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边防是文学的富矿带。然而,再富的矿藏也是埋在地下,它静躺着、沉默着,等待执著而虔诚的文学家去勘探、开采。

我的朋友吕政保就是这样的开采者。

这位湖南汉子,机智,灵敏,豁达,幽默,无论走到哪,都能给人带来欢声笑语,标准的乐天派。

边防成就了政保,政保成就了边防——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他用诗歌铸造的红哨楼和用小说打造的老鼠河边防连,成为新边防文学的一个标记和高度。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上篇:一座高耸的哨楼


政保从小喜欢诗,上小学时就开始写诗,上中学后就在家乡报刊发表诗作了。后来参军到了新疆,起初在团宣传股搞新闻报道。上军校后,主持“军校之声”广播,撰稿,编稿,审稿,简直是全能广播稿专家。军校毕业,原本要进大城市的,但造化弄人,被一下子抛在了边防站。不是他把“进城的钥匙”给弄丢了,而是部队暂时替他保管起来,他不得不在红哨楼打发岁月。

红哨楼是政保的第一眼矿井。在红哨楼的三年寂寞时光里,他写下了大量的诗作,最后结集成第一本诗集《红哨楼》。

《红哨楼》一出,政保名声大振。

因为是战友加同行的缘故,我是最先拜读《红哨楼》的人之一,记得当初一气读后,难耐内心激动,写了一篇读后感——

新边塞诗是当代中国诗歌的重要流派,曾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和其他诗歌流派一样,虽极盛一时,但终未摆脱走向衰落的命运。这是大气候所决定了的。

今天读到吕政保的诗集《红哨楼》,为之一震,随之一个念头从脑际闪过:边塞诗复活了。我为能在军旅诗乍暖还寒的季节,看到一朵鲜活的春梅而感到惊喜;也为能在军旅诗还比较沉闷的气候里,透进一股清新的空气而感到快慰。

细细品读吕政保的边塞诗,觉得有两个特色。一个是发扬我国古代边塞诗人的优良传统,置身于真正的边防生活,真切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和荣辱兴衰,真实体察戍边人的军旅情结和精神风貌。吕政保是屈原故里人,携笔从戎10载,在边防生活近6年。在6年的戍边生涯中,他品读了边防生活的寂寞与艰辛,品读了边防军人的豁达与乐观,品读了沿边牧民的纯朴与热情……所有这些都随同岁月一起注入他的血脉,渗入他的骨髓,铸就了他的边塞诗魂。但凡真正的边塞诗人,都有这种诗魂,高适是这样,岑参是这样,范仲淹也是这样。无诗魂者不可为诗,无边塞诗魂者不可为边塞诗,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另一个是从细微处着笔,来营造大的境界。初读吕政保的诗,感到很平淡,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他的独特来。他将灼热的然而又是饱醮了激情的目光投向一粒沙,一棵树,一眼泉,一枝枪,一片雪花,一座哨楼,一只羔羊,甚而至于一头已故去十多年的老黄牛……这些灵动的物象不断拔动着他那根嵌在心坎的七彩弦,于是诗之音符在边塞跳跃和飞扬了……


惜才爱才的分区政治部魏主任听说红哨楼有位写诗的年轻参谋,立马打电话调政保到宣传科学习帮工。名义上是学习帮工,实际上是让他到分区进行专职创作。

魏主任看着瘦小单薄而双目炯炯的吕政保,心中既喜又悲。所喜的是政保虽然远离城市,但用他激情四射的诗歌点亮了寂寞笼罩的边防岁月,为边防官兵带来了精神大餐。所悲的是这么好的干部在边防一呆就是三年,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无人为之叫好,无人为之开路。

“千里马不能拴在磨堂里!”魏主任将宣传科长叫来,专门交待:“给小吕找间办公室,购一个图书柜,到新华书店买几套文学名著。”宣传科长一听,面有难色:“主任,部里的办公室紧张,好几个干事挤一间,你看……”主任一听,火了:“我怎么安排的,你就怎么去办!另外,以后你们任何人都不准打扰小吕,不能给他安排任何业务,让他专心创作。”宣传科长红着脸,诺诺地退了出去。

主任虽然是这样安排的,但帮工学习来的政保怎能让同事们忙出忙进而自己两眼不闻窗外事呢?事实上,他在宣保科一年时间,处理的业务并不比其他人少。白天办公,晚上创作,政保把人生的发条上得满满的,他先后创作发表了上百首(篇)诗歌、散文、小说,结集出版了第二本诗集《金色课堂》,并完成了长篇小说《守卡人生》。

在当下中国,得到群众认可,并不代表你成功,要成功,必须得到官方认可。这样的认可说来就来,2006年,他的第二部诗集《金色课堂》荣获第八届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消息传来,分区震惊!在这届获奖人员中,部队作家只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奋战在千里边防线上的吕政保同志。

魏主任得知后,便敲开分区司令、政委的办公室,给政保报请二等功。司令、政委听后大喜,大笔一挥:同意!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作家吕政保)


