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烈傅功绩 | 作者:王占雨

抗日英烈傅功绩 | 作者:王占雨


01

“傅立民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永远铭刻在孝义人民的心中!”这是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县党史“人物春秋”对愚公家乡好儿男傅功绩的深刻怀念。当年他组织军民坚持抗战,抵抗日寇,赫赫有名,人称“抗日县长”。

这里提到的傅立民,原名傅功绩,为了革命方便,化名傅立民。1907年,他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大河里西逯寨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年代,他目睹了旧中国的腐朽黑暗。他从小聪颖好学,勤奋上进。他出身于殷实家庭,从私塾小学到中学,受过良好教育,中学毕业后,立志报考南京晓庄师范。

晓庄师范是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27年创办的学校,知名度高,全国各地青年都慕名报考。大革命时期,党组织在晓庄师范发展党员,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十月革命精神,反帝反封建。晓庄师范的学生活动十分活跃,对南京国民党政府冲击很大。傅立民不但学习成优异,能写会画,而且是学生中的积极分子。1930年,23岁的傅立民在晓庄师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济源籍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从那时起,他就把生命置之度外,投入到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之中。由于学生开展革命活动,学校遭到国民党反动当局查封和停办,傅立民和不少学生遭通缉。在地下党的掩护下,他辗转来到上海,进入了上海“美术刊行社”当记者,在记者身份掩护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傅立民能写善画,酷爱木刻,不断在上海出版的《新青年》和《师范生》等进步刊物上发表文章和刊登漫画,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主张。危难之时,遇到了晓庄师范的同窗好友胡也频。胡也频和丁玲夫妇二人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部工作,他乡遇知友,倍感亲切。他和胡也频交际很深,通过胡也频,很快结识了著名作家丁玲。他们都经常在一起相互交流宣传革命道理,成为文化战线上的战友,歌颂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上海是党中央所在地。1930年,国民党在江西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军事“围剿”,同时,在上海对“红色文化”也实行围剿。1931年初,胡也频不幸被捕,惨遭国民党杀害。傅立民闻此噩耗,十分悲痛。国民党在上海大肆抓捕杀害共产党人,傅立民在上海的处境十分危险。于是,他告别战友,从上海返回到家乡。今天我们不清楚他当时的直接领导者是谁,作为上海一名进步刊物记者,交结的都是上层文化名人。回到家乡之后,他在济源和沁阳师范任教,继续开展进步思想宣传,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主张。不久,他又被国民党军警逮捕羁押到开封监狱。数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出狱后,傅功绩到《焦作日报》和新乡《豫北日报》社担任编辑。同时继续向上海的进步报社投稿,抨击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揭露中原煤矿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行为。因此,他再度被反动当局抓捕问罪。1933年夏天,他获释后,党组织又派他到开封杞县大同中学任教,以教学作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

杞县大同中学是河南著名爱国人士王毅斋先生创办的进步私立中学。许多教师都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有著名作家姚雪垠、济源杜八联领导人杨伯笙、原国防科委副主任张震环、原南京军区副政委王静等),傅功绩和他们同校任教,相互交流,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傅功绩在大同中学任教四年,满怀一腔爱国热情,一边教书,一边积极参加革命斗争,为大同中学编写新教材,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宣讲救国救民道理。他亲自出墙报、做漫画,号召学生们要“团结起来,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他和地下党的同志们一齐为大同中学的辉煌校史谱写出不平凡的篇章。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大同中学一大批青年学生都奔赴到抗日前线。其中的穆青(原新华社社长)和侯杰(原西藏自治区副主席)等,都是傅功绩的学生。

02

傅功绩为了革命信仰,为了抗日救亡,为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从1929年结婚到1940年牺牲,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人在外为革命奔走呼号。妻子和三个子女留在西逯寨村,儿子傅连芳晚年说:“父亲牺牲时我才十岁。当时我问俺娘,我爹咋不回来看我们?俺娘说,你爹在外边做大事,顾不了咱娘们。是俺娘领着我们一家人糊口度日的。”

绥东抗战,日寇铁蹄进逼雁北,八路军开往山西抗日前线。太原吸引了全国各地无数有志青年,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1937年秋傅功绩由河南到山西,化名傅立民,参加了牺盟会。又被分配到洪洞县担任牺盟会特派员。1938年1月,经六专属专员张文昂(中共秘密党员)推荐,被委任为孝义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赴任时,旧县长已弃职潜逃,县城沦陷,基层政权几乎处于瘫痪沦陷。在中共孝义县委、八路军一一五师和山西新军决死队的支持下,牺盟会共同努力,全县13万人民的抗日救亡浪潮日趋高涨。

