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亲子、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等围着孩子话题的文章,好像是商量好似的组团来袭,一波接一波,铺天盖地地从各个平台涌来,而且愈演愈烈,势不可挡。也难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和中心,尤其是中国家庭,更是如此,这不,把我也俘虏了。

今天,我也想就着这个热度来谈谈亲子教育或是家庭教育,仅是我个人心得,一家之言,如有可用之处,实是让我欣慰,如有不妥或不合适的地方,也请勿喷哟。

家庭教育这条路本就不同,但目标我想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可以说,我们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父母对此应该是没有歧义的,方式不一,方法不同,但一定是道理相通,殊途同归。

有了这个前提,那我们就有了交流的平台和基础,各家之言在交流碰撞中才会发挥取长补短的功效,这也是我行此文的目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没错。

我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一直秉持陪伴与放手的原则,我形容我的这种方式是“圈养+放养”式教育。

“圈养”式的陪伴,让孩子受益一生

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这样让孩子才有安全感,这是孩子最初的生理需求,也是孩子在不断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始终让孩子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家和父母都会是Ta的避风港、安全舱。”

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觉得这个用在父母对孩子身上,远比用在爱情的表白上更让人心安。因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为陪伴而做出的付出,是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称谓可以比拟的,我想这应该没有争论。

我必须先要解释一下我的“圈养”理论,这里的“圈养”不要误认为是“要时刻把孩子系在父母的裤腰带上,孩子无时无刻不在父母的视线当中”。我所说的“圈养”,是指在家的陪伴。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我的孩子出生刚一岁的时候,因为我和爱人都要工作,又不想给老人添麻烦,我们经过反复考虑和商量,一狠心,就选择了“日托”。就是早晨送幼儿园,中午留园,晚上下班后才接回家。现在想想,一个一岁的孩子,这么做的确是够“狠”的,真是没多少父母舍得这么做。

每天如此,其实送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发现孩子适应能力真得远比大人想象的要强大。孩子很快就适应了入园的生活,而且作息规律,饮食规律,还每天咿咿呀呀的,挺有趣。

听着,我说的“圈养”要开始了。

平时上班没时间,每天晚上就成了我们亲子的美好时光,各种花式玩法,不是孩子高兴,我们也是享受着这初为人父人母的快乐。周六周日,一定是全程陪伴。而且对于孩子,爱人负责生活,就是饮食起居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我负责带着小家伙满世界的玩。

你们能想到我这当爹的,带着一个小丫头掏蚂蚁洞,玩泥巴,弄得土头土脸的乐趣吗?这无所顾忌的玩法,是我和闺女永远也摧不垮的心理基础。冬天,不管多冷,我都会带着这家伙到外面,玩雪,溜冰,每次都冻得小家伙脸蛋通红,还乐此不疲。

每每回想起来,这些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琐碎时光,却记录了孩子的童颜童趣,也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成长。

稍微大一些,孩子三岁多了,我们发现孩子有时宁愿和一堆毛绒玩具在一起,拿个小棍就和老师给小朋友讲课一样自嗨,却不是很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与幼儿园老师沟通,我们决定给她创造更多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和时间。

我们带她去舞蹈、绘画等机构让她体验,我从来不强制她去做什么,只是让她去感受什么是让她快乐的。她体验了这些课外的活动之后,欣然接受了舞蹈,而这一学就收不住了,她的运动天赋和忍耐力让她在这个上面真得如鱼得水般快活。而且,她的性格慢慢变得更喜欢与别人在一起了,这让我心中的那点不安释然了。

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对我这“圈养”有没有概念了?

其实,所谓“圈养”,是作为父母要用尽可能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更重要的是要用心。

陪伴不是陪着伴着就完了,是要观察孩子,要去体会孩子,针对孩子的特点去帮助她成长,要让这种成长有的放矢。绝不要给孩子报一堆课外班,压根不管孩子的感受,也没有什么轻重选择,这样可能早早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厌学的种子。

对孩子选择舞蹈,我只是想让她多和小朋友在一起。谁知道,这家伙舞蹈一路学过来,几年时间一路考过了十级,考十级的时候,全区只有她一个人报名,她先后参加了区里、市里、省里和全国的幼儿舞蹈大赛,还参加过省电视台、央视少儿频道的春晚,证书、奖杯得了一堆,一个“俏花旦”的扮相是美轮美奂,一个“小蚂蚁”的领舞让我津津乐道。而且很明显,舞蹈给了她自信,让她的生命里有了“自己选的路,咬牙也要坚持下去”的倔强和韧性。我说这些,心里自然有作为父亲的自豪感,但更多的不是炫耀,而是想告诉大家“孩子喜欢做的,就不是负担,反之,对孩子来说,说小了是厌烦,说大了是痛苦和磨难。”