政保的大名不胫而走。十分牛气的乌鲁木齐陆军学院,有位桀骜不驯的汉语教员读了政保的诗后,感动得鼻涕不成鼻涕,眼泪不成眼泪,他专门拿出两个课时来为学员讲解政保的边塞诗,并向领导建议办一场“吕政保边塞诗朗诵晚会”。院领导大惑不解,吕政保何许人也,值得为他办专场晚会?这位教员将《金色课堂》献上,领导很是不屑:“先放着。”过了几天,领导突然打电话给教员:“那个晚会就由你负责办吧,我给你批专项经费。”教员闻听大喜,并几经周折将这一喜讯告知了在某边防站蹲点采风的政保。政保闻听后,大为感动,在电话中说了无数个感谢,并以“你是好人”的感言结束了这次通话。然而好人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因为院校要迎接总部考核,这次朗诵晚会被无情地取消了。大概是一年之后吧,这位教员给政保打来电话,深表愧疚和遗憾,他说:“本来打算到时要请你参加晚会,本来计划要刻录一千张光碟,给全区每个建制连队赠送一张的,结果流产了。吕干事,对不起!”听到这么真诚的话语,政保流泪了。知音难觅,知己难求。一生能遇如此知音,足矣!政保哽咽难语,握紧话筒,好不容易稳定了情绪,最后说:“好人啊好人,好人一生平安!你的这份心这份情远远胜过一台晚会一千张光碟,这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为珍贵的礼物。谢谢你,好人!”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下篇:一条流淌的心河


据政保本人讲,他八岁就查着字典看《红楼梦》,一边看一边哭,小小年纪,成了“情种”。此后,他对女性的痴迷几乎到了宗教式的崇拜,一切女性在他眼里都是“神仙姐姐”。他在小学和中学追没追过女生,因为他既没说过,又没有文字性的记录,就不敢妄猜了。在他的反复口头讲述和不断文字记述中,可以看出他对军校女同桌的爱慕,思念,那真可谓痴情一片,感天动地。大概缘于这种被压抑的情感,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化成了那一篇篇催人泪下的小说。

泪流成河,可能有点夸张,但文字之泪是完全可以成河的。

他的短篇小说《参谋的爱情》——严格地说,参谋的爱情不算爱情,可参谋偏偏把它当作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而且以一种胆小男人的执拗紧紧拽住不放。我们就常常为参谋的爱情走向暗自捏汗。

其结果可想而知,参谋心怡的“蒙娜丽莎”叶子同学最后嫁给了一个很帅气的男军官,早把我们的参谋忘得无牵无挂(也许叶子从来就没有牵挂过参谋)。

读完这样蕴含诗味而酸楚的小说,我们心中只有同情和悲悯。多善良、多纯朴、多厚道、多执著、多才华的参谋啊,可是,命运就是喜欢捉弄人。这是政保对命运的一次质疑、怒问,还是对命运的一声叹惜、扼腕?只有天晓得。

另外两个短篇《归来》和《雪路》虽然没有涉及爱情,但矮墩排长的“使命高于生命”的境界撼击人心,为连队十几年如一日拉水牛的精神感天动地。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说:“灵魂不仅是生命的主宰,更是其形式。”这两篇小说可以作为这句名言的注解。


中篇小说《边陲戎影》为我们勾勒和铺展出的一幅动人心弦的边防爱情长卷。小说结构脉络纵横而清晰,叙事展开跌宕而流畅,显示出政保匠心独运和极高的小说驾驭能力。

多维度地展开,多层次地铺排,增强了小说的厚重感。小说虽只有两万余字,但讲述了七对恋人的故事。在这七对爱情的构架上,分别以骏尉和清婉儿为核心,直接或间接地铺展陈述。在处理这些人物关系时,能紧紧抓住核心人物和核心事件,浓墨重彩地去写,务尽其详。而对于次要人物和次要事件,或用粗笔勾勒,或借他人之口带出,惜墨如金,不肯多写一字。关系错综而脉络清晰,人物众多而繁简得当,为小说质地增码不少。

主线和辅线穿插呼应,使得小说摇曳多姿,辉映成趣。清婉儿和骏尉的爱情是主线,骏尉和馨儿的爱情是辅线。在故事推进中,主线始终凸显在画面最前沿,以大画幅、大场景来展现两对情人的点点滴滴。而辅线逶迤前行,若隐若现,以骏尉的情感回忆来展现他与馨儿的情感片断,这些片断以散点形式,对主画面进行有力补白和丰富。

小说中有小说,这种虚实相生、镜外成像的双焦手法,极大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小说男一号从事文学创作的原动力是他对馨儿的暗恋及馨儿对他的鼓励支持,这种爱的火焰,助燃着骏尉的创作激情。虽然军校毕业后,骏尉和馨儿各奔东西,且馨儿定情他人,但骏尉对馨儿的承诺没变,他忍受着边防的寂寞和失恋的熬煎,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开在哨所的紫玫瑰》。最有趣的是,由清婉儿和骏尉来共同创作小说的结尾,这个结尾既表达了清婉儿的决心,也暗含了骏尉对馨儿的情感向往。这种内心的矛盾交织,使得情感多元素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回味无穷。

