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风雨山神庙

我的故乡位于漆水河畔,老虎山脚下。在老虎山顶有一个山神庙,它坐西向东,半间房那么大,土木结构,小小的屋顶上撒着几片瓦。紧挨庙的南面有一棵巨大的皂角树。庙内有一个神龛,里面积满了香灰,两边垒了几个土墩;庙墙上画着几幅壁画,画上的人物着装奇特,腾云驾雾,想必就是“山神”。在我的印象里这个山神庙时不时的有人来烧香拜佛,但是更多时候是赶集人、学生娃光临这里,把它当做歇脚和避雨的地方。

山神庙的脚下有四个村子——樊家河、郭家村、安头村和好畤河村。这四个村子的乡亲们每逢有集的日子都经过山神庙去仪井镇赶集。我们这些上初中的孩子也要经过山神庙去仪井中学上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这里还不发达,人们出行都是步行。每逢赶集,乡亲们吃过早饭,手里提着公鸡,腕上挎着一篮鸡蛋,有些还背着自己地里收割的旱烟,唤上几个乡亲,就赶集去了。翻过一架坡,人已经气喘吁吁,这时正好到山神庙,赶集的乡亲们蹲下来,男的抽几锅烟,顺几口气,女的拉一会儿家常,就又启程了。再走六七里就到了集市。那时候的人们每回赶集也没有多大的事情要办,他们无非买一些油盐酱醋、火柴,给过满月的孩子扯一块布,给上学的孩子买点儿笔墨纸砚。集市上转了一圈,到午饭时候了,乡亲们顺便买一份豆腐脑或者凉皮解解馋,最后给孩子买点儿油糕、麻花之类的吃食,这些东西不能忘,这可是孩子特别叮咛的。等一切都置办好了,太阳已经偏西了,赶集的乡亲们肩上背着、腕上挎着,满载而归。到山神庙时,已是筋疲力尽了。不由分说,他们就都坐下来,互相交流着集市上的见闻,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原来赶集的一个大叔说了一个“酸话”,逗得那个刚结婚不久的小媳妇忍俊不已。歇息片刻,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家里的孩子还等着自己买的好东西,乡亲们就又出发了。

记得我们上初中那会儿,实行的是小礼拜,即星期六下午学校放假,星期天晚上到校上自习。记得每逢星期六的时候,我们这些住校的同学就坐不住了。一周的干粮袋到这时候都蔫了。人坐在教室里,心已经飞回了家,已经闻到母亲给我们做的浇汤面的香味了。中午最后一节课铃声刚一落,我们这些远乡的孩子,像出笼的鸟儿一样,一下子奔出教室,向家的方向飞去。年轻的我们像一头头小驴驹,一路上欢蹦乱跳,等到山神庙时一个个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到家时,母亲已经把香喷喷的浇汤面做好,等着我们这些学子饱餐一顿。我们这些馋了一星期的“饿狼”,狼吞虎咽,一口气能吃二三十碗。那时候,各人家里都不怎么宽裕,一周能吃一顿浇汤面真的是一种“奢望”。在家的这一天时间,我们也不能闲着,如果是春夏秋季,就去给牛割草;碰到冬季,还要帮家里人打柴。打柴的地方常常在山神庙不远的柿子林里。

山神庙旁边有一棵大柿子树,历史很悠久了。它粗壮的树身被黑漆漆、厚重龟裂的树皮包裹着,触摸一下,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从树身发出的几条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着,遮住了整个山神庙,有些还伸到了公路上。一到夏天,一片片大如手掌的柿叶缀满了树枝,密的透不过一丝阳光,整个树似一把巨型遮阳伞,给路过的行人创造一个歇凉的好去处。秋天的柿子树更是一番景致,红彤彤的柿子缀满枝头。每逢星期六下午我们归来或者星期天我们上学到达这里,都要停下来,爬上树去摘红艳艳的柿子。这时候男生一般上树摘柿子,女生在下面接。这场面可热闹啦:女生在下面指导这边,上面的男生说“在哪儿,我看不见”,女生生气了,说“你真笨,连那也看不见,向左一点儿,看见了没?”

“接住,我丢了!”男的说。

“小心,别丢在我身上,”女的叮嘱。

啪,柿子掉了下来。

哇,下面的女生发出惊叫声。原来柿子不偏不斜正好砸在了女生的头上……红红的柿子软软的,吃在嘴里甜甜的。其实最好吃的是柿子就馍。一口馍一口柿子,柿子味和馍味杂糅在一起,别有一番口味。在这个季节,喜鹊也常光临柿子树。它们在成熟的柿子上啄了一个个洞。老人们叫这种柿子“噶哇漏”,说谁能吃到这种柿子,表明谁有福。我曾经就吃到过这样的柿子,确实特别甜。你想,连喜鹊这种精灵都吃它,它能不甜吗?

时光荏苒,历史的脚步迈进了二十一世纪,周围的一切都发生着变化:山神庙旁边的石子路变成了柏油马路,而且路面越来越宽;路上跑的车也多了,以前多是拖拉机、牛车,现在多是小汽车、大卡车。山神庙前后的村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土木结构的房屋已被砖混结构的二层楼房所代替;大多数家庭安上了闭路电视;乡亲们用起了手机。当年的山野毛孩都有了出息:有的承包了当地的水库,成了致富能人;有的进城打工当了老板;有的学业有成,在政府部门干得有声有色……只有山神庙“容颜依旧”:瓦还是那一片片瓦;神龛还是原来的神龛;旁边的柿子树仍然枝繁叶茂——夏天洒下一片绿荫,秋天奉献一树红果,只是少了点欢乐;再也听不见过往行人一边歇凉,一边聊天的热闹;再也看不见学生娃摘柿子的热闹场面;再也没有烧香拜佛的香客;再也没有……山神庙,你寂寞了许多,你被人忘记了。所以你也衰落了许多:你屋檐的一角塌落了;你门前的那棵皂角树消失了。

山神庙,你像一位历史的见证者,目睹了周围村庄的历史变迁,目睹了村民们经历的艰苦岁月、幸福时光。

故乡的山神庙,周围发生的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你的眼睛,你是历史的守望者,是我童年、少年的记忆。走到天涯海角,我怎么能忘记你!

(原创作品,作者:樊军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山神   割草   学生娃   树身   神龛   汤面   喜鹊   柿子   乡亲   集市   美文   散文   热闹   风雨   星期   女生   孩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