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我是绿皮火车,欢迎点击上方“关注”,为你分享我的阅读书单和生活感悟。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本月一共看完了4本书,具体阅读书目如下:


01. 岸见一郎/古贺史健《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喜爱程度:8/10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豆瓣读书评分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人只有与自己竞争才是正确的选择,当我们努力之后,发现今天比过去的自己更加优秀,我们就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在这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取得成就,自卑感也就会逐渐淡化了,这就是阿德勒所说的超越自卑,超越自我。


本书以对话的形式通俗易懂地诠释了阿德勒心理学的观点。

书中只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困惑的青年人,他自幼缺乏自信,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另一个是代表阿德勒看法的哲人。全书就是这两个人的辩论对话。

对话体的形式使得在阅读的时候,感到非常亲切,有如“如师在侧,如友在临”。

阿德勒与佛洛依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巨头,他的“阿德勒心理学”又被称为个体心理学,勇气心理学,以及自我心理学,聚焦人的主观能动性。

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一直都在被阿德勒心理学“犀利”的观点颠覆三观,但每每放下书进行仔细思考与回味时,又会觉得确实言之有理。

超越自卑的前提是我们要获得真正的自由,而获得真正的自由的前提是我们不再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不再寻求他人的认可,不再让被认可扼杀了自由,因为在意自己成长的只有自己,他们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飞的累不累。

总结来说就是,阿德勒呼吁我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身上,放在自己能真正改变的事情上,对于那些我们无法改变的人或想法,一味地放在心上只会徒增烦恼,然而我们本可以不必如此。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 《被讨厌的勇气》:与自己,平和而丰盛的相处



02. 乔治·奥威尔:《1984》

喜爱程度:8/10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豆瓣读书评分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财富一旦普及,它就不分彼此,没有疑问,可以设想这样一个社会,从个人和奢侈品来说,财富是平均分配的,而权力仍留在少数特权阶层人物的手中。但是实际上这种社会不能保持长期稳定。因为,如果人人都能享受闲暇和生活保障,原来由于贫困而愚昧无知的大多数人都会学习文化,就会独立思考;他们一旦做到这一点,迟早就会认识到少数特权阶层的人没有作用,他们就会把他们扫除掉。从长期来看,等级社会只有在贫困和无知的基础上才能存在。


朋友问我,看过《1984》,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很多人都说是恐惧,可是我却只感受到刻骨的、无法用泪水倾泄的悲伤。

我被它彻底击垮了,彻底击垮了。

从书的第三部分,主人公与奥布莱恩的漫长的对话开始,就无法控制,眼泪不断掉下来、流出来、涌出来,无法克制想要颤抖,无法克制想要揪住一个人告诉他,我有多么恐惧、多么害怕、多么无助、多么惭愧。

“它让我觉得恐惧,害怕,无助,让我没办法就会有眼泪出来,不是出于悲伤,不是出于情感,而是出于本能。

这是一本已经被研究得透烂的书,但不管政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将其剖析得如何不留余地,我依然想写写合上书的那一刻,自己心中那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自己的体会,哪怕再重复,毕竟也是自己经历过的。

这是一种奇妙又难得的阅读体验,就像是被一股巨大又庞杂的情绪充斥,一时间想到书里那些“新词”,想到书中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想到那些没有发生却有可能发生的未来,想到作者的一语成谶,想到自己的定位,想到微博时代的1984。

它们都真实的可怕。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1984》:保护好脑袋,保持独立思考



03. 稻盛和夫:《稻盛和夫的实学:创造高收益》

喜爱程度:7/10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豆瓣读书评分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假如我们没有强烈的愿望,那么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取得成功,我们对那些连自己都不认为非做不可的事情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的。心怀强烈愿望,祈盼如愿遂行,这才是保证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动力。


这本书收录了稻盛和夫先生在“盛和塾”的课堂上回答的16个企业经营的问题的具体经营指导,每看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合上书先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去回答。结果发现,稻盛和夫先生的回答大部分都出乎我的所料。

