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和植树节,毛邓两位领导人绿化祖国的“大树情节”

你知道国父先生同植树节的关系吗?你了解新中国12年绿化运动吗?为什么城市里随处可见杨树,柳树,杉树?重要部分用粗体标出了全文2200字,五个部分,感兴趣的朋友,几分钟带你了解中国绿起来的历史,了解几代领导人的“大树情节”。

孙中山和植树节,毛邓两位领导人绿化祖国的“大树情节”

一。孙中山是积极推动和提出设立植树节的第一人。即便在动乱时期,国父对于祖国建设的考虑仍旧是多方面的。

1883年,17岁的孙中山从檀香山(即夏威夷首府火奴鲁鲁)回家,特意带来一株酸角树树苗,种在了自家门前,如今已经过去了138年,这颗百年大树历尽风风雨雨,记录着国父孙中山的“大树情节“,似乎也预示着新中国对现代绿色观环境观的重视,预示着新中国一项项美丽中国的伟大工程。

孙中山在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毕业那年就成为了澳门的第一位华人西医,顺带提一句,这一年,同时医生出身的革命家,12岁的鲁迅先生进入了三味书屋读书。

但这个时候的中国并不太平,不久后孙中山就放弃了医生的事业于1894年1月写下了《上李鸿章书》,书中就表现了孙先生对于植树造林的深刻认知和强烈支持态度。

孙中山就在《上李鸿章书》中指出“中国欲强,急兴农学,讲究树艺”,这是他在几年前在另一篇文章《农功》里就提出的观点,孙先生12岁就跟着母亲到了檀香山,之后更是在澳门,香港各地有过学习经历,在国外的丰富经历让孙先生认识到了森林对于保持水土,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孙中山在这封上书中提到自己“兼涉树艺“,想必国父在这方面下过不少功夫,同时我国频频发生的水旱灾害似乎令孙先生联想到了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和印度的恒河,这两条河流都是水旱灾害频繁的河流,”其昔泛滥之患亦不亚于黄河,而卒能平治之者,人事未始不可以补天工也“在人们的治理下这两条河流被治理得很好,我国也一定可以达到这样的成就。

在辛亥革命后,尽管孙先生只当了3个月的临时大总统,但在他的提议和推动下,民国政府和北洋政府先后成立了山林司,颁布了《森林法》,他还促使民国政府以工代赈,划拨了数千亩荒地雇佣贫农植树造林。1915年,在孙先生的推动下,每年的清明节被定为植树节。从1872年美国内州试行植树日到1915年,中国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植树节。在广东革命政权得到巩固和统一时,孙先生更是在广州强调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指出毁林的危害性。

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3月12日去世后,为了纪念孙先生,国民政府把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民国植树,植树和缅怀孙中山先生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统一稳定的发展时期,当时的植树节仪式也大有规矩,也许还带着一点政治色彩。

总之,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当年,就举行了盛大的首届植树节仪式。当时的仪式流程大致分成奏乐,全体起立,向国父遗像敬礼,躬读总理遗嘱,默哀,演说,唱植树节歌,喊口号,拍照等等。不论目的如何,但确实也扩大了植树节的社会影响力。如今大街小巷,老幼妇孺,恐怕不知道植树节的很少很少了。

孙中山和植树节,毛邓两位领导人绿化祖国的“大树情节”

美丽的塞罕坝

三。毛主席时期的12年绿化运动

毛主席的恩师易培基,曾任行政院农矿部长。曾经提出造林运动宣传周计划,原因是为了提高成活树苗的数量,毕竟北方的三月初还是蛮冷的。他的植树计划推行得颇有成效,各地对于植树节的宣传,对于美丽环境的向往到达了一个高峰。但渐渐地因为局势动荡等种种原因,植树节往往浮于形式,实际达成的效果很少。

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为连年战乱的破坏,中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8.6%左右,1956年有一个浙江林业技术员,在运送花木到延安时,看到了当时延安荒山秃岭的景象,大受震撼,自愿留在延安绿化建设,山西省右玉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而世界平均水平也在30%往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植树造林,保护美丽家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1950年,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口号被提出,1955年,毛主席提出绿化祖国,1956年,12年绿化运动展开,毛主席对于绿化祖国的题词更多了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都绿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要发展林业,林业是个很了不起的事业。同志们,你们不要看不起林业。朴实的话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决心。在12年内,基本消灭荒山荒地,实现绿化,成为了当时的基本目标。

四。邓小平时期正式决定以3月12日为新中国植树节

1979年,在邓小平的提议下,3月12日正式成为了新中国的植树节。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轰轰烈烈进行开来,当时基本各省教育厅都对全省中小学师生提出了号召,各地师生纷纷踊跃参加。全班孩子和老师一起去郊外,公园,去学校的空地上植树,这个应该是60后以来所有孩子的共同回忆吧?

1982年,我国从立法层面规定了每个公民的植树义务,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

大型的植树规划也纷纷展开,例如1978年开始的三北防护林,68年开始的塞罕坝工程等等。

五。最后,说一说我国为什么以杨树,柳树,杉树作为主要绿化树种吧。

这些树生长快,成材快,易成活,好管理。成材之后就能带来收益,当然也有领导的一些小九九,速生树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任期内快速做出政绩。

70年代以来杨树,柳树的广泛播种也给很多城市带来了烦恼,漫天飞扬的杨絮,柳絮给无数人带来了烦恼,人们刚刚告别了冬季的雾霾,就又要迎接春季的杨絮,实在不是鼻炎党的福音,喜欢户外运动的人望絮兴叹,甚至易燃的杨絮会引发火灾等等。

如果短期里把这些杨树,柳树全部拔走,换种的话,无疑经济代价是巨大的,人力,树苗,养护等等成本不是一般城市承担得起的。

就算退而求其次,给树打针来抑制飞絮,一针的价格也在10元上下,先不算人力成本,假如一座城市有50万颗杨树,光药剂的成本就在500万上下了,对绝大部分的城市来说,确实支付不起。

绿水青山就算金山银山,绿色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效仿先辈,一代一代地接续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植树节   檀香山   水旱灾害   祖国   延安   植树造林   国父   国民政府   杨树   树苗   柳树   新中国   美文   中国   大树   领导人   林业   情节   美丽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