郭小川曾说:“战士自有战士的爱情:忠贞不渝,新美如画;一切额外的贪欲,只能使人感到厌烦,感到肉麻。”清婉儿对骏尉的爱情,是对小川之言的最好阐释。面对那么多优秀男军官的追求,她不动芳心,而唯独对其貌不扬、邋里邋遢的骏尉抛出绣球,为何?因为她看中的是骏尉的品行和才学。当清婉儿认准骏尉后,她甘愿放弃一切安逸和舒适,情愿和骏尉一起到边防去“坐在山头看风景”。

另一部中篇小说《那些缘定边防的记忆》完全采用“写实”的手法,深层开挖“边防爱情婚姻”之“幸福与辛酸”、“理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大我与小我”、“担当与情怀”等诸多主题。与其说《那些缘定边防的记忆》是小说,毋宁说是“非虚构”,它几乎是真人真事,或者是说真人真事的另一种表达和叙述。最近看到某作家之作《百年“报告文学”与十年“非虚构”》,充分肯定了“非虚构”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功效。“非虚构”强调“有我”,注重在场感,突出“个人性”,是对“报告文学”的有效补位和文学表现领域的新拓展。政保曾写过一系列的“爱情与婚姻”的专题文章,大概是对边防的深厚情怀吧,在离开边防近十年后,他就边防的“爱情与婚姻”进行了文学的呈现,这大概是这篇小说更像“非虚构”的原由吧。形式不是文学的关键,文学的要义是对生活的艺术表达,及其这种表达后面的文学家的情感及思想。这篇小说的闪光点不再是无由端地、脱离实际地高歌军人及其爱情的纯洁和伟大,而是将视野深深拉向现实的残酷和军人作为特殊群体的孤独、无奈、苦闷,还有对军嫂的理解、同情、关爱。这篇小说别开生面,空谷绝响。艺术的生命力在于陌生化和独辟蹊径,《那些缘定边防的记忆》完全做到了这一点。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重点谈谈他的长篇小说《守卡人生》。

小说成功塑造了参谋吕思宁、副指导员武新军、“单眼皮”一排长、班长刘毅勇、战士陈兴林等一大批鲜活的边防官兵形象。小说架构独特精妙、语言诙谐幽默、情节曲折跌宕,在更广的舞台和更深的领域,展现了政保的文学创作才能。正如《解放军报》资深编辑汪泾洋所评:“看了《守卡人生》后,我对作者的创作理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在写作中格外看重创新,不模仿。按说模仿也不是坏事,模仿应该算是人生写作的一个阶段吧,对于年轻人来说,从模仿起步的不算少,如今浩如烟海的书市,模仿之作何其多也。然而吕政保同志打一开始写作便重视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切入,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表达对生活独特的感悟。小说《守卡人生》中的人物形象,你是很难在其他书本上找到、在其他影视里见到的,但又能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生活在那些难见人烟的边防哨卡。或许这只能是那些身居其中,又善于感悟生活的人才能艺术真实地把它流于笔端,活于文学。”

《守卡人生》是政保用100多个晚上加班写成的,在白天因为要忙于公务,根本写不了,也没法子写。对于常人来讲,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坚持一两个晚上没多大问题,要是连续坚持100多个晚上,如没有超常的毅力和对艺术近乎痴迷的追求,恐怕是不可能的。而他做到了。《守卡人生》获得了兰州军区第六届“昆仑文艺奖”一等奖。有人惊羡政保的成功,但谁又知道他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在写作《守卡人生》时,为了不在三更半夜打扰同室的战友,有无数个夜晚,他是和衣在办公桌上蜷缩着度过的。

小说出版发行后,边防官兵人人争相传阅,就连部队家属也能以拥有一本《守卡人生》而荣。一天,政保在团部家属院碰到一位同事陪家属散步,那位家属得知他就是《守卡人生》的作者时,很生气地说:“你太坏了,怎么叫那么好的战士牺牲了呢,怎么让那么好的姑娘遇车祸了呢!”政保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什么时候惹怒了这位面善的军嫂。那位同事忙圆场:“吕干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我爱人前天看了你的小说,感动得哭了半个晚上。她觉得,应该让战士陈兴林活着,让吕思宁和滢滢结婚。她入戏太深,这不,这会儿还没走出来呢。哈哈哈……”政保一听,笑了,赶忙上前握住军嫂的手:“嫂子,谢谢你,太谢谢你了,有你这句话,我吕政保找到自信啦!”


辛荣祯:文学富矿带的开采者——吕政保印象及其边防文学综评


辛荣祯简介:军旅作家,1975年生于甘肃秦安,毕业于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曾获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出版有诗集《山月》、长篇小说《红柳河》、文学评论集《耕雨斋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兰州军区   边防   边塞诗   富矿   边塞   文学   教员   军旅   诗集   军校   参谋   美文   晚会   印象   主任   人生   爱情   小说   辛荣   吕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