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王屋山 | 作者:​张耀中

烽火王屋山 | 作者:​张耀中


烽火王屋山

——王屋县独立营抗日游击战争纪实


苍莽王屋山,峰峦叠嶂,

这里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永远铭记着英雄们抗击倭寇的身影。

——题记



一、毛泽东与王屋山抗日游击战争


1938年2月。

日军入侵王屋山区。与此同时,我党配合国民党宋哲元、赵寿山部展开了一系列的抗日游击战斗。

3月3日,当时的中共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向中共中央做了《关于晋豫边工作布置情况的报告》。

3月6日,毛泽东立即复电朱瑞“五日电部署甚妥。晋豫边甚重要,望有计划地布置沁水、翼城、曲沃、垣曲、济源、博爱、晋城地区之游击战争,配合主力西北两面之行动。”

毛泽东同志的复电指示,拉开了我党在王屋山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大幕。


1

王屋山抗日游击战争的活动时间


王屋山的抗日游击战争,分为前后两个发展时期:

前期,以唐天际的晋豫边游击队(唐支队”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游击队先后于6月、9月,配合友军赵寿山部在封门、大店、邵原、西茶坊等地组织伏击战、阻击战,痛击日军,战绩辉煌。

后期,自1943年初,则以刘仁道为首的王屋县独立营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营长刘仁道,政委刘雪尘,教导员周志民(马洛)。

2

王屋县独立营的诞生

刘仁道,邵原张洼人。其岳父是本地一开明地主,其弟刘复道早年赴延安参加革命 ,解放战争初期,赴东北开辟革命根据地,牺牲于途中。因此,刘仁道的思想比较倾向于共产党。

他的十联队,约150人,常驻和平、黄楝树等地,队员大部分是当地积极抗日的农民,也有部分中条山战役失败后,散落于当地的宋哲元的29军士兵。

国民党第七区的阎廷五对刘仁道的队伍长期持排挤态度,后与阳城县县长密谋,借机把他的队伍调往阳城驻防。

1943年2月,在共产党的感召下,驻守阳城的刘仁道,率部起义,被太岳四分区改编为“豫北义勇军独立大队”。

2月底,太岳四地委、军分区在待落岭召开大会,宣布成立了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太岳第四专署委任刘仁道为县长,县政府暂驻阳城柏朵岭。后又将“豫北义勇军独立大队”改编为“王屋县独立营”,下辖两个连,刘仁道兼营长,县委书记刘雪尘兼政委,周志民(马洛)任教导员。不久,由阳城县横河迁往邵原黄背角老庄。

1943年3月初,王屋王屋县委、县政府在老庄召开各村保长会议,县委书记刘雪尘、组织部长翟良超到会讲话,首先讲述了目前王屋地区的抗日形势,接着阐明了我党的抗日民主政策,最后要求各保长支持抗日民主政府工作,齐心抗日,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会上,翟良超宣读了《告全县人民书》,并将《告全县人民书》张贴全县。

公告除公布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任命之外,还对王屋县行政区域划分做了明确界定。

王屋县政府管辖地域范围:

东邻济源县,以封门岭西坡沿为界;西邻垣曲,以白家河西岭上的界碑为界,即邓家庄,石家沟以东归王屋县;南邻黄河;北邻阳城,大磨扇渠、秋铺、漏明以南归王屋县。

王屋全县东西长一百余华里,南北宽八十余华里,总面积达7600余华里,约8万人左右。

王屋县下辖的三个区:

三区:东阳河、逢石河以东,至济源县界,兼原六区的涧北、交兑、大峪、大岭等4个村。

二区:西阳河以西,至垣曲县界。

一区:以邵原为中心的中间地带。

区公所:在邵原、蒲掌、王屋分别设立了区公所。

王屋山地区自此蓬勃了新的政治生命力量。

3

驱赶阎廷伍

王屋县抗日民主政府的成立引起了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恐慌。

济源国民党第七区政府,在日本入侵邵原之后,退守鳌背山,不打日本,专与共产党发生摩擦。

区长阎廷伍原来就对接近共产党的刘仁道的十联队恨之入骨,几次排挤未能成功,现在刘仁道又归附了共产党,还当了县长和营长,如果不把他灭了,日后他阎廷伍肯定是刘仁道手下的一道菜。

