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七段

这一段是子夏说的话,所以后人认为论语全是孔子的意见,然后以此来冤枉人是不负责任的。这位子夏先生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左右,原名叫卜商,字子夏。他在孔子之后继续教学,有很多战国时期的名人比如李俚、吴起都是他的弟子。但是论语没有用卜子曰也是比较有趣的地方,可能和他参与编写有关。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认为好的学问是在于行事而不是如今人们说的文凭,但如今这个世界标准在制定标准的人手里。这句话最难理解的是第一句为什么叫“贤贤易色”?按照传统的解释就是看到比自己贤能的人就抛弃美色,这显然是有点唱高调了,为了学问男女朋友老婆丈夫都可以抛弃吗?我想论语里是不会出现这种唱高调而违背人情的句子。

所以它应该要表达的意思是看到贤人就自发改变神色,产生想要变好的态度,论语也说见贤思齐焉这样类似的话?这样去解释贤贤易色才能更好体会儒家的智慧。至于后面的意思就是好理解侍奉父母要竭尽全力,侍奉君主要忠心和朋友要言而有信,这样就算没有说没有学过,那肯定是学过的。

如今家庭的分裂让一个个小家庭开始出现,传统大家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当代人无法理解的,这是时代的特色。人们看似有了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人心却找不到可以依附的地方,尽管我们回不到那个大家族的时代,那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在这个时代如何去重建自己内心安身立命的信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论语   贤贤易色   儒家   见贤思齐   孔子   贤能   当代人   言而有信   美文   学问   父母   传统   地方   标准   朋友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