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天边有月,那是昨夜的光明。心中有念,那是昔日的光阴。

站在人生的渡口边,目送时光悄无声息地流淌,我们看见了什么?想起了什么?感动着什么?

用温婉的情愫送千里之远,用怀旧的笔调诉思念之深。这是台湾当代女作家龙应台《目送》带给我们的深情之恋,她用平缓的叙述娓娓道来。她的故事,深深的情,深深的爱,淡淡的文字,淡淡的忧伤。

龙应台2008年写的这本散文集《目送》,以思考“生死大问”的角度,将人生的感悟送到我们心里,用深邃的笔尖穿透时间和空间,直落到我们的心底。

缓缓流逝的岁月,让我们用双眸中的别离,去书写下人生的笔记,父母、儿女、朋友,亦或是一个回眸,一个转身,一个背影……

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离开,只此一瞬,便是一生

曾经是山,曾经是水,曾经是孩子眼中的仰望,曾经是孩子心里的依偎。

曾经是山,却已不再莽莽,曾经是水,却已不再潺潺,但却依然是那炉温暖。

这,就是父母。

龙应台的母亲年岁已高,每次回家探望母亲,每一次的别离都是让她最无法面对的。

“妈,明天就要走啦。”只一句话出口,失忆的母亲立刻就会慌张地看着她。

“要走了?怎么要走呢?”

“要走了?怎么要走了?那----我怎么办?我也要走啊。”

言语间尽是失望和哀怨。她知道母亲说得“走”,是要回“家”,而那个“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得“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只记得过往的母亲,是当她去看望时,只是不停地催她起床赶校车,不要迟到的叮咛,这与四十年前的叮咛一样,一点儿都没有变,让她记忆一生。

母亲,就是凌晨四点,在冬夜的街上,乖顺地让她牵着手,陪着去永和豆浆店的那个生了她的女人。在空荡荡的街上,只有犬吠声自远处传来,两个身影让人心里总觉得有丝丝伤痛,却是陪伴中的时光。

就是这个女人,这个曾经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总是笑声最大,动作最夸张的女人,就是这个一辈子爱美,六十五岁还纹了眉和眼线,七十岁还想着隆鼻,八十岁看到俏丽的高跟鞋还恋恋不舍的女人,她的头发枯黄了,她的腰身变弯了,她已记不得自己女儿了,她,已经老了。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让我们曾感受到那么的温暖,而从龙应台的话语中却感受到了那么多的凄婉。

在龙应台的记忆里,父亲是过马路总要牵着她的手,即使自己已经40岁、50岁了,父亲依然如此,但那手与手之间,是人生的牵挂,一生的惦念。

她当大学老师到学校报到的第一天,父亲送她到学校,车只停在大学侧门的窄巷边,他觉得自己寒酸的小货车配不上女儿教授的身份,而父亲就是她眼中倒车离去时的背影。

她每次去医院看望已不能自理的父亲,当她推着父亲散完步后,将父亲送到护士手上,父亲就是她眼中轮椅上被护士推走时的背影。

她送父亲最后一程,在父亲去世火葬那天,火葬场的炉门前,当装着父亲的棺木滑入炉门时,父亲永远成为她眼中深深的凝望。

龙应台对父亲的怀念是至深的。

父亲离开她多年后,她记得有一次在飞机上遇到一位返乡的老伯,她说她即使只是用余光瞥见老伯颓然的背影,她都无法遏止自己想起父亲。如果可以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也想陪父亲返乡。

“我会陪他吃难吃的机舱饭。我会把面包撕成一条一条,跟空中小姐要一杯热牛奶,然后把一条一条面包浸泡牛奶,让他慢慢咀嚼。他颤抖的手打翻了牛奶,我会再叫一杯,但是他的衣服不会太湿,因为我会在之前就把雪白的餐巾打开铺在他胸口……”她想再多陪陪父亲,哪怕只是一次,但那只是如果。

是啊,父母对于儿女,也许一个转身就是一生,一个背影就是永远。我们想追却不必追了,因为再也追不回来了!

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成长,一个人的路,只能一个人走

刘墉说:成长是美丽的痛。

龙应台深深感受到了这个“痛”。

这个痛,是从安华第一天上小学时,不断回头与母亲目光交会的背影中,让母亲感受到的不舍,到十六岁赴美时,他不愿再接受母亲告别时深情的拥抱,和在通过安检后头也不回的背影中,让母亲感受到的伤感。这个痛,是等候不到的回眸,是渐行渐远的无言。

想想我们自己。

什么时候,孩子不再拉你的手了?

什么时候,孩子不再什么话都和你说了?

什么时候,孩子变得多愁善感了?

什么时候,你唠唠叨叨时,孩子嫌你烦或躲到一边了?

什么时候,孩子开始和你顶嘴了?

什么时候,你觉得“管不住”这个孩子了?

……

这个“痛”有时也是幸福的。

华飞十七岁那年,龙应台到剑桥演讲,华飞从德国飞到英国与母亲相会。

在康河散步时,华飞看到母亲对着一只睡着了的白天鹅拍照时想哭的样子,淡淡地说,“小孩!”

在国王学院吃早餐,母亲对着“英式早餐”失声而喊“我明白了”时,孩子笑都不笑地说,“大惊小怪”。

在母亲看到一棵栗子树上有一只长尾山雉而兴奋地指给华飞看时,他却远远地站着对母亲说:“拜托你,不要指,不要指,跟你出来实在太尴尬了。你简直就像个没见过世界的五岁的小孩!”

