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帮在贫瘠的土地上诞生

山东在历史上是著名的老灾区,素有“十年九灾”之称,明清时代更是如此。据《清代山东水旱自然灾害》以及《山东史志资料》等书记载,明代的水旱虫灾不下数百次之多。

  到了清代乾隆以后,重灾大灾仍然不断发生,山东半岛登、莱、青三府连年发生罕见的水旱灾情,城乡内外涝时尽成泽国,旱时赤地千里,再加上战乱,农村凄惨荒凉,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曾作潍县父母官的郑板桥在《逃荒行》中描写道:“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长路于以远,关山杂豺虎,豺虎白昼出,诸村乱击鼓······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提釜。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诗歌如泣如诉,催人泪下。

  此后,山东各地仍然灾情频繁,因灾荒而逃亡的人到处乞讨,过着颠沛流离的凄惨生活。但其中也有一些游民经营起贩运业,变成了商人。山东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陆路交通方面,大凡东南及中部各省入都进京,山东为必由之路,成为“入京孔道”。山东与邻近省“要害之地凡五”,即鲁西北的临清州,为“南北之咽喉”;鲁北的武定府乃“燕蓟之门庭”;鲁西南是“鲁卫之藩蔽”;鲁南是“潍徐之锁钥”;胶东半岛也被形容为“边卫海东之决保障”。

  河运交通方面,苏鲁交界之大运河从台儿庄入境,经徽山、南阳诸湖,流入鲁西大平原,最后由德州进入直隶,直达津京。这条明清王朝的大动脉,每年都有数不清的船只从这条运河通过。每到南漕北运季节,“帆樯如林,百货山积。经数百年之取精用宏,商业遂勃兴而不遏”。还有数千里的海岸线,从北部渤海湾海丰县起,南下日照县止,经过二十余州县,是沟通国内南北各地及中外交通的枢纽。

  山东这种水陆交通之便利,为山东与国内商品交换与流通,以及山东商人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山东人经商在历史上虽然很早就有记载,但还较为鲜见。到了明代中叶,灾民流离失所,到处讨食,于是商人便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逐渐诞生。

  到了清代,山东帮商人更是随之崛起,并雄踞于四方。比如沈阳《奉天通志》列出一张四千余户商号的表,“其资本主直鲁晋豫人占十之六七,本省只占少数”,而在北方四省当中,山东商人占第二位。再如苏州,有东齐会馆、任城会馆、济东会馆,南京有山东会馆,芜湖也有山东会馆,汉口有齐鲁会馆,开封也设山东会馆,等等,均是山东商帮开办的,由此可见山东商帮的势力范围较广,经济实力也是较强大的。

  山东商帮里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或是大商人兼地主,因此大部分属于封建性商人。这样,就决定了山东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业资本的流向等问题,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但是,这些封建商人的经营活动,则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反过来又对封建经济起着冲击作用,从而生长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山东商帮--在贫瘠的土地上诞生

丛林开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海丰县   胶东半岛   武定   泽国   山东   渤海湾   山东半岛   水旱   灾情   贫瘠   会馆   运河   清代   美文   封建   商人   交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