孩子上小学了,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当时一些哥们朋友经常下班了,或是周末约个饭啥的,我都想办法推了,他们说“你每天回去干嘛?”我只是说“陪孩子。”他们不解地问“刚上小学,有啥陪的,自己做作业就行了。”没错,我只是笑一笑,反正是能不去就不去,即使摆不脱去了,也会应付一下就撤了。当时,没少了让这帮朋友数落。

朋友们,小学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双百”?是“三好学生”?是“第一名”?……

不是,至少我认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习惯”,不知您认同不认同。

我在孩子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陪着孩子。你信吗?她学习的时候,我陪着她,她学习,我看书,在她眼里,这一定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她有问题,我只讲方法,不讲结果,注重过程的分析,不以结果论长短。

我给你讲一个“让她学会用字典”的小故事。

她刚上学没多长时间,经常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刚开始她问我,我就直接告诉她,后来我发现这家伙一遇到不会的就跑来问我,放着字典不会用,也不想着用。肯定嘛,直接问你,你告诉她多方便。

我想,这样不行,我得想个办法让她自己解决才行。

于是,她再来问我的时候,我也不直接让她自己去查,我就说“这个字爸爸也不认识,你把字典帮爸爸拿来。”然后,我装模作样地查字典,但查的过程一步一步都能让她看懂,最后把查到的字给她看。这样,来回几次后,问题解决了,她自己去查去了,她案头的字典再也没有闲过,而我也解放了。那时,有一段时间,她还经常冲着我,笑话我说“爸爸也有不会的,我都认识了。”多好,问题解决了不说,她还挺高兴,有时候呀,父母也得用点脑子哈。

六年的时光,说长不长,但坚持下来,并不容易。这六年,我没有因为她的成绩多说过一句,即使有问题,不理想,我也会告诉她“不要只盯着那分数看,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她养成了预习语文,一定要知道课本背后的知识,预习数学,关键的是前后知识点的联系。我家闺女没有补过课,除了舞蹈,那是雷打不动地坚持,其它一概所有的时间就是看书,要不就是让我带着到处“疯”。而回头看,六年,我除了每晚看半小时的新闻,其他时间电视不开,手机不玩。各位,六年坚持下来的结果是小学升学考试全校第一,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她小学的童年时光里是自由的,她的体育成绩第一,身体是本钱呀,这才是我最看重的。但成绩出来,她比我还平静,这已成为她这么多年养成的一种心态,这是一辈子的财富。

六年的时光,我也许失去了一些自我的时间,但让孩子一生受益,又何乐而不为呢?其实,更应该感谢丫头,六年里我陪着闺女,书陪着我,让我看了半柜子的书,这又怎么去衡量呢?这些时光的份量还是让生命去称重吧!

以这种“圈养”的方式陪孩子度过童年时光,那清澈的时光里流动着欢乐的音符,那音符跳跃出如歌般生命的序曲,那是乐在其中,自得其乐。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放养”式的成长,让孩子成为自己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见证者,每一个时间节点里都倾注了父母甜蜜的爱,但有时这种甜蜜,甜得让人感觉“腻”,更让孩子感到烦。尤其是青春的孩子,本就容易叛逆,这种爱更容易成为负担。

爱怎么就“腻”了呢?

一定要该放手时就放手,而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多少孩子是在青春期发生了问题,有的甚至关乎生命,这可是家长和家庭伤不起的痛。

青春期的孩子让许多父母觉得困难到了无限大?你左,Ta就右,你东,Ta就西,反正就是拧巴,就是和你反着来,让家长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去“伺候”这位“金主儿”。其实,有看过《解码青春期》、《为什么我的青春期孩子不和我说话》这两本书的家长,应该很清楚这个阶段孩子生理的原因,所以相对会好理解孩子有时表现出来的“不正常”行为,准确地讲应该是孩子自己也无法解释和控制的行为。

