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圣像

《易经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这个圣人便是仓颉。仓颉原姓侯冈,名颉 ,俗称仓颉先师,又汉始皇师,陕西省白水县人,是轩辕黄帝的史官,《春秋元命苞》记载 ,仓颉“龙颜侈侈 ,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传说仓颉当年跟随轩辕皇帝南巡,来到洛南阳虚山时,正好遇到一只凤凰衔着一张图纸、一只有灵气的乌龟传授给他一本书,于是他根据河中乌龟身上的纹理和山中鸟雀从雪上走过的痕迹,又探查天地万物变化,星宿圆曲之势,从中受到启发,执掌而创28字,后来将它刻于洛南玄扈山的龙山岩石之上,这就是最早的汉字。因苍颉造字有功,皇帝便赐其“仓”姓,意为“君上一人” ,后人更尊其为“造字圣人”,被奉为“文祖仓颉”。

《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以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可见仓颉造字时,是依照万物的形状造出的,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事物 ,加以推广。后人将仓颉最早造出的文字称之为:仓颉符号。

仓颉造字的传说

玄扈凤图

玄扈凤图

相传有一次,始祖轩辕皇帝率领大司马荣光、左右辅周昌、史官仓颉等120余人,浩浩荡荡巡视天下,当他们翻过陡峭的秦岭,披荆斩棘来到洛南县保安玄扈山上时,忽然看见有一只凤凰飞到皇帝的面前,口里衔着一个黄黄的匣子,凌空授予轩辕皇帝,当他们打开匣子看时,里面藏有皇帝巡视的行踪路线,记录着日月山水和鸟兽的行迹的形象图案,皇帝深受启发,于是便命令仓颉留在了保安,进行创造汉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

阳虚鸟迹

阳虚鸟迹

传说黄帝和仓颉一行,在洛南境内体察民情,盘桓日久,不知不觉来到了洛南保安的阳虚山下,这里山势平缓,林木葱茏,虽然是冬天,到处白雪皑皑,但草木依然茂盛。皇帝正在观望之际,忽然看见两只山鸟凌空飞去,又一只梅花鹿从林中奔跑出来,黄帝命令仓颉前去查看,只见雪地上有鸟儿留下的足迹和梅花鹿留下的蹄子的印记,形似一幅图画,又好像是一幅咒符,仓颉端详良久,深受启发,于是产生了造字的灵感,开始创造汉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

石室造字

石室造字

阳虚山的背阴处有一块巨大的石洞,相传为仓颉造字的时候所住过的地方,名字叫“石室”。相传,皇帝离开洛南之后,仓颉就住在石洞里,白天狩猎捕鱼,观看鸟儿在雪地上走过留下的爪痕,野鹿奔跑时踩下的蹄印;晚上仰望着满天的星斗,观察着奎星圆曲之事势,天长日久,这里看似平常的东西,在他丰富的奇特的想象中,好像都变成了会说话的图案,在他的脑海中一一浮现出来。此后,他就把看到的、想到的、领悟到的一点一点用石块在所住的石壁上刻画成图形。民间相传,仓颉造字有三斗六升菜籽之多,最终留下了二十八个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

灵龟负书

灵龟负书

仓颉为造字苦思冥想,寝食不安,久而久之 ,骨瘦如柴,形容憔悴,这种执着的精神让天帝动容。有一天夜里,仓颉刚刚进入梦乡,迷迷糊糊之中,他忽然看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向他走来,并把他引出洞外,指着山下滚滚东去的洛河水说:“看见那条河了吗?那是洛河,明天你到河边有人会送你一本天书.”说完便翩然而去。第二天一大早,太阳还没露头,仓颉就匆匆忙忙来到洛河岸边,虔诚地伫立在河畔,这时只见上游一道灵光腾空而起,原来是一只巨大的灵龟顺流而下,瞬间飘到他的面前停了下来,对他点了三下头,仓颉定眼一看,只见龟背上布满奇妙的图案,丹甲青文,接着神光遁去,灵龟顿时化为一座昂头向天的巨石。

