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背后到底被什么主导?

人天生就有一种让自己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的本领,选择性过滤也许是自我监视最大的敌人——我们时时刻刻被一些不重要的但困扰着我们的东西所干扰着,但是我们不想也不愿去正视它们。

为什么不能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每一个人?“知易行难”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运气”背后到底被什么主导?为什么不能拿自己的爱好去挑战别人的饭碗?……

原来这些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主谋,就是被我们忽略的暗知识。只有意识到暗知识的重要性,我们才会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会明白拼图的重要性,才会培养刻意思考的习惯,才会明白单纯说教无用的原因,才会理解万物相依,因缘所生。


我们能从各类地方,诸如微信推文,知乎回答,通俗书籍,专业论文,名人讲座,声情并茂的演讲,但是这样的知识常常是不完整的,缺失关键的知识。

而这样的知识,就是本文要关注的——暗知识。暗知识是被忽略的知识类型,但它是如此的关键。就像我们体内的微量元素,存在量极少,是我们体重的万分之一,却必不可少,举例而言,儿童缺锌会导致大脑发育受损,记忆力智力下降,情绪失控,心理素质差等状况。

暗知识的三种类型

暗知识至少包含了三种类型:

什么是分散知识呢?

未经组织,没有系统化的,分散于每个个体的知识。比如说,你知道某个小区周边缺少一个方便的水果店。这就是分散知识,它没有被任何书本记录,它只存在个别人的心中。

你知道了关于火药组成的定性知识并不能帮助你做成火药。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之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致力于传授“成功”道理的书籍文章的根本缺陷正在于此。这也许不是作者有意不告诉你,而是因为这样的定量知识比较稀缺,**如果要获得准确的定量知识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往往是一群人中的某几个人碰巧凑出了恰当的定量知识而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然后他再写出收获的道理。但是他并不知道的是,他忽略了定量的部分。

于是,读者尽管知道了道理。但是仍然无法实践。

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说,定量科学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生产力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因此我们造出了汽车,飞机,造出了火箭,飞船,实现了跨太平洋的通信,百万人共同在线的游戏。

重要性知识对选择是很重要的。两个人可能掌握类似的信息,一个人掌握的是“A和B的重要性比值是80:20”,另一个人掌握的是“A和B的重要性比值是70:30”,当他们进行交流时,会觉得彼此掌握一样的信息,“A比B重要多了”。但是正因为两个人对A,B重要性程度的差别,会带来根本性的区分。比如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同带来的能力和作品的差别,而在互联网时代,赢家通吃现象广泛存在,人们只会选择有没有最好用的一两个系统,最好用的一两个音乐软件,进而两个人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差别会带来非线性的放大。

实践知识与我们的人体构造,大脑结构有关。它无法通过模拟和想象的方式通过类似书本的方式获得。


我们的大脑中有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存放理论知识的地方,另一个区域是存放实践知识的地方,只有通过某个过程,理论知识才会进入到实践知识中。

如果我们回顾游泳的学习历程,我们就能更好的明白。教游泳教的是理论知识,而你学会游泳之后,你掌握的是实践知识。


“我们要言行一致。”是一个老掉牙的说法,常常出现在各种吵架,老师教训学生,父母管教孩子,朋友告诫朋友的情景之中。而实践知识的提法根本不同于“我们要言行一致”,因为这把态度问题变成了一个知识问题。如果是态度问题,那我们是可以通过转变我们的态度来达到言行一致的。但是如果是一个知识问题,则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来掌握这种关于行动的实践知识。

我们会发现教导别人或者勉励自己达到“言行一致”常常是无效的。正是因为这不是一个态度问题,我们并不能通过切换态度来做到,我们所需要的是学习。这里的学习是广义的,我们会在后文具体谈到,这样的实践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我们经常会混淆两种不同类型的运气。

信息运气就是说当你掌握的信息达到某个精确度的话,你就能掌握系统演化到哪个确定的状态。比如说,你的面前有十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倒盖着,其中一个有香蕉,而其它九个则没有。如果你不掌握充分的信息,随便选一个杯子,只有1/10的概率能选中有香蕉的杯子。而如果你掌握充分的信息,比如说你知道香蕉会散发特定的香气,而某个杯子附近的香气最浓,你就可以很肯定这个杯子里有香蕉,你选中香蕉杯子的概率就大大提高,几乎为1了。

