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

小时候学习愚公移山,老师常教导我们要记住愚公移山的精神,具体什么是愚公移山的精神,愚公移山为什么被称颂。这个当时的我们是不清楚的。同时学习的还有铁杵磨成针和精卫填海的故事,这一系列的故事让我们懵懂的知道了这个精神的大概模样。

  《大学》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什么是明德呢,以现在的理解或许是不够究竟的。什么是新民呢,也许代表着不断创新不断开创新的路途。愚公移山的主人公可以选择把家搬到山的另一边,为什么他没有呢?因为搬走是逃避问题,开山是创造新的出路。遇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三代以前就存在的思想。

  必须要经历的阶段里面大致会包含以下几类: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创业初期、起步起、发展期、稳定期、衰落期;新生活的甜蜜期、琐碎期、争吵期、冷静期、相伴期;思想的组成期、疑惑期、考对期、迷茫期、通透期等等等等。既然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白会有的结果和既定的规律,为什么在每个阶段都一如既往的百分百努力呢?因为每个人都像愚公一样,希望走出不一样的路,找到不一样的结果。

  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之一,相信各个阶段的努力都会有奇迹发生。我无意诽谤互联网的种种破坏力。现实情况是,已经很少有人愿意静心寻路了,很少有人愿意做愚公了。工业化的产出品,不一定比原生品差,这是个事实。但是工业品的出现,让不断进步的人类自身功能开始在退化。更多的人愿意寻找风口,这应该算作投机的一种表现形式吧。寻找风口就如同愚公选择搬家。这个出发点就背离了中华文明的初衷。

  儒家讲修身、讲明明德、讲新民、讲克明俊德。这里的每一项都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得到的成果。就是这些个不易,反而几千年的祖祖辈辈都苦苦追寻。这么讲来,愚公移山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迎向困难可以滋养出希望;坚韧不拔可以滋养出无屈无畏;兼具以上并身体力行可以孕育出无限神光。

  丛林开食专注零添加食品,走困难之路,行不易之舟。锚定初心和耐心,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

丛林开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愚公移山   愚公   明德   儒家   新民   铁杵磨成针   无畏   止于至善   精卫填海   风口   美文   丛林   中华文明   阶段   精神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