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传③

在林清卿的「薄意」王国里,他选取最具形感的文人绘画图式

作为用刀高手,他将用笔「起、落、行、收」的笔路手顺,归纳为行刀的节奏和秩序,形成一整套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雕刻技巧,实现了书写手顺与雕刻刀法的转化和统一,作品及拓片上随处可见《芥子园画传》的影子。

林清卿传③

林清卿作 秋山薄意图 拓片

林清卿传③

林清卿作 观瀑薄意图 拓片



林清卿在刀法里埋进了文人的感知力。

寿山石雕刻艺术家王雷霆记得,当年林清卿面授自己诀窍的演示:他刻「水纹」,用的是所谓的「阴阳刀」,讲求斜刀入石,力度适中,「先从一个方面用线条流畅地划一条,然后掉个头再划一条,据画面需要如此反复数次。」运用阴阳受光的原理,「水也就雕刻活了。」

林清卿传③

林清卿传③

林清卿作 田黄石泛舟薄意随形章(局部)


他与寿山石的关系十分微妙。这种关系并不是「人」与「材料」之间单纯的「驾驭」,更像是「知己」之间的惺惺相惜。

从林清卿在民国期间的创作巅峰作品,可以一窥这种文人心情。

民国时期寿山石的开采复苏。民国矿务工作者梁津先生曾对寿山石矿进行科学性调查,并编写《闽侯县寿山及月洋冻石矿》一文,记录所得寿山石标本品种种。

林清卿传③

林清卿作 鹿目石岁寒三友图薄意随形章


在他的记载中,明确此间寿山频频出产都成坑与鹿目格,虽色彩艳丽、质地近田黄,但存在着「色层一般极薄,仅皮下一层,厚度与皮层不相上下,且石身多裂格、斑驳」的缺陷。其中石质稍逊者,「不宜浮雕,否则瑕疵毕露、不堪赏玩。」

面对这些「郊寒岛瘦」、「满身是病」的石头,林清卿总能因势利导、化媸为妍,妙手连发,绝无局促苦手,看起来轻描淡写——大抵只有刻骨入髄的痴迷,才能在顽石上点化出那般近乎奇迹的天然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闽侯县   笔路   郊寒岛瘦   拓片   图式   岁寒   石矿   寿山石   刀法   文人   美文   民国   阴阳   意图   画面   关系   林清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