这是什么样的场景?

怎么品都觉得,在孩子嫌弃的话语中,是那只有做了父母才可以品尝到的甜滋滋的味道,可以让人回味,回味,再回味。

这个“痛”有时也是无奈的。

母亲节,龙应台收到了安德烈的电邮,让她有一些意外,但更让她意外的在后面。

她嫌孩子不常和自己联系,孩子说自己很忙,而且嫌她每次都是讲一样的话,随后还给她发了一个她们母子俩的聊天截图,并且取了个主题,叫“与母亲的典型对话”。对话内容是她告诉孩子要多吃鱼、吃鱼有多么多么好,可孩子就是不吃,她告诉孩子外面有多么多么冷,要多穿衣服,可孩子就是不穿,就这两件事,反反复复、唠唠叨叨,满满当当两屏,真得是标准的“母爱风”。但就是在这来来回回的文字“抗争”中,浸满了母亲的疼爱,而这看似无厘头的母亲节“礼物”,让人看了一定是拍着脑门儿笑出声来,然而作了父母的,笑着笑着就会在沉默中流下两行无奈的泪水。

是痛也好,幸福也好,无奈也好,这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带给父母入骨入心的感受,或是怅然若失,或是喜泪交加,或是沉吟落寞。在我们的眼中越走越远的背影,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走过的,也是我们曾经走过的。

不回头的短暂是成长的力量,再回首的相聚是温暖一生的坚强。

走吧,就这样放手让他走吧,因为这条路,是一个人的路,只能一个人去走。

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生活,就是走走停停,烟火袅袅

关于生活,喜欢这么一句话: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

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事,再拌上诗情画意的调料,有喜悦,也有悲伤,有一朵花开的笑,也有一场雨落的愁。

有时,生活是一个人的寂寞。

可是,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这是龙应台的回答。

她曾经三十天独自一个住在山庄,每天看着日出日落,看着云朵从远处的山头飘来,穿过房间又飘向山间。夜间,她独自站在露台,看着夜空,听着夜风。她寂寞吗?

有一年新年前夜,朋友们到她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心,十一点半,大伙纷纷起身告别,因为在新年旧年交替的时刻,要回家与家人相守。在这辞旧迎新的午夜时分,大家一哄而散,独留下她一个人。她寂寞吗?

她说: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在我们的生活中,何尝不是呢?车马喧嚣,也许只是寂寞的帷幕,拉开这个帷幕,是空荡荡的内心和无牵系的灵魂;一个人的时光,却可能是内心的盛宴,只一本书,一些文字就可将苍穹装满我胸,与圣贤品茗对话。

龙应台的寂寞是别人眼中的,她的修行也是别人无法感受的。

有时,生活是“没事干”。

龙应台的一个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朋友给她讲在考察中印象最深的事情。

考察期间,她的朋友发现数十个耕地的农民在田里耕种,另外有数十个农民蹲在田埂上漠漠地看这些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每天都是这样。

她这位去考察的学者朋友就特别好奇,“为啥他们每天看着这些种地的人呢,是在监督吗?”他带着满脑子疑问就去问这些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呀?”

蹲着看的这些个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没事干啊!”

她朋友讲完这个事,又对她说:“只是看,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浪费!这在香港,或新加坡,或美国,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可龙应台任凭这位朋友说,她只是自顾自地叹息起来,说,“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

她是在对朋友说吗?她是在对自己说。

生活,有时候真得需要“没事干”。我们现在的都市人都太过浮躁,来匆匆去匆匆之间,忘记了自我,没有了生活。面对“我是谁?”的灵魂质问,需要我们找一点时间,找一个空间,放空自己,让思想飞一会儿,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原来在这里。

正如龙应台所说的,我想有一个家,家门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

仅此生活,足矣!如此生活,才好!

龙应台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她用脚步丈量着自己的生活,也用生活目送一程又一程的时光。她的生活在思考中有诗和远方,但她的生活也有袅袅烟火。

对她来说,生活可以是“我村”邮局邮务员复古式的言语,可以是菜市场肉铺老板喷烧猪毛的焦味,可以是薄扶林百年老树旁的铁皮屋里的老妇人天真的笑容,可以是广州老街万商云集的手工小贩。当然,也可以是深圳画家村满街在卖的凡·高的“星夜”,也可以是在纽约与她共同生活了四年的几只浣熊,还可以是湄公河边上的小孩抽打着的、燃着火星的松果……我们好像闻到了滋滋冒着烟火的气息。

生活本就不易,不易的才是生活,但我们真得可以“你不回眸,我自微笑”。

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别离,才是人生的意义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

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

这是人生的思考,却也是生活的现实。

不停得是逝去的岁月,停留得是眼里的定格。

长的是你我从初见到再见的想念,短的是再见后转身的不见。

有道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

生命与人生,就是你与他的缘分,而这个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互相目送对方的背影,渐行渐远,慢慢离去,而我们都在用背影告诉对方: 不 必 追。

思念是背影,回忆不必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炉门   背影   田埂   丝瓜   老伯   美文   烟火   眼中   思念   父亲   母亲   父母   时光   寂寞   孩子   人生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