我想象稻盛先生在盛和塾的课堂上回答经营者的这些提问的时候,应该是像舌战群儒那样有意思。更重要的是,不得不佩服他对于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本质,有着异乎寻常的洞察力。

现在社会的节奏,包括企业发展的节奏,都越来越快,在这个大环境下,遇到问题时,其实很多人都不能够冷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我也很好奇,稻盛先生在回答每个问题前,需要思考多长的时间。他面对得着各行各业的不同的问题,而且可以看得出,有些行业他也不是很熟悉。但是我料想,他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思考吧。

因为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而且他紧紧抓住的是企业经营的本质:创造高收益。

“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以这个为基础,具体的剖析提问者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各个环节上给予指导。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创造高收益》:稻盛和夫关于经营实学的问答



04.罗伯特·M.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喜爱程度:9/10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豆瓣读书评分


2021.03 | 这个月看过的书

“实体的山往往能象征人们灵性成长的路,其实登山并没有唯一或是固定的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路。充分领受到了山的神圣,以至于每一步都是一种奉献的行为,是对这种神圣的心悦诚服,山神圣的一面融入了他们的心灵,因而使他们的耐力远远超过了体力所能负荷的。如果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是一个巨大的层次结构,那么心灵的高山地区就出现在这个结构的最高处,他是所有思想当中最抽象也最普遍的。禅是山谷的精神,而不是山顶。”


这本书,小说,传记,游记,学术论文......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它,我只能说它很值得一读。

父子两人骑摩托车进行的一次迷人又危险的旅行,汇同一生思想与哲学的讨论,组成了一本有趣的书。

里面的哲学讨论融汇东西,观点独树一帜且很具思考,旅行故事则充满了美国中西部的风景,描绘得朴实而细腻,期间还穿插着父子关系、老友重逢,全本读来犹如自己的一趟思考与旅程。

“旅行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有的时候,到达目的地还不如在旅途中。”

作者以维修摩托车为例阐述了生活中的哲学以及如何找回自身的价值。

感觉他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来审视自己的生活,突然有点理解了苏格拉底说的未经省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是什么意思。作者说“对自己的责任感、努力追求卓越”引人深思。

这本书的关键词有:良质,古典认知,浪漫认知,二元论,摩托车维修艺术……涉及哲学,修辞学,数学,物理学等等,还谈到了禅,印度的神秘主义,《道德经》等。

非常喜欢作者在书中关于“心灵高地”的比喻,人对认知的探索,就像少有人走的路,在爬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不确定的空气稀薄、大量的问题以及关于各种假设的答案。

所以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不轻松,我像个未做好准备的登山者,选择它时并未意识到这是怎样的崇山峻岭。

读的过程就感觉大脑一直是在超负荷运转,常常是不懂不理解,读着读着就想要放弃,不想再读下去了。可是另一方面,却仿佛又有一股无名的力量在拽着自己继续读下去。

“只为了未来的某个目标而生活是肤浅的,生命萃聚在山的四面,而不是在山顶,我们脚下才是万物生长之地。”

作者用自己对于良质的探索也反映出了想要到达高地会遇到的困惑、迷茫、崩溃、极限、卡住、清晰、怀疑,这些认知和情绪交织裹挟,随便就可以淹没冲垮一个人,这些阻碍遇强则强,但却是求知必走的路。

追求真理果然是智者永恒的目标。

“良质无法定义但却存在在每个人心中。”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难懂,自己只能抓住一些小的细节,但是我很喜欢,读完能让人内心获得平静。

读完之后仿佛体验了一场大汗淋漓的登山之旅,浑身舒畅。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长文书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一场对价值的找寻与探索之旅



希望我本月的阅读清单里面,也有你喜欢的。

春天来了,祝大家春天快乐,读书快乐~

-love-


文字/绿皮火车

关于作者:绿皮火车,阅读症深度患者。这里有我的读书、电影、生活分享,阅读需要主张,让我们一起追寻,从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实学   自卑感   豆瓣   美文   认知   心理学   收益   书评   摩托车   喜爱   评分   哲学   程度   事情   社会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