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第十一段

今天我们在读古代经典的时候一定要避开的一个误区就是拿经典的原话来直接对照今天的行为,一旦发现有不同就开始全盘否定经典,这一方面是人心浮躁,另一方面就是对待经典的态度出了问题。我们读《论语》不能只盯着字面意思去读,而要考虑孔子所处的环境,以及他想要表达什么。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要看他在父亲活着的时候选择什么志向,在父亲过世以后做出什么行为。如果他能三年之久不改变父亲为人处世的作风,就可以称得上孝顺了。”如果按照这样翻译那可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了。我们知道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一直走在正道上,如果做长辈的是个贼,难道儿子还要继承父业吗?

所以如果这个“志”的意思的意志态度就好说了,当面要态度诚恳,私底下要谨言慎行,如果能坚持三年这样才算孝子。可是这种现象在今天很难实现了,技术的发展让一些父辈开始和子女出现了严重的断裂,甚至孩子因为能更好接受技术而显得要高明很多,父母也不再是权威,这种关系的反转是技术时代生发出来的新的人际关系是需要这代人去好好适应的。但是这种改变又是需要双方的互相配合,甚至很多父母会觉得自己养大的孩子变得衣着光鲜之后跟自己不再那么亲近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靠日积月累的摩擦不断变化的,由于距离的关系人们没办法长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因此这种最熟悉的人之间出现的陌生感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也许我们最好做错几件小时候经常干的事,那家人说上几句之后感情才能迅速升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论语   观其行   孔子   谨言慎行   人心   日积月累   私底下   美文   父亲   态度   儿子   父母   关系   孩子   经典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