于是,他从黄河南岸引来两个营的国民党部队,阴谋首先打垮王屋县独立营,再赶走王屋县委、县政府。

1944年4月15日,国民党部队向独立营驻地横河镇发起攻击。太岳军分区由尤太忠同志组织指挥作战,太岳军分区的17团和阳城县游击大队从北面发起进攻,王屋独立营秘密运动至黄背角、黄楝树一带设伏阻击。

15日一天,战斗异常激烈,武器精良的国民党部队打得也非常顽强,最后击溃敌人一个营。

另一营敌军,第二天退至黄背角,刘仁道率独立营奋勇阻击,敌伤亡20余人,我缴获步枪20余支。敌残部绕道小沟背后洼向邵原方向逃窜,阎廷伍随残军一路逃经红村、观岭。

刘仁道率独立营紧追不舍。经红村,至观岭,在观岭对国民党残部予以围堵击杀,经过一夜激战,敌被歼灭,阎廷伍漏网。

第三天拂晓,阎廷伍逃到南观庄,一天一夜,粒米未进,饭刚盛到碗中,又得知17团已到西门,他丢下饭碗,带10多名残兵,沿逢石河仓惶南逃。在我军追击下,最后,阎廷伍乘船逃往河南。

追击途中,独立营与17团还袭击了正在逢石村抢粮抓夫的日军,激战后,救出民夫14名。

至此,随着王屋山地区国民党政权的退出,共产党政权得以巩固。


二、独立营频繁出击,迭创敌伪

1

拔出王屋东、西炮楼


王屋镇位于大店河西侧。

镇东西各有一个壑口,当地人称东丫壑、西丫壑。济垣公路经东、西丫壑穿镇而过,地势险要。日军为保障济垣公路的运输畅通,在相距不足二里路程的东、西丫壑各修一个炮楼,驻兵把守。因此,王屋东、西炮楼成了济垣公路上的两颗毒牙。

驻守东丫壑炮楼的伪军队长名叫张德普,他原是王屋县三区自卫队队长,后来带着自卫队的10多人,死心塌地投靠日寇。依仗日军势力,时常外出敲诈欺压当地百姓,气焰十分嚣张。

1943年10月的一天夜里。

刘仁道率独立营一连包围了王屋东炮楼。

解决了门口哨兵,连长赵绍武率领战士首先冲进炮楼大院,照着炮楼窗口就是一通手榴弹。

爆炸过后,炮楼内寂静无声。

刘仁道对着炮楼大声喊到:“缴枪不杀,你们被包围了!”

喊话过后,仍无回声。赵绍武一声“扔!”紧接着又是一通手榴弹。

这时,才有一伪军爬到窗口,喊到:“别扔了,我们投降!”

门开了,一溜日伪军顺次高举双手走出炮楼。因为夜深有人已经睡下,中间还有光腚的。

这次共俘获日军3人,伪军26人,缴获步枪20支,子弹1箱。狡猾的张德普脱逃,成一憾事。

东炮楼被端后,独立营一鼓作气又将目标瞄准了西炮楼。

一天夜里,刘仁道带领独立营二连悄无声息冲进西炮楼大院,又是一阵手榴弹伺候,炮楼也被拿下。这次俘获日军5名,伪军18名,缴获步枪22支,机枪1挺。伪军经教育加入独立营,5名日军带到曹庄后,被就地处死。伪军副队长郭太文经教育后释放,队长周集勋因去大店参加日军会议,漏网,怯于独立营威力,遂逃往外地。