这个由生理原因导致的结果,需要从心理层面去想办法来解决。家长这时要做的,不是远离孩子,而是要从心里走近孩子,了解这个时期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又要从外在去做到“放手”,用“放养”式来让孩子成长,去让Ta承担和面对一些成长的烦恼和成长的痛,这绝不是坏事。

这对于家长来说,真的是挑战。而且,太多的现实让我们摇头叹息。现实中的家长,往往是眼睛紧盯,经常上演着“猫和老鼠”般的谍战剧,关系弄到了最僵,甚至不可收拾。

青春期的孩子对成长有了自己的定义,孩子会觉得自己懂很多,而且有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不再是有事没事就找爸爸妈妈的小学生,所以,孩子在变,家长一定要变,不要一出学校门,就全天候守候,生怕孩子惹什么事,出什么情况,让孩子没有一点空间。

你说,这种“爱”还是爱吗?换做我们自己,又怎么能承担得起呢?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有一个比喻,十分形象。这个比喻说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有点像墙纸。

墙纸的特点是什么?那就是只有在它破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它。如果这个墙纸不破,永远贴在那儿,就好像感觉没什么用——父母好像在孩子生活当中已经不重要了。

但是,如果墙纸破了一个洞,或者掉下来一个角,一眼就发现了。这就是说父母对于青春期孩子的作用其实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孩子需要从家长这儿得到大量的认同,孩子需要与父母不断地互动,去找到生活的边界,去知道一个成年人到底应该怎么样在这个社会上生存。

但是,父母被孩子伤了心,父母会觉得,我觉得Ta不理我,我觉得Ta不喜欢我,Ta反正马上就要走了。算了,我们做好准备了,我们俩打算做空巢老人了。当你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那无异于选择了主动地远离孩子,这时候,孩子会感觉到不安全。而这种不安全会增加他的消极认同。就会造成孩子的更加叛逆,Ta会更愿意挑衅你。

这种挑衅和叛逆,其实代表着你得看到这个墙纸破了。这个墙纸破了,你要赶紧来修复,这是咱们家的墙纸。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原则,你得知道,父母对于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从这个角度说,简直太难了。既然如此,我想告诉你,不如早点动手去改变,不要等到问题纠结在那儿了,才想办法。别让感情打了结才想办法去解,费力不说,还不一定解的开,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

我家丫头上中学的时候,几乎没有太大的青春期叛逆的反应,不是孩子不成长哟!而是要把功课做前面。

做什么功课呢?改变,让改变成为不打结的钥匙。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只有改变才能守候,或者说只有改变才能让孩子对你的感情不变。

我的改变就是从“圈养”改为“放养”。

“放养”第一步,就是刚上中学,我第一次以非常正式的方式和孩子谈了一次话。

我说:“丫头,你现在上中学了,不再是原来的小学生了,你将进入自己的青春岁月,你将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如果哪一天,你觉得有些事情不愿意和爸爸妈妈说了,你尽管把它放在你的心里,爸爸给你买了个带锁子的小本子,你可以把它记下来,设上密码,只有你自己可以看。这样,等你大了,你可以回头再看,也许对自己是个不错的礼物。“

这个时候的闺女,还没有这个意识,说:“我为什么会不和你们说呢?我有什么要记在本子上的事呢?你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机关枪似的问题,看着她有点不高兴的表情,我对她说:“不是不喜欢你了,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变的,什么时候,我们都是你的依靠。如果你还愿意和爸爸妈妈说,我们当然非常愿意听。只是告诉你,如果有一些事情不愿意说,可以不说,这说明你长大了,我们不会埋怨你的,这些你慢慢会明白的。”

她当时的眼神,我现在依然记得,那是似懂非懂,还有些怀疑,但她接受了我给她买得带着密码的本子。

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我们都曾从这里由懵懂走向成熟,由单纯开始有了烦恼,但无论如何它是绕不过去的,也是不会回头的,我们要努力让它成为记忆中美好的代名词,而不要有阴霾,不要有伤害。

“放养”第二步,就是改变陪读的习惯,把时间交还给她,让她自己来支配,我们互不干涉。

从初一开始,我不会再和小学一样每晚陪读,我会给她关上房门,给她空间和时间,我相信她已养成非常好的习惯,现在是考验她的时候,也是检验我六年“圈养”成果的时候。

放心,习惯一旦形成,将是终身的。何况六年养成的习惯,这个自信,我是有的。

果不其然,她毫不费力地进入初中的学习状态,而我则恢复原来的生活状态,也有了闲暇时间去健身房、去球馆了。可原来约我被我拒绝的哥们呢,反倒是下班就急着往家跑,我约都约不出来,你猜怎么着?回去得盯着孩子,怕孩子不学习,怕孩子玩电脑打游戏。我问过他们,“这盯也不是个办法呀,你盯得住他人,你盯得住他心吗?他坐在那儿,你知道他想啥呢?”只能是苦笑了。“没办法,总不能不管呀!”

