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与杜甫齐名的李白,享受到的待遇是天子降辇相迎,为什么杜甫明明被尊称为“诗圣”,却一生穷困潦倒,死于凄凉?


李白天赋难学,但论起对后世的影响力,杜甫堪称空前绝后。


中唐的韩愈、李贺学其炼字,白居易、元稹学其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其七律技法,到了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都受到他的影响,乃至两宋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更是尊他为“诗派之祖”。


但是你知道吗?就是这样的“诗圣”,在盛唐之时却声名薄弱,他几乎所有的荣誉都是在死后加封。


是韩愈将他和李白齐名并称,是白居易、元稹不遗余力赞扬杜甫,是苏轼尊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到了晚唐他的诗才被称为“诗史”,又到了明代他才被尊为“诗圣”。


而他生前,既没能盼到朝廷重用,也没能等到诗名远播,可他却一日不曾想过停笔罢写,一日不曾忘记忠君报国。


年纪越大,经历越多,才越能理解杜甫的可贵和艰难。那句“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说的就是他。


今天就给你们讲讲杜甫,远比你所想象的更加真实的人生。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杜甫生于名门,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大诗人,母亲则出自望族清河崔氏,所以他从小便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一方面,有条件让他博览群书,另一方面则支持他四处游览,增长见识。


他5岁观公孙大娘舞剑,7岁能文赋诗,14岁在洛阳祁王府上听李龟年演唱,15岁爬树打枣,稀松平常,20岁时遍游吴越,裘马轻狂。


这就是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意气风发,昂扬恣意,不恐人生疾苦。


736年,杜甫24岁之时,在洛阳参加科考,结果落榜。


而他的父亲当时为兖州司马,于是他一为省亲,二为散心,干脆跑去了山东看望父亲,在这里一待就是四五年。


期间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30岁时回到洛阳,娶了当时的司农少卿之女杨氏为妻。


32岁时,他遇到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见如故,充当起了李白在河南期间的导游,后来他们又碰到了高适,三人一路游玩,求仙问道。


一年后,李白和杜甫又一次在山东相遇,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面,从此两人天涯零落,命运殊途。


747年,玄宗想招揽天下贤才,通一艺者即可到长安应试。杜甫收到消息后,极为开心,多年怀才不遇,此次一雪前耻。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林甫妒才,操弄考试,使得无一人中选,杜甫再一次落榜,从此困局长安近十年。


这十年间,他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家里独留妻子杨氏照料老小,他则四处奔走拜谒。十年辛苦,历尽心酸,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751年献《三大礼赋》得玄宗赏识,待选等候分配,但直到755年,才授予他兵曹参军一职,说白了就是看管兵器库。


而这时他已经43岁,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眼里的光褪去,身上的英气内敛,变得越来越沉稳。


他从长安返回奉先,想将这个好消息带给家人,可等到家时才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于是有了那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你有想过吗?为什么人们崇拜李白这样的天才,却总会在杜甫身上找到共鸣?这就是原因。


他虽然同样有才华,但不是仙人,也曾追逐过诗和远方,但柴米油盐最终把他拉回了现实。


一切都由不得他飘飘欲仙,一切要求他务必脚踏实地。


也是从此,他的诗歌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


也是这一年的冬天,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出逃,肃宗即位于灵武。刚刚将妻儿安顿在鄜州后没多久,作为人臣,他又不得不与家人分离,前往灵武觐见。不料,在路上被叛军抓获。


他在狱中含泪写下了《月夜》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等到他终于逃出生天后,回望长安,生死一线,感慨写下了千古名篇《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随后,他顺利面圣,官授左拾遗。但也不过一两年时间,他又因为触怒肃宗,被贬华州,从此不被重用。


接下来杜甫的人生就是各地辗转奔波。安史之乱还未平息,他从华州跑到洛阳,也是在这一路上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随后因为厌恶官场黑暗,愤然辞官,南下成都,并且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搭建了浣花溪草堂,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杜甫草堂。


此时他寄人篱下,身无余钱,饥寒交迫,甚至以往他为官时的一些所谓的好友现在看他落魄,也陆续断绝了来往。


此时的杜甫50岁有余,看着眼前的光景,不知道是否曾经在一瞬间对人生的坚持和选择有过后悔。在这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而400多年后,陆游也来到了浣花溪,在风雨交加之夜,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跨越冰冷的时空拥抱杜甫。


765年,严武病逝,于是他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辗转乐山、宜宾、重庆各地,后来投奔夔州都督。连续的奔波,导致他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


在夔州期间,他则写下了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小时候不懂,长大后才明白,这诗可谓字字泣血。“猿啸哀”,物之悲戚;“鸟飞回”,情之犹疑;“无边落木”,景之萧瑟;“不尽长江”,心之触动。“万里”,地之远;“悲秋”,时之惨;“作客”,说明漂泊在外;“百年”,说明人生迟暮;“多病”,说明气息奄奄;“独登台”,说明四下孤寂无亲朋。只剩“艰难”、 “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样的登高,恍惚间想起了那个望岳的少年。


只为了看到这山顶的风景,却独尝这一路的颠簸和寥落。


曾经梦想无际,星空云海,缥缈世间,壮阔胸怀,从此夙兴夜寐,南墙可撞,四海可游,胡须千丈,老发斑白。


少年一眼成衰翁,或许从故事的最开始,他便看到了结局。


770年,杜甫坐船前往岳阳,梦里他看到了父母妻儿围在他身边,所有人生匆匆过客悉数登场。


公孙大娘起手舞剑,李龟年登台高歌,卫八处士、高适大笑着拥来,严武对他嘘寒问暖,李白端起了酒杯,默默望向了他。


江川变幻,往日走马,梦外是他的一生苦海,梦里是他的炽热山河。


最终他没有醒来,病逝于孤舟之上,享年58岁。


苍茫天地之间,日落西山之时,听完杜甫这一生的故事,你觉得他值得吗?


我自飘零久,虽千万人我亦独往。


杜甫:永远少年,永远热泪盈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灵武   杜甫   公孙   诗圣   晚唐   安史之乱   浊酒   洛阳   长安   潦倒   长江   妻儿   大娘   热泪盈眶   李白   美文   少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