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以扬善

  一般人的趋利避害基本是天性,都会不自觉的展现到其生活中的每一秒钟里。人之初,性本善是书本里的内容,有教导的成分在里面,在这里不做评论。自私是与生俱来的本性,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就是为了从小纠正自私的本性,然后用博爱的精神融入大群体。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际遇,生发的每个小小的心灵里面,能结出什么样的果实就没有统一的标准了。这也是人生无法复制的根本制约。

  修身正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起来是信手拈来,做起来就不能舒服了。好的物件好的资源都想拥有,即便是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东西也不能例外。毕竟多一些筹码就多很多选择,至于用不用现在选择不是重点。那为什么还要修呢?修的结果是有所图呢?还是无所图呢?这一点佛家讲的最为清楚。

  四下无人的时候,你面前有一件唾手可得的宝物,你是否愿意据为己有呢?当你拥有的权利可以影响以外一个人一生的时候,你是否愿意设身处地为他着呢?当你独处的时候,内心是否可以平静的展现自己呢?当对方处于不利情况的时候,你是否愿意错过战胜他的机会呢?面对以上的问题,每个人心里的答案都是不一致的,因为每个人都认为他所经历的是你不能理解和体会的。

  如何修身如何正身呢?圣贤们早已给出标准答案。但是修身正身以后,除了自己的变化,可以给周围带来哪些变化呢?这个是今天需要交代清楚的。修身正身方能规矩自己的言行、思想、举止,对外的展现就会是谦恭、正直、得体。在该与人为善的时候与人为善,在该落井下石的时候与人为善,在该中饱私囊的时候心中存有公正与人为善。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共情,才能如道德经里面讲的那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对待每个人不存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者最大限度的缩小这种心理带给行为上的过失。

  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之间,差别只是贪婪和不贪婪的区别。我们的一言一行总有人在某个角落关注着,传递出去的信息是对一些人有化学反应的。传扬善良的美德不能只是嘴上功夫,更多的是需要身体力行来做出表率。


修身以扬善

丛林开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道德经   佛家   以怨报德   博爱   中饱私囊   趋利避害   以德报怨   都会   正身   与人为善   据为己有   美文   贪婪   本性   自私   内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