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安处且从容

在音乐圈,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主儿,一个人,一把吉他,一首歌,穿梭在城市间,行走在旷野里,亦或是一脚油门下去,可以到山顶看落日,可以到海边看朝阳,他是朴树。他在这个众口微辞的圈里,是出了名的独处主义者。

在影视圈,也有一位比朴树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即便都结了婚了,夫妻两个人看电影,还是各自看各自喜欢的,家里有自己的书房,有各自的空间,她就是刘若英,她一直倡导独处的生活方式。

您不禁要问了,这是什么个意思呢,为啥要把自己整得这么孤独呢?

我心安处且从容

稍安勿躁,我今天就请出一位大咖来给咱说道说道。

这位大咖就是文学大师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先生,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他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朴的本色。他是中国少有的高产作家,更为可贵的是,他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毫无疑问,他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载入世界文学史册的文学家之一。

贾平凹先生的长篇小说建树颇丰,《浮躁》、《废都》、《秦腔》、《老生》等可谓家喻户晓。他曾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和法兰西文学艺术荣誉奖,以及茅盾文学奖等数十个国内外文学大奖。

贾平凹不仅小说创作的成就斐然,他还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舞台上也颇有造诣。贾平凹先生低调冷智、谦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间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

看到没有,贾平凹先生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独行者。他的智慧,他的深沉,他通过《自在独行》文集多视角解读他作为独行者的心语。贾平凹先生在这本文集中,通过感怀父母的爱,通过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社会的感知和对自己人生的认知,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对于匆匆的路人,贾平凹先生这部文集可能只是用来附庸风雅的,但这本书却是写给生命的行者的,而这不正好回答了我们的疑问吗?

我心安处且从容

装着爱独行不孤单

独行不孤单,因为一生有爱随行在身边。

“文化大革命”中期,贾平凹刚上了中学,当校长的父亲就被定为“走资派”,被拉到大深山里去改造了,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着。

后来,因为年景不好,光靠贾平凹母亲一个妇道人家,生活已经难以为继,家里实在是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母亲作难了半夜,纠结中同意了贾平凹退学。他先是在生产队里劳动,后来又跟着好心的邻居大叔到山里打柴去卖,日子慢慢变好了点。日子渐渐宽裕了一些,但他母亲并没有忘记他学习的事,时不时给他和弟弟买书呀、笔呀,鼓励贾平凹和弟弟妹妹们好好自学些文化,而他也在母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努力下,坚持自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所有课程。

在“四人帮”被粉碎后,贾平凹的父亲也“解放”回了家,而贾平凹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自学竟然顺利考上了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后来,父亲写信告诉他说,自己得到了平反,恢复了职务,还补了一笔钱,他母亲让父亲把钱一半交了党费,剩下的都周济了邻里,补贴了生产队。而且,父亲还告诉他说,母亲每天每晚还织布、纺线。

“那无穷无尽的棉线,又抽出了你多少幸福的心绪啊!那辆纺车又陪伴着你会唱出什么新的生活之歌呢?母亲!”对于母亲,贾平凹打心里佩服和敬仰,心里更是装满了母亲的爱。

那“嗡儿,嗡儿”的纺线声里,是他母亲对生活满满的热情和执著,那纺出的一根根线呀,曾是母亲与儿女之间的陪伴,更是母爱如丝的温暖和牵挂。

俗话说,人生的光景几节过,前辈子好了后辈子坏,后辈子好了前辈子坏,可贾平凹父亲的一生却没有舒心的日子。他父亲平反后,身体已被折腾得非常差,66岁就去世了。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忠厚而严厉,做人做事坦坦荡荡,对贾平凹的影响非常大。

在他事业发展的时候,经常来信叮嘱他好好写作,注意身体,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扬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

而在听说贾平凹因一篇小说受到报刊批评的事情后,专门赶三十里到县城去翻报纸,熬煎得几个晚上睡不着,专门又搭车到城里找见他,当面对他说,“你不要瞒我,事情我全知道了。没事不要寻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事。你还年轻,要吸取经验教训,路长着喱!”

父亲去世对贾平凹的打击是巨大的,没能和父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是留给他最大的遗憾。但在他一生的奋斗过程中,父亲的教诲却是始终陪伴着他,那些教诲是父亲对他的爱。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贾平凹这位八百里秦川的陕北汉子,用笔让我们感受到了父母对他的爱和他对父母的怀念,而他装着父母之爱独行,才得以从容自在。

我心安处且从容

一双冷眼看世界

静心观水流,冷眼看世界。

独行者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自己看清所有的世态炎凉。

你看,多少曾经无限风光的人物,在“神坛”之上时前呼后拥,车水马龙,各种奉承,溢美之辞不绝于耳。 可走下“神坛”后,不等余温散去,就已是门可罗雀,大相径庭了。

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退下来的领导,在摇头叹息中说一句“世态炎凉啊!”,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神坛”背后的潜规则。在位的时候,每天血液沸腾着,根本无暇考虑以后会怎样?退位了,无人打扰了,冷静下来了,也就有时间去看清了,往往也只剩下叹息了。

有个朋友的父亲,原来是某个县掌管干部升降任免的一位领导,那时走到哪里感受到的都是恭维和奉承、夸赞和尊敬,就在公布卸职的前一天还有很多人来找,可第二天就立刻冷清下来。那情形是天上地下的区别,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最明显的是,在他退休以后,更是走在路上,满街的人好像都是陌生人,再无人问津,他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也没有办法理解,没几个月,就赌气离开了这个世界。去世前的几天里,每天都自言自语,“怎么能这样?都是点什么人……”

怎么能这样?