满满的无奈!所以,我想问一下我们的家长:在“先用六年或十二年的陪伴,让你一辈子轻松”和“你先自由自在六年或十二年,让你后面的日子操心”之间,你选择哪一个呢?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都是名列前茅,而且文艺、体育啥也参加,但这家伙的心态还是那样,不争不嚷。而且,她依然还是那个见了父母就滔滔不绝说个没完,一天不见好像有多少话一样,恨不得把学校的事情都说给你听,当然,我们也发现她有时候也会偷偷地在那个小本子上写着什么。

我很开心,孩子成长了,但却没有与我们疏远,丫头长大了,却更让我放心了。

“放养”第三步,这个我觉得是个例,就是我和老师去商量,有些作业可以不做。

上了初中,学业的压力一下子大了。虽然孩子还能适应,但明显的写作业的时间长了,休息的时间少了,而且时间一长,睡眠不足的影响出来了。我发现她的作业里有许多感觉是“没什么用”的作业,比如抄写之类的。于是,我和闺女说,你别写这些作业了,她一听,伸伸舌头说“你倒是会说,我可不敢。”我说,“那明天我去和老师说。”她只是抿嘴一笑,不言语。

第二天,我主动去找班主任,把这个想法说了,老师也说“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作业就是为了让差一些或不自觉的孩子也能跟得上才布置的,老师布置的时候也不能说这些作业谁写,这些作业谁不写。”我说“那这个交给我们家长来把握吧,我觉得必须保证孩子的睡眠,咱到时候拿成绩说话,如果成绩有问题,我收回这个要求,请老师不要见怪,也别对孩子有其他影响。”就这样办妥了,但我感到了压力。

回去后,我告诉了孩子,我说以后作业,自己掌握,需要做的不要落下,觉着浪费时间的,就可以不做。这个决定让许多人瞠目,说“初中了,人家都嫌老师作业留得少,你倒好,还不让她做,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满脸的不可思意。的确,这压力是不小,可我还是想看看再说。

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感受到了我的压力,她对学习的规划非常好,计划做的细,学习效率高,预习、复习到位,错题整理、一题多解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一次次的考试,让我心宽了,也打消了家里人和老师的疑虑。

我把“放养”做到了极限,也把孩子的思想放到了极限。游泳比肩专业体校运动员,舞蹈放弃了推荐艺校的名额,全市中学生口头作文一等奖,初升高提前批直升全省最优私立学校,别的孩子还在紧张的复习、冲刺中考、报志愿的时候,我们却早已经带着丫头跑到了云南,徜徉在洱海,畅游在玉龙雪山了。

这就是我的“圈养”式陪伴和“放养”式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觉得这里有我的成功因素(最起码目前可以这么说),可以给大家分享。我想,父母心最贴心,但对孩子不是一味地“保姆”式陪伴才是最好,该抓则抓,该放则放,我想这才是最好。

“圈养”式陪伴,“放养”式成长

我曾不止一次在学校的家长会上说过:我对孩子的教育始终坚持的理念是“身体第一,心理第二,智力第三”,我的教育方法只是针对我的孩子的特点来施教,我不求孩子成为多么优秀,多么成功的人物,但她一定要成为一个人格独立,三观有见的社会人。

这是我的心里话,一个孩子和一个孩子的性格、家庭情况、父母认知、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各有所长,各有所特点,所以方法不能通用,绝不能有“拿来主义”的想法,更不能有这样的做法,而是要用你的眼、你的心去给Ta量身定做,那才是最合适的,也是最适合Ta的。

看着孩子一路走来,我总是莫名的欣慰,更是从心里对过去的时光深鞠一躬,感谢岁月的赐予,感谢时光的不负。

我更想对自己的丫头说:孩子,我尽我心于你,走好人生之路在你,时光不偏不倚,但时光眷顾更懂它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作业   闺女   墙纸   家庭教育   青春期   美文   舞蹈   爸爸   家长   时光   父母   老师   孩子   小学   家庭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