仓颉这才知道是天帝让灵龟负书给他,顿时神志犹如天启,他观星辰,看云文纹,一切的山水丛林,鱼龙鸟兽,在他的眼里都变成了有声的、发光的字形 ,他不停地刻,不停地画,世间万物都在他的手下变成了有形的文字被造了出来。

仓颉造字的传说

龙山授书

龙山授书

相传,仓颉造出最初的二十八个字之后,为了便于人们学习和流传,他就来到龙山的岩石之下,攀上高高的岩石,将这二十八个字刻在了龙山岩石上。因文字是天地间的至圣灵物,仓颉刻字的时候,天上的鸾凤就飞来为他搭起了凉棚,地上的蛟龙盘绕着,也为他架起了云梯,二十八个字在岩壁上刻成之后,白天映入人眼帘,夜晚熠熠生光,远近都能看见,当地的民众便视其为圣物。

仓颉造字的传说

天降雨粟

天降雨粟

《本经训》上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相传,仓颉造字之前,上古先民只知“结绳记事”,年代久远,无法还原天地万物之间的历史真相,故妖魔鬼怪可以为之作祟,而仓颉造出文字之后,天地万物便在人们的洞察之下没有了什么秘密可言。另据《淮南子》记载 ,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命,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天地为了褒奖仓颉,也在仓颉造出文字的这一天,让天兵天将打开天宫的粮仓,让天上的谷子像雨一样落到了人间,以此来赞颂仓颉。后人便把这一天定为“谷雨节”,并在这天设坛供奉酒食来祭祀仓颉。

仓颉造字的传说

墨染黑炭潭

墨染黑炭潭

仓颉以草把为笔,黑土为墨,将那二十八个字在玄扈山龙山岩书写完毕之后,为了涮洗笔墨,向东来到一片芦苇荡里,看见一潭水清澈透亮,他便将草把笔刚一放进潭水中洗涮,潭水马上就变得漆黑如墨,经久不散。后世文人墨客慕名而至,在龙山岩拓印若干,且在此清洗笔砚,墨水愈发黝黑,人们便将这一遗迹称为墨染黑潭,将潭边的村子称作黑潭村。

仓颉造字的传说

农藏鬼哭

龙藏鬼哭

仓颉将所造文字刻写完毕,顿时一声龙吟响彻天地,随之又潜入洛河的波涛之中,而躲在阴暗角落的妖魔鬼怪也是嚎啕之声不绝,一片阴愁惨淡之气。这是因为,仓颉造出的文字,神鬼认为他泄露了天地间的秘密,人类从这一刻起,已经走出了愚昧无知的混沌时代,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过去为虐人间、残害生灵的妖魔鬼怪,毒蛇猛兽,再也不敢兴风作浪,为非作歹。龙浅藏,鬼夜哭 ,太阳金光四射,天上还下起了谷子雨,百姓也纷纷从部落中走出来拜谢仓颉,感谢他为人类立下这不世之功。

仓颉造字的传说

火烧石壁

火烧石壁

自从二十八个字被刻上山岩/之后,便熠熠生辉,虽然经过日晒雨淋,风吹雪蚀,但数千年依然如故。《洛南县志》记载,秦代李斯过此,只认识其中的八个字,其余的都不认识。此后达官显贵,墨客骚人,附庸风雅,慕名每每来到洛南,不管农事闲忙,都要当地的民众招待吃喝,扎木牌,搭长梯,涉洛河而达龙山岩拓印。挟持而去,当地的老百姓不堪其扰,相约于雷雨天,架起了干柴、泼油纵火将玄扈山上二十八个字全部烧毁。欣喜清朝道光年间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觅得原拓真迹,刻石树碑于黑潭街,此后将此碑迁移到了洛南县城的仓圣祠。现玄扈山苍颉造字遗迹虽然昭示于山腰,但字迹也模糊难辨。如果你携友遥瞻,看群山拱卫,洛水逶迤,缅怀文字之祖,思接千载白云 ,也会受益多多。

说明:以上内容系根据有关古书和洛南民间传说改编。欢迎不断充实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仓颉   造字   洛南   石洞   龙山   轩辕   汉字   潭水   石室   妖魔鬼怪   黄帝   岩石   美文   万物   皇帝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