而系统运气则是说,对于任意给定的精确信息,总在一定时间后,系统会产生混沌,使得你无法预测系统的状态。天气系统就是如此,即便你把此时此刻关于大气状态的数据测得非常非常精确,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一百位,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大气就会进入混沌的状态,你就无法知道关于天气的准确情况。目前而言,我们能较精确的预测星期尺度的天气,但对于更大尺度的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如此习惯于用同一个词,以至于我们完全混淆了事实,和对事实的判断。

信息运气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知识,特别是各种各样的暗知识来得到提高。从贝叶斯概率的角度而言,信息会改变概率判断。刚才的香蕉情景中,如果你知道最左边两个杯子是没有香蕉的这一知识之后,你选中香蕉的概率就从1/10上升到1/8。

正因为此,有句话说“命是弱者借口,运是强者谦辞”还是有道理的。

在上一部分也已经阐述过。许多道理是不完备的,它们或者缺乏必要的分散知识,或者缺乏必要的定量知识,或者缺乏必要的实践知识。

正是因为道理的不完备性,使得道理在某些人看来非常不错,在某些人看来就是鸡汤而已。


如何取势的知识是暗知识。

下面就是关于太空旅行的“暗知识”:事实上,太空中存在许许多多天然的高速公路,在这些高速公路上运动,几乎不需要消耗能量。这是因为在这些路径上,因为各个星体引力的作用互相递交,或者有助于你前进。

当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惊讶极了!本来在我的想象中,在太阳系中运动是很耗费能量的,需要克服太阳的引力做功,许多中学物理问题都是这样子来设计的,更带来了费力的经验。

那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这样的“高速公路”暗知识有哪些呢?分散在哪些人心中呢?

对聪明的迷思会严重降低我们看待暗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常常会见到某个领域非常厉害的人在另一个领域却做出一些糟糕的决策。

我们通常是用直觉来决策的,而直觉事实上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生动性谬误,情感替代,冲动型联结思维,框架效应,信念偏差,忽略分母,联结谬误,非因果基础概率,偏差盲点,我方立场信息加工,情感预测谬误,确信偏差等等。


暗知识分布在宇宙的各处,被不同的个体所搜集。

暗知识的存在意味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合理性,也意味着我们应该用平等的目光来看待每一个人。他拥有或将拥有你所不具备的分散知识。

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可能对事物有很好的框架性理解,但是他仍然会因为不掌握具体情况下的分散知识而无法建立起具体的参数模型,无法达到他的目的。

因此,人与人需要通过合作来交换和共享彼此的暗知识,共同实现彼此不能实现的东西。最简单的例子如铅笔,几乎没有人掌握制造铅笔的所有技术,你知道铅笔表面的油漆怎么制作吗?你知道铅笔的笔芯怎么制作吗?你知道铅笔上的刻字是如何实现的吗?这样的暗知识被市场中的各个个体,各个企业所掌握,共同完成了看似普通却了不起的事情。

因此,获取暗知识是一个拼图游戏,每个人都有图的一部分知识,而拼在一起才形成全貌。

许多人没有深刻意识到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性,根本原因是忽略了暗知识的存在,没有认识到自己掌握的知识仅仅是知识大海中的一滴水。

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知识是散落的,所以交流学习暗知识是必要的。

当你意识到暗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具有的知识的有限性时,会用更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来自各种人的各种分享。而不会因为标签或刻板印象而看不起分享者。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需要一些有效的提问方式来获得暗知识。

不少讲座中,作者都提到了某种价值很重要。但是作者没有充分强调它与其它事物相比的重要性关系。正因为此,读者不能接收到这个价值到底有多重要的暗知识,因此读者会觉得听了好像白听一样。

为了获得这样的暗知识,可以考虑涉及量化的提问,“比如,如果你需要舍弃X和Y,你会舍弃什么?”,“假如你有10个小时,你会如何分配你的时间”这样的问题,进而更好的理解分享者所说的。

第三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实践来获得暗知识。

重要的是,世界是变化的。因此关于过去世界的知识会发生改变。

熟悉具体变化的人才能做出好的决策。

因此,即便你对一个地方非常了解,如果不经常观察,那么这样的知识也会过时。因此,某种程度上,你可以把一个个商人,企业家看做为保存或创造社会财富的信息处理者,他们需要敏锐地感知需求的变化,体察资源配置的变化,并作出某种优化。

对生活的观察与实践的强调是为了增加这种获取知识方式相比阅读或看课程的重要性。毕竟,看书,看课程是轻松的,短短几个小时似乎学习到了许多东西,但是如前面所言,还有许多的暗知识不能通过这种轻松的方式获得。

