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和开会

上班和开会

上班免不了开会,没有会议的班是没有灵魂的。

会议通常会分很多种,但一般而言,会议的重要性与参加人数是成反比的。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我一位师兄的观点。这位师兄是位妙人,他的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这两个观点对我影响很大,要知道当年师兄给我讲述这两个观点的时候还只是刚毕业不到三年的毛头小伙,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我越来越觉得这位师兄确实独具慧眼。

师兄后来做了上门女婿,按他的观点来推论,他这样做肯定是对自己而言最好的一种方式。在我们传统习俗来看,上门女婿总是被人瞧不起的,但师兄这么好面子的人怎么会做这样的事呢?原来,招他做上门女婿的人家姓王,恰巧师兄也姓王,所以生个孩子究竟是姓他爱人的那个王呢?还是姓他这个王?反正“王”与“王”没啥区别,但这样一来,他占了个“上门女婿”的招牌,就不用出彩礼了,而且他的老丈人还要给他买一套房子做为嫁妆,是不是很划算?

这样一位高人的妙论,我是在时隔十多年后才慢慢领悟的,毕竟他不但给出了理论,还用实践论证了自己的理论。

也因为师兄关于会议的论调,我对于这二十年间参加的会议或是听说的会议都一一留心去验证师兄的观点。当然结论不言而喻,师兄是正确的,其实验证这个结论很简单,因为这一二十年来,凡是我参加的会议都属于可参加可不参加的类型,而每每这样的会议,都是台下人头攒动,台上一排大多数都不发言的领导,形式有时很隆重,有时很简约,但一场会议开下来,除了脑袋被会场的扩音器震得嗡嗡作响外,内容是什么我通常是答不上来的,尽管会议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

而我听说的一些会议,比如党组会,比如党委会,比如北戴河会议等等,经常都是决定着某个小范围或是整个国家的发展走向的会议,这些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有时候我连知道是谁参加了这些会议的资格都没有。

但无论大会小会,无论重要的会还是不重要的会,“开会”这种形式确实值得所有上班的人玩味。

比如今天下午开了一场会,这会很简单,是请一个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可是讲课就讲课,为啥说要开会呢?这便有个计较了,如果只是一般的讲课,那确实算不上“开会”,但这种讲课,带有相当强的某种目的性,需要传达上级甚至更上级或者更上上级的一些精神,这些精神是什么呢?尽管白纸黑字写得分明清楚,尽管我们这些人也都是读书人出身,都认识字,但领导总是怕我们看不懂,学不透,所以要请人给我们讲那些文字中写出的是什么意思,没写出来但蕴含着的又是什么意思,还有些看起来是这个意思但其实是那个意思而且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意思,这就很费解了,于是,一下午过去了,我努力睁大眼竖起耳朵听,也没听懂其中的逻辑在哪里。我忽然想起王阳明当年傻站在竹子前想“格物致知”,朱熹对着一群小鸭子想找到孔子的“仁”,莫非他们当年的困惑与我今日的困惑有异曲同工之意?

听说明天还有两个会,甚至一个会上我还要发言,这真是令人忐忑不安,虽然我平常很喜欢聊天,但在会上的发言,能和平常的聊天一样么?因此,今夜注定难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党组会   北戴河   党委会   会上   不言而喻   女婿   美文   师兄   上级   重要性   困惑   结论   当年   确实   观点   会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