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走”之前,必须“处理好”6件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参军入伍这一“走”,对大部分新兵来说就是二年时间。所以在参军到达部队之前,我认为新兵除了休息以外,应全面考虑“处理”个人琐事,消除心中“后患”,以便全身心前往军营。针对此点我认为以下6件事,新兵“走”前应全面“处理好”。

新兵“走”之前,必须“处理好”6件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一、到武装部领取“被装”

新兵参军“走”之前,地方武装部会通知领取“被装”。这个时间点一般会定在入伍的前几天。通常发放的物品有:携行包一个(布料手提式)、被子、背包带、作训服、作训鞋、白毛巾、军腰带、茶缸,大致上就这些物品(如有不齐,请网友补充一下)。我们当年入伍时还有棉衣、棉裤,现在好像都不发了。至于很多照片上新兵使用的旅行拖箱,这属于当地统一采购,不属于配发范围之内。

二、到派出所户籍科注销户口

新兵在拿到入伍通知书以后,要带上通知书、户口本(身份证)等证件,到当地派出所管户籍的地方找工作人员注销户口。新兵的身份证自参军以后能用到的机率很小,有效证件大多会使用士兵证。而且入伍成为军人以后,军人的身份、档案材料都属于保密信息,注销户口即是对军人的保护也是对家人的负责。另外强调一点,入伍通知书很重要,家长务必要给孩子留好,切记!

新兵“走”之前,必须“处理好”6件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三、强迫自己说普通话

说普通话其实并不“新鲜”,但许多地区仍然惯用“方言”交流,故此新兵到部队以后才出现了“南腔北调”的局面。不管想不想、学不学,新兵到军营以后必须都用普通话来交流,严禁说“家乡话。这对于很多新人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但对于个别新兵来讲,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

四、来一张“全家福”

如果没有孩子当兵入伍这件事,相信很多家长仍然会连续为生活而四处打拼,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更不要提拍“全家福”这件事。但在小编看来,拍一张“全家福”且让新兵也带一张到部队,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感受未曾离家的人永远不会懂。家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港湾,也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有了温暖、有了爱、有了动力还有什么是不能实现的呢?(注:手机虽有照片但不可以随时放在身边,而照片却可以)

新兵“走”之前,必须“处理好”6件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五、试试衣服大小,并在内侧写上名字

新兵从发放“装具”到出发还有好几天时间,而出发时必须身着军装出门,所以提前试试衣服大小很有必要。如果实在不合适,可以尝试找个裁缝店改一下长短(不能改外形),如果肥瘦不合适的话,到部队以后找司务长更换一下。鉴于部队人员高度密集,强烈建议新兵在衣服的内侧(有口袋线和红色衣服型号的地方)写上名字,以方便以后辨认。

六、熟悉“打背包”技能

“打背包”是部队的一项常用生活技能。尽管现在部队参加紧急集合大都使用“背囊”,但“打背包”的传统“手艺”必须要学会。只需要学习二种就可以,一种是“一条龙”另一种是“三横压两竖”。打法并不难学,大家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下。新兵学习“打背包”,一是为了集结时的团队展现;二是新兵时的紧急集合一般不让用背囊”,所以我觉得提前学习很有必要。

新兵“走”之前,必须“处理好”6件事,家长要积极参与其中

其实新兵入伍“走”之前需要处理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新兵只有处理好家中的小事、杂事才能心无挂碍地扎根军营成长,所以建议家长在新兵走之前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帮助孩子处理杂事的同时,助力孩子设定成长“梦想”的同时,充分享受家的暖阳。

作者:永恒战歌

专注于部队生活题材文章创作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后查看主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新兵   家长   背囊   武装部   杂事   全家福   军营   通知书   美文   户口   背包   军人   部队   衣服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