最后,我想说说学习型社群,它的根本重要性在于让观察暗知识的任务众包了。以学习一本书为例,书中浓缩了许多道理,而发挥这些道理的作用还需要许多暗知识,通过学习型社群,就可以发挥人数的优势,每个人基于特定的角度观察暗知识,再汇合在一起,让每个个体受益。而判别一个社群是否有效就看社群中暗知识的并行发掘与交换的频率与量如何。大量阅读和学习基础上的刻意思考

读书中无字的地方比有字的地方还多些。……所以我就连字带空白一起读,仿佛每页上都藏了不少话,不在字里而在空白里。

这就是于空白处读书。

这也就是读出书中未说出的暗知识。而这样的过程需要刻意思考,即用心的,舒适区外的,针对性的思考。

“为什么这个地方详写?是否是因为作者认为这个部分的重要性更高,是否是因为作者曾因为这个部分没有掌握而吃过苦头?”

只有通过刻意思考,才能获得浅层阅读所无法获得的知识。从暗知识的角度出发,便会发现读了多少本书,读了多少页,读了多久,如果不是建立在刻意思考的基础上都是无意义的,只是安慰剂,或者只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观念,多获得几个概念罢了。

刻意思考有一些办法。

如看完章节标题预想自己会怎么来写,然后对比作者与自己的差别,发现自己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如假想自己为某个章节编写阅读理解题,自己会问什么,然后自己尝试回答。

更高一层次的是,对比同个主题不同作者的书籍,看看他们的取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出现不同。或者是将这些主题的书形成一个框架性的理论或模型。牛顿三定律就是一个关于宏观世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论。大五人格理论就是一个关于人类不同个体性格的理论。地图就是关于地理世界的一个模型。

比如说很多书在讲与自己和解,那我能不能概括出一个和解的模型,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参数。很多书在讲如何学习,那我能不能概括出一个学习的模型,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参数。

总之,刻意思考需要在舒适区外阅读,需要从俯瞰大地的视角切入到深入丛林的视角,需要把显然的事物看得不那么显然,需要把不以为然的事物看得更加深刻。这样,暗知识才会浮现出来。你才会发现熟悉的世界原来不那么熟悉。

每个人都能明白大量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明白的程度不一。原因正是对这种重要性知识认知的不同。而要增进这种重要性知识,却无法通过说教来进行。

“抽烟是有害的,不要抽了。”,“我知道!”

“吃垃圾食品不利于你的减肥。”,“我知道!”

“读书很重要!”,“我知道!”,“那你为什么不读?”

“学数学很重要的啦!你要好好学呀!”,“我知道!”

……

这样的对话和例子不胜枚举。说教的无效性可以用暗知识的理论来解释,便是某种定量的重要性知识缺失。而这种定量的重要性知识却无法简单的通过语言来传递。


当一个抽烟者看到过长期抽烟者肺部令人恶心的照片时,他会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进而真正体会到有害的重要性知识。当一个学生学习了一定的医学知识,看到某些细菌的样子,了解它的危害,再来看自己日常的饮食习惯,就会摒弃许多不好的方式,甚至拒绝去吃夜摊的食物。当一个孩子看到了极光,躺着地上享受星空醉人的风景,他也许会产生强烈的对太空的向往,进而生成一种关于天文学,宇宙学,物理学的重要性知识。

“这个面包真是太好吃了!”,当别人这样跟你说的时候,你一定想亲口尝尝,到底有多好吃。因为这种关于到底怎么好吃的知识并不能通过语言来共享。

同样你尽管知道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来感知世界的,你也无法体会蝙蝠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因为你不具备蝙蝠的器官,蝙蝠的大脑神经网络。

如果你不相信,试着解释一只小猫咪为什么可爱?

获得实践知识的根本办法是去体会它。具体而言有以下两种策略:

亲身经历,亲手置身于中

模拟经历,通过阅读故事

伟大的小说往往能让读者模拟进入情景,沉浸在人物的故事之中,在一个幻想世界中体会。激动时或热泪盈眶,悲伤时或逆流成河。


严重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具体的表现在于尽管我知道做练习是有好处的,但是我还是不会去做,而沉溺于轻松的阅读。一边学理论知识,一边实践它们以获得对应的实践知识,那才是正确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运气   定量   铅笔   美文   概率   香蕉   杯子   性知识   分散   重要性   主导   道理   方式   地方   知识   系统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