济垣公路上的两颗毒牙被独立营敲掉了。

2

严惩恶棍侯守典


国民党第九联队队长侯守典,神沟人。在国民党第七区逃往黄河以南之后,他重新拉起了一个50多人的队伍,名曰第九联队。他们打着维护地方治安的旗号,长期驻守大路村,管辖神沟、东阳、竹泉、大路、上观、麻院、铁山等村,不打日伪,专事催粮逼款,敲诈勒索,祸害百姓。1944年秋,九联队窜至下冶石板河催粮时,将27个缴不起粮食的贫苦群众逼进一孔土窑内,上锁,并在门口堆满柴草。然后通知其家人,扬言今天如果缴不出粮食,将点火统统烧死。因为,连年水涝蝗灾,加之日伪劫掠,百姓实在无粮可缴。最后,侯守典丧心病狂下令点燃了这把罪恶的火。27个百姓被活活烧死在土窑中,惨相目不忍睹。

惨案发生后,王屋县委、县政府立即研究决定由独立营锄掉这个为害一方的恶棍。

1944年深秋的一天,侯守典带一队人马,在小河口骚扰百姓,得知消息后,刘仁道率独立营二连火速赶往小河口,并包围了九联队。一番激战之后,联队被我歼灭,并活捉了侯守典。

之后,根据受害群众的强烈要求,王屋县人民政府在三教村召开大会,公审并处死了这个作恶多端的恶棍。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3

冷沟截取日寇物资


1943年11月。

白岩山上盘踞着一伙日伪军。日伪军修筑碉堡的地方,地方人也称谷堆怀。

时以入冬,山上少过冬物资。当时日伪的军事物资均从大店据点领取。

一天,5名日军和十多个伪军,押着20多个民夫,从大店往白岩山运输物资。因为天短路远,至冷沟已经天黑,冷沟是白岩山下的一个小村子,半沟住着保长曹生云一家。谷堆怀上的日军因抓丁派差等事,多与曹生云打交道,平时交往也不错,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所以天黑必须赶到这儿。

一阵寒暄过后,曹生云说,小夫们跑一天了,饥又饥,渴又渴,这往谷堆怀一路上坡,跑不动了,东西寄放这儿,让小夫们先回去,明天再背吧。

日军小队长,感觉他说的也有道理,于是打发小夫们回去了。

剩下来,曹生云把日伪军招待一番,酒足饭饱后,也回山上去了。

临出门,日军小队长还伸出大拇指夸奖,曹保长大大的良民!

其实,曹保长是一个白皮红心的开明保长。他知道刚成立不久的独立营粮食物资弹药挺紧缺的,他把敌人运送物资的事提前告知了独立营侦察员。刘仁道营长得知消息后,也做了周密安排。

侦察员轮流悄悄远远跟随队伍一天,刘仁道时刻掌握着发展情况。

怎样才能截取物资,又不伤害曹生云保长呢?

半夜,刘仁道带着一个排的独立营战士,敲开了曹保长家的门。

门开了,刘仁道闪身进屋,战士们持枪门外站岗。

没有太多的客套与拐弯抹角,二人一边烤火,一边嘀咕,不久曹生云起身打开堆放物资的门,提着灯笼前面照路,低声叮嘱战士们:小点声,稳点走。

鸡叫三遍时,屋内已空。曹生云才把屋内圈着的狗牵了出来,拴在院内的梨树上,一见人来人去,黄狗汪汪连声狂叫。山谷里回荡着狗的叫声。

刘仁道烤了一会火,起身握住曹生云的手说:“委屈你了,老哥!”

“都是自己人,说那叫啥?”曹生云嗔怪道。

天亮了,大雾弥漫了整个冷沟村。

浓雾中,响起了一阵阵枪声。

不久,白岩山上的日伪军下山了。

一进院,鬼子小队长直奔存放物资的小屋,开门一看,脸色气得黑青。

大声喊叫曹生云,无人应声。有人报告曹生云在房后。

赶过一看,傻眼了:曹生云被捆在房后的杏树上,浑身上下 被麻绳捆得结结实实,足有十多道。满脸是血,棉衣棉裤也被撕烂了,嘴里塞了一条白毛巾,见鬼子啊啊直晃脑袋。

鬼子上前先把毛巾拽掉,天冷,再加上又被捆起了好一会儿,他浑身不停颤抖,舌头硬,牙齿不住打架:“太太太,太君麻胡子,大大大的有。东西都扑拉扑拉的没有了。”

