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卿传②

这是一次足以决定林清卿未来路径的转向。

他花了几年时间,跟随福州城内一位画家学习中国画的基本构图、运笔原理和绘画法则,参考的是《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等画册。

林清卿传②

林清卿 田黄石 商山四皓摆件

林清卿传②

田黄石的天然筋格被巧妙「化」为起伏的山石脉络


等到他回归寿山石雕,重新拿起刻刀,此前几年沿着传统笔墨的行走经验,让文人绘画里的书写本能地、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他的雕刻中——这种平面化、线迹化的语言,开始改造了他此前雕刻的雕刻语言。

林清卿传②

林清卿当然有足够的领悟力。不过,这种改造的过程本身充满矛盾和艰难。

长期以来,尽管不同门类的传统雕刻使用的天然材料不尽相同,但「雕刻」一门的背后,是人对材料的「征服」和「改写」。可江南文人崇尚的玩法不是这样。你看元明以后的文人画,审美趣好是「轻、薄、枯、淡」,是无限接近内心和自然

林清卿传②

林清卿作 田黄石秋江送归图薄意扁章(局部)


而林清卿的高明之处,是他并非直接将绘画笔墨浅陋地植皮到雕刻中,而是在两种几乎对立的矛盾之间自由腾挪,完成了「文人书写语言」「寿山石雕刻语言」的启发、改造、补充和拓展。

林清卿传②

他把雕刻的体量关系压逼到了临界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颠覆,在菲薄如纸的材料表面去转化和暗示物象的体量和空间的纵深,诞生了全新的「薄意」图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浅陋   刻刀   图式   物象   领悟力   寿山石   体量   芥子   笔墨   文人   美文   此前   矛盾   传统   语言   材料   林清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