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很美 | 作者:王俊峰

我的老家,很美 | 作者:王俊峰


我的老家就在济源市轵城镇桥凹村余庄。她,确实很美,我生于此,长于此,对她,情有独钟。她群山环抱,青山绿水,草长莺飞,牛羊成群,真正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她座落在一条巨龙的尾部向阳处。这条巨龙昂首摆尾,蜿蜒数里,头部庞大肥硕,傲视苍穹,身体挺拔威武,蜿蜒数里,尾部直抵三条小溪、交汇处。听长辈们说,清朝时的康道台当时找人看脉气,就一直追到这里,所以死后就葬于此,人们都叫康道坟。据说我们这个小村子最早住的姓余的人就是康家守坟人,故名曰余庄。

在三溪汇集处,有一个笸箩井。口径很小,如笸箩大小;井口特圆,像笸箩形状,故得此名。这口井,不是人工井,而是天然造,是三条小溪合力的杰作。每逢下大雨,三条小溪顿时就能汇聚成滚滚洪流,齐泻而下,井就被冲得越来越深,最深时有四五丈深;平时呢,水流小,随着泥沙的不断淤积,它就又被淤成浅浅的小潭。这个潭,可能就是老家这条长龙的饮水藏身之处吧。

在这个小潭边,卧着一个很大很大的石龟。它高十丈有余,方圆有两三亩大,远远看去,确像一个历尽沧桑的千年老龟,所以人们都尊它为神龟,不时有人对它焚香烧纸,磕头跪拜,以求保佑。如果有人命硬的话,就认它为干娘。这么大一块石龟矗立在小河中央数百年,确实神奇。

就在石龟和笸箩井下面几十米处,流水又冲出一个小潭,我们都叫它石圪槽。它宛如柳宗元记的小石潭,也是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就连下游数百米河床底部也全是石。上边的笸箩井是孩子们不敢去的,那里的水深变幻莫测;只有这里才是童年小伙伴们戏水游泳的好去处。它水不深,一米左右,淹不住人的,而且水面也广,玩得尽兴。

顺着这条小河溯源而上,你便能看到老家门前河边有一汪清泉,村里人叫它泉源。它是一个两米见方、一米深浅的小池。池底泉水汩汩翻涌而出,南边半米宽的出水口总是流淌出一大股清澈的泉水,叮叮咚咚,从不停歇。它冬天热气腾腾,夏天凉爽如冰。泉里的水清凉甘甜,供着全村人的生活饮用,从不干涸;溢出去的水呢,便是全村女人们的天堂。在水里摆上几个光油油的洗衣石,几家女人洗着衣,聊着天,东家长,西家短,不时爆出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老家的上空。

再往上走,便有一座中型水库一一桥凹水库。它是大跃进时代集全村之力修建的,面积不小,水也挺深,碧波荡漾鱼虾成群。夏天,这里便是村里男人们的天然浴池,大家脱光衣服,争先恐后地从岸边扑腾一声跳进水里,再从百米外水底钻出来,仰泳、蛙泳,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真是悠哉悠哉。至于女人呢,也只能到夜间男人们走完,才三五成群地跑到水库下边出水口处洗个痛快。

水库的南边横亘着一座山,这座山就是老家的天然屏障。要想翻过它,就只有一条小路,人们叫它关路口。这个要塞,如果打起仗来,肯定是一夫当关,百夫难开!

关路口东,有一个尖尖的圆山顶,全由小圆石和沙石组成。随着日晒雨淋,表面的小圆石从山顶滚滚而下,经过长途摸爬滚打,它们越滚越圆,越磨越光,滚到沟底,便磨成了如琉璃蛋那样光滑圆润的小石球,里面还夹杂着层层石纹,简直就是世间珍宝。童年时,我们经常去那沟里拣石头,把它们当做弹弹子玩,这里我们就叫做蛋蛋洼。

我的老家,真的很美,童年的我就在这里度过。我永远爱我的家乡。

我的老家,很美 | 作者:王俊峰

作者简介:王俊峰,退休教师,共产党员。曾在沁园中学等校长期任教。历任学校教导主任、副校长、支部书记等职。爱好书法、写作。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小池   济源市   老家   巨龙   笸箩   出水口   全村   南边   尾部   成群   小河   泉水   小溪   美文   水库   童年   作者   王俊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