为了尽快在各区、村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傅功绩身着灰色军装,骑着一一五师从日军手里缴获棕色战马,驰骋于孝义山区。同八路军民运工作队,牺盟会及各界救国会的同志一道,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狠抓抗日政权和武装自建工作,撤掉一些劣迹的区、村长,选配一批坚定的抗日同志到各级政权中。他们团结各阶层爱国人士,减租减息;动员百姓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人出人;孝义县很快形成了全民总动员、火热开展抗日救亡的火红局面。仅仅5个月时间,全县5个区都建立了完整的区政府,各区组建了自卫队。搜集了溃军遗失的枪支,开展敌后游击活动,使驻孝日军坐卧不安。

1938年夏天,傅功绩亲自组建了孝义县游击总队,他兼任总队长,副队长和政治处主任都是共产党员,辖四个中队配备共产党员担任指导员。1939年,游击队扩充到400余人,成为孝义县举足轻重的一支地方抗日武装。游击队在捍卫抗日民主政权、配合八路军、决死队反击日寇扫荡中屡建奇功。县区抗日政权机构健全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到发动和组织群众工作,发展抗日力量,壮大抗日声势。有人说:“傅立民对动员工作抓的紧,对其他行政事务过问少。”在战时形势下,傅功绩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报社、剧社、游击队都是傅功绩亲组建起来的,他经常向人夸奖这是他的“三件宝”。

作为县长傅功绩积极主张办报。他认为报纸既能有效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又能武装干部的思想,唤起民众抗日。1938年夏天,他抽调田曼青、白玉才、张玉麟、李隆贵四位同志分别担任主编、刻印、漫画、发行,专门成立了《战斗报》社。内容主要反映地方抗日救亡工作和报道战争前方消息,有时也有漫画专刊,月终有合订本。报纸最多印到800份,由牺盟会和县政府联合发行,最远发行到南洋《星岛日报》社和《槟榔峪日报》社。曾仿效《巴黎日报》的做法,改成《孝义人报》。在他的指导下,《战斗报》印制精美,编排新颖,文字生动活泼,深受孝义群众欢迎,曾被评为二战区第一份小报。晋西事变后报社在二区堡子上被顽军炒没,前后出刊约一年半。傅功绩是一位资深的新闻工作者,1939年,曾参加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还当选为学会吕梁分会的常务理事。

为了更广泛动员广大群众,在创办《战斗报》的同时,傅功绩又积极组建了“战斗剧社”。1938年3月,在中共孝义县委书记梁战祥、抗日县长傅功绩、县牺盟会特派员许建业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20名少年组成孝义县牺盟会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开展民运工作,在街头讲演、表演话报剧,教唱抗日歌曲,动员青年参军参战。傅功绩亲自辅导提高文艺宣传队员的政治素质,把这些孩子送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战斗剧社”学习深造。同年8月,他骑着大马亲自把将宣传队员接回县府驻地兑九峪,改名为“战斗剧社”。

战斗剧社刚成立,适逢“八、一三”全面抗战一周年纪念日,“战斗剧社”宣传抗日,鼓舞了人民战斗士气。1939年5月,战斗剧社更名“民革剧社”。后与晋绥边区“七月剧社”合并,战斗剧社抗战初期为孝义县的抗日救亡作出了巨大贡献。

基层政权日趋完善了,县政府游击队也创立了,唯有缺乏抗日干部。为培养抗日干部,傅功绩于1938年6月创办了“孝义县民族革命初级大学”,并兼任校长。他通过一一五师民运部长潘振武借调民运干事郭少川、樊鹏飞来校分别担任政治教官和军事教官。通过考试录取200多名有志热血青年,实行军事化管理。先后发展20名共产党员,并建立“民大”党支部。1938年秋末冬初,兑九峪被日寇侵占,八路军一一五师奉命东进,地方抗日工作迫切需要干部。在此情况下,民大在同年11月宣告结业,多数学员走上抗日前线,许多学员后来成为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干部。60多年后,许多人仍深深怀念曾经培养和教育过他们的这位抗日县长傅功绩。

03

抗战初期傅功绩是晋西名声赫赫的抗日县长,许多人不知道他是中共秘密党员。为了抗日救亡,作为地方长官,从没暴露过自己的身份,他用行动积极支持和帮助八路军工作。

孝义县沦陷前,县城各粮店库存粮食数百石,粮仓老板深恐将来粮食被敌人抢走。傅县长晓之以理,因势利导,动员粮库老板捐出粮食六百石,立即送给平型关战役后转移驻扎在孝义山区的八路军部队,受到115师林彪、聂荣臻等师首长的表扬。

