友一起喝喝茶,生活得非常惬意,很有格调。我记得他经常和我说“人的一生就这么些时间,不要浪费到别人身上,也不要活在明天的约定里。要能静下心去体会生活,要会生活!”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这位对我亦师亦友的老领导对我影响很大,我现在也养成了自我感觉很有情调的生活。工作闲暇之余或下班后,读读书,写写文章,要不就是去健身房或操场跑跑步,打打球,反正不是让身体在动,就是让思想在动。周六周日,至少有一天是泡在图书馆或去听听讲座。工作这么多年,同事朋友也早已习惯了我的这种生活方式,所以他们也从觉得我清高不合群到现在的理解和授受。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的朋友和我说,“羡慕你的生活,这么多年过来,才看到你是聪明人,你的选择是对的。”每到这个时候,我也常和他们说,“你现在开始也不晚,你的生活你做主,既然觉得好现在就开始。”而且我常和他们提起我的那位老领导和他对我说的话,他们都翘指称赞说,“这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啊!你有个好的领路人,自己还能坚持。”每每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有些膨胀的,庆幸老天垂青,也为自己点赞。

老领导的话是很有深意的。静下心来体会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记得有人曾说过,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你更能听到时光流淌的声音。我想,“要能静下心来体会生活,要会生活”,不就是要能让自己学会孤独,去寻找孤独,去享受孤独吗?是的,一定是的。这是生活的态度,更是内心的修炼。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看看,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曾享受过孤独,比如宝妈们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或上学以后的片刻空闲时间,或是晚上安顿好孩子休息了以后,翻开书页,打开电脑,与自己对话,那都是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刻,只是可能时间碎片化,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没有认为那是孤独,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当然,我们也羡慕那些时间自由、财务自由的大神,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或去寺院修禅,或去大自然远足,但这毕竟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而且我们寻求的孤独,我们享受的孤独是心的感受,所以不管时间长短,境况如何,只要这种孤独由心而发,就都是美好的,这都是时光与心情合二为一的馈赠,我们所要寻求的就是这种孤独。

说到这,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原来我们说的孤独,就是我们所说的主动寻求的孤独是这么个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内心提出这个需求,然后用主观的行动去营造条件,去获得独处的时光。对,用独处来解释应该更准确,我们要享受独处的孤独时光。

3.为自己寻找心的闲暇

可是,这份独处的孤独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写到:如今,找热闹的地方容易,寻清静的地方难;找繁华的地方容易,寻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其为难了。贾平凹说他最怕的就是敲门声,其实他说怕,实际是烦。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大家都知道,作家需要一个很安静的环境去读书写作,思路不能被打乱,而当他陷入沉思或灵感迸发的时候,最怕的或最烦的,就是被打断,那对作家来说是不可饶恕的,或不能原谅的。但贾平凹就时常被敲门声骚扰,即使他左躲右躲,搬家都搬了五次,但依然如此。他自比明代的陈继儒,“唯独处淡饭著述而已”,却无奈地发出感叹:淡饭几十年一贯,著述也只是为了生计和爱好,独处竟如此不能啊!可见,独处的确不是件易事,真的是挺难的。

也许我们会觉得,因为贾平凹是名人,咱普通老百姓,想独自闲居,那还不容易?

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现在人心焦虑,生活节奏快,电子产品充斥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不妨扪心自问:多久没有看过书了?多久没有动过笔了?多久没有挥汗如雨地运动过了?平日里,工作压力大可能让我们无暇放松自己,但有时间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手机一刻也舍不得离手,看个抖音、玩个游戏不觉就是个把小时,两三个小时。有时间了,是不是哥们几个得去喝两口,去搓搓麻将,姐妹们得去逛逛街,小聚一下,一整最少半天、一天。都知道读书好,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坚持阅读呢?是不是一说读书,自己就和自己说“没时间”,要不就是“明天开始”,而更可能的是,看见书都没有想法,因为心里就没有读书的冲动,这都是一种习惯,都需要时间去养成。你看,让心静下来没那么容易吧。不是说不能看手机,不能朋友们小聚一下,而是说要有度,有节制,但这是很难的。所以让自己静下来,就必须从舍弃一些交际,舍弃一些欲望开始,这对于我们来说,那是难上加难。心静不下来,怎么能让自己有独处的时间呢?

4.在孤独中找到自己

周国平对这种独处的孤独有更深的理解,他说:独处不是与世隔绝,而是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在可支配的时间里,不断靠近理想中的自我。

我愿意在孤独中行走

我终于明白贾平凹“自在独行”的含义了,让自己沉浸在山川中,行走在阡陌间,哪怕是一湾浅溪,也能荡涤灵魂,哪怕是一株小草,也不亚于花团锦簇。即使我们不能如此尽情游历于山水间,不能如此肆意放足于天地间,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可能在一本书里,一首曲中,我们同样可以自在独行,因为那里的时光属于自己,无人打扰。

自在独行,我愿意。

孤独行走,我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心静   孤独   著述   独行   知音   美文   自在   所说   内心   时光   感觉   领导   时间   地方   自由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