《增广贤文》里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结远亲;不信且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这把这世态炎凉说得直白而刺目,让人唏嘘不已,只有摇头的份儿了。

我们都知道古代有“战国四君子”之说,在《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评价,“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由此评价可见,孟尝君在当时,也是一个风云人物,而且,他坐拥门客三千,那又是何等的气派难挡。他待这些门客,不分贵贱一律与他相同,而且他宁肯舍弃家业也给要这些门客丰厚的待遇。要说,作为他的门客应该有颗感恩的心才对吧?然后,现实就是这么打脸。

后来,齐王听信了秦、楚提出的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的谗言,罢掉了孟尝君的官。而他门下的三千门客立刻做鸟兽散,纷纷离他而去,正所谓树倒猢狲散啊!最后,身边只有一个叫冯谖的门客留了下来,他看到孟尝君气愤难膺的样子,平静地劝道:“福贵多士,贫贱寡友,世事本就如此,孟尝君不必太过在乎。”可见,世态炎凉,真是自古有之啊!孟尝君尚且如此,何况世人呢?

贾平凹说:“人愈走完他的一生,愈归复于黄土的颜色。”这是对世事的透彻剖析和鉴定。

他说:“最好的风景是在街头上看人。”

贾平凹是独行者,更是智者,他就是不让世俗遮挡了自己的眼睛,让自己随时都可以用一双“冷眼”来看这个纷繁的世界,给人们画画像,号号脉。他可以站在巷子口,瞧瞧谁是闲人,谁是忙人?也可以看看社会,说说名人的烦,讲讲请客的难。回头,还可以给下棋的支个招,给玩牌的摆个饭局。总之,街头看人,犹如读一本百科全书,既是生活百科,更是生命百科,世态炎凉皆在其中。

我心安处且从容

静下心来体会生活

梭罗曾说:我认为长时间可以独自一人是有益身心的。与他人共处,即便是与良友,也终会疲惫和渐渐地变得无趣。我享受孤独感,我实在找不到比孤独更好的朋友。

在空闲的时间,把时间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放一曲音乐或品读一本书,或放纵高歌一嗓子,亦或一个人去慢跑5公里,那种放松而无任何羁绊的时光真的很美妙。你不觉得吗?这个时候,哪怕是做做家务也不觉得累了,也成为了一种享受。

有过这种时光吗?

有过,你一定有过。那种远离打扰,远离烦嚣的时间,生怕被一个电话,一个敲门声,一条信息所破坏,徜徉期间,想想都是一桩极美极美的美事。

叔本华曾说过:一个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他若无法享受孤独,就不会喜爱自由,因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他才是真正自由的。

我有个老领导,从我上班到他退休,一直坚持自己的做人做事的风格,不随风摇摆,我很佩服他。最让我佩服他的有一点,就是很少见他和同事、朋友下馆子,搓麻将什么的。在我的记忆里,仅有的几次,也是招待客户,出于礼貌参加的宴请。他闲暇的时候,经常是一看书就是一整天,或一写字就是一整天,要不就是去户外徒步,或约几个书友一起喝喝茶,生活得非常惬意,很有格调。我记得他经常和我说“人的一生就这么些时间,不要浪费到别人身上,也不要活在明天的约定里。要能静下心去体会生活,要会生活!”

老领导的话是很有深意的。静下心来体会生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记得有人曾说过,当你静下心来的时候,你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你更能听到时光流淌的声音。我想,“要能静下心来体会生活,要会生活”,不就是要能让自己学会孤独,去寻找孤独,去享受孤独吗?是的,一定是的。这是生活的态度,更是内心的修炼。

看看,其实我们或多或少都曾享受过孤独,比如宝妈们早晨送孩子去幼儿园或上学以后的片刻空闲时间,或是晚上安顿好孩子休息了以后,翻开书页,打开电脑,与自己对话,那都是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刻,只是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没有认为那是孤独,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当然,我们也羡慕那些时间自由、财务自由的大神,可以有大把的时间或去寺院修禅,或去大自然远足,但这毕竟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而且我们寻求的孤独,我们享受的孤独是心的感受,所以不管时间长短,境况如何,只要这种孤独由心而发,就都是美好的,这都是时光与心情合二为一的馈赠,我们所要寻求和享受的就是这种孤独。

说到这,终于长舒了一口气,原来享受孤独就是贾平凹先生自在独行的内涵。

你瞧,贾平凹先生讲石头,讲出了“天然色光”;讲落叶,讲出了“自然之乐”;讲燕子,讲出了“控诉抗议”;讲文竹,讲出了“有情有韵”。

我心安处且从容

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苏东坡的精彩之词。

众所周知,苏东坡一生漂泊,居无定所,他无论是在何方,是杭州也好,黄州也好,还是惠州、儋州也罢,他都通过在诗词中、风景中、琴棋书画之中,乃至美食中追寻更高的境界,与浊世保持距离。他真正的心安处,就是让自己始终保持豁达和平和,随遇而安,随心而走,他做到了,所以他一生独行,一生自在。

如此,就让我们把自己沉浸在山川中,行走在阡陌间,哪怕是一湾浅溪,也能荡涤灵魂,哪怕是一株小草,也不亚于花团锦簇。若不能如此尽情游历于山水间,不能如此肆意放足于天地间,却也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可能是一本书,可能是一首曲,也可能是天上的一颗星,地上的一株树,都可以让自己的灵魂自在独行,因为那里的时光属于自己,无人打扰。

自在独行,我愿意。

孤独行走,我从容。

我心安处且从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心安   朴树   门客   神坛   世态炎凉   独行   美文   从容   自在   父亲   孤独   母亲   父母   时光   领导   时间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