为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我党北方局负责人杨尚昆率领一批干部,于1938年5月来到孝义县,与一一五师会师。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成立了晋西南省委,林枫同志担任省委书记,驻孝义县。机关初来,傅功绩立即指示三区政府在后勤为省委机关提供帮助,解决省委机关困难。林枫书记十分感动,也非常关他的政治生命,委托组织部长王达成多次与傅功绩谈话,与他探讨时局,共商抗日大计。经多方考察和了解,终于恢复了他的党籍。傅功绩是与晋西南省委单线联系的特殊中共秘密党员。

傅功绩平易近人,不尚浮华,不抽烟、不喝酒,总是脚蹬粗步鞋,裹腿常不解,一身革命精神。身为一县之长,却没有一点当县长得架子。国难当头他推崇的是文天祥、郑成功、花木兰等民族英雄,曾咏诗言志:“巾帼英雄花木兰,矢志不二文天祥”。

傅功绩善于做统战工作,与开明人士相处襟怀坦白,关系十分融洽。当年孝义县许多知名人士都是他的座上客。这些人纷纷捐粮捐款,为八路军抗战解决困难,也鼓励他们的子女参加抗日。

1938年夏季,日军分路偷袭兑九峪。大敌当前,他却指挥若定,直到把干部安全转移后,经卫士一再催促,他才离去。日军侵占兑九峪后,斗争更加艰苦。傅县长经常对同志们说:“孝义县是我们的阵地,县长不离县,区长不离区。我们一定要坚守阵地,坚持斗争”。1938年冬,驻孝义日军扫荡二区抗日民主政府,当得到情报后,他立即通知各村安排部署坚壁清野。在他的指挥下,县机关干部和游击队紧急集合转移。他亲自带队,夜行一百多里。有的队员实在太过劳累,就躺在雪地里睡着。傅立民发现后,很快把同志们唤起来,安排大家把雪扫干净,每三四个人一组,背靠着背坐着互相取暖休息。当地老乡得知来了人民军队,纷纷送来了玉米面窝窝头。由于食品有限,他总是安排让最小的同志先吃,此举令大家十分感动。

为了有效打击敌人,傅立民将游击队化整为零,与敌人周旋。在八路军陈士蕖支队的支持下和配合下,县政府各游击中队,经常四处出击,使日军龟缩在几个孤立据点内,不敢出来肆意妄动。

1939年,阎锡山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十二月事变”,配合日军疯狂袭击我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形势十分严峻。危难之际,傅立民带领游击队翻山越岭、穿梭二区、五区之间,与敌人针锋相对,坚持斗争。召开群众大会,公开处决了县精建会主任和敌公团团长在内的一批顽固分子,有力打击了顽固派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日士气。

抗战爆发后,傅功绩多次利用机会与家乡党组织联系,动员青年北上太行参加八路军或抗日游击队,经他亲自动员和带出去的人就有20多名。西逯寨村成为大河里北上太行参加八路军的青年人最多。

傅功绩因长年累月,日以继夜的为抗日奔波,终于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伤寒病和其他并发症。但他带病工作,从不停歇。只见他坐着担架,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指挥游击队坚持战斗。他被同志们送到马家岭村疗,在重病缠身的危境中仍满腔怒火,深恨日寇未灭,内乱又起,在昏迷状态中仍高喊:“反对顽固,抗战到底!”迫切希望重返战斗岗位。然而,由于条件艰苦,加之缺医少药,傅立民不幸病情恶化,于1940年4月10日,牺牲在孝义县马家岭村。他为抗战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壮烈殉国,年仅33岁。

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人们惊奇的发现,除他随身携带的一支手枪和一支钢笔外,别无他物。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高尚人格,令后人肃然起敬。傅功绩牺牲后,孝义县许多坚持隐蔽斗争的干部和群众自发地为他开追悼会,很多人禁不住放生痛哭。

1948年,晋中战役结束后,经晋南行署指示,傅功绩同志的遗骨被送回河南,安葬在济源市五龙口镇西逯寨村。建国后,傅功绩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西逯寨村为他骄傲,济源人为他自豪。

抗日英烈傅功绩 | 作者:王占雨

作者简介:王占雨,河南济源五龙口镇西逯寨村人,曾任汤阴县瓦岗公社副主任、县农牧局副局长;1995年至2016年供职济源坡头镇政府,先后任党委组织员、科教文卫办主任、综治办主任,退休后受聘于济源医疗纠纷调解中心,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热爱新闻报道,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曾发稿300余篇,参与编写过《汤阴县志》、济源《黄河文化》、和《济华小品》丛书,为民间文学济源民间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功绩   孝义   民运   济源   抗日救亡   日寇   英烈   河南   游击队   日军   县长   国民党   美文   上海   动员   中学   作者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