无奈鬼子只好把他从树上解下来,并象征性地做了简单安抚。

这次共截获大米500斤,子弹5000发,棉衣、毛毯4大包。

4

高红坡伏击日寇军车

1943深秋,傍晚,高红坡。

一辆日军军车沿盘山公路向上爬行。从坡底始,军车就已进入战士们的视线。

飕飕冷风直侵肌骨,他们身着单衣在此埋伏了大半天。

因为据侦察员报告,有军车从大店往邵原段洼运送军事物资,中午已从大店出发,按理早就应该到埋伏地点了,不会是路上抛锚了吧。

原来接报后,独立营派一连一班执行截击任务。他们把伏击地点、人员分工,甚至截取物资的运输都做了具体安排。

“准备!”班长杨择华低声下达了战斗口令。

看着军车一步步接近了伏击圈,战士们屏声静气,子弹上膛。

马达声越来越清。

杨择华瞄准司机,扣响了扳机,枪响,汽车戛然停下。副班长薛长恒等人纵身一跃,跳下堰头,刹那间爬上汽车,车上有押运物资的3个日本兵。按照事前安排,3人包一个,拖下按地就打,刀捅石头砸,一会儿全部解决。

这次伏击战缴获大米20包,军棉衣70套。

5

日本情报队的建立

独立营的几次主动出击,引起了日伪的恐慌,他们决心要掐死这支新兴的武装力量,无奈他们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甚至各村保长在王屋县县委、县政府的教育感召下,也尽力为共产党提供活动便利条件。

独立营活动地点飘忽不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游击战术使得日伪感到非常头疼。诡计多端的日军于是成立了情报队,情报队人员由本地人员组成,地形熟悉,便于活动,经费由日本人支出,情报队住在峡北头。平时情报人员或扮洋货郎,或扮买卖牲口的经纪人等等,他们走乡串户,搜集独立营的活动情报,随时报告日军。起初情报非常奏效,独立营前脚走,日伪后脚就能赶到,我独立营接连遭受了几次损失。

6

独立营小河口遇险

拔除王屋东炮楼后,独立营赶往临时驻地小河口。离小河口约二里地时,队伍派出尖兵班,搜索前进。走前刘仁道叮嘱:“最近有四分区17团在此活动,注意口令,不要误会。”

接近村口时,哨兵问口令,因风大,尖兵班未听清,顺口回答一声,继续前进。不料刚走几步,就被路边草丛跳出的人扑倒,枪被夺去。一听话音,日本人!他们迅速挣脱,跑上路边的山坡。后边队伍静等不回,知道情况有变,迅速撤往别处。天将亮时,尖兵班才回到队伍。据了解,原来有人告密,天黑时日伪包围了小村,令各家各户关门,不准出村,不许点灯,企图把独立营一网打尽。不料事出意外,诡计未能得逞,独立营脱险了。

这次有3名在此养伤的独立营战士被抓往大店,后有一人逃出,2人被日军残杀。

独立营起初怀疑内部有内奸,后经排查排除了这种嫌疑,原来是日本情报队所为。锄掉日本情报队成了独立营下一步的目标,要让敌人变成聋子与瞎子。

7

锄杀日本情报队

为锄掉日伪情报人员,独立营专门抽调8名精明强干的神枪手,成立了以成世程为首的锄奸队,专事定向锄杀这些日伪情报人员。

1944年初的一天,在葛山一带活动的独立营,得知有敌情报人员在张庄活动。刘仁道、刘雪尘随即指令卢允天、苟则会二人前去执行任务。

在张庄,两个情报人员正在百姓家吃油馍。一进门苟则会就说:“刘县长请你们去一趟。”

“在哪?”大个子情报人员仰起脸警惕地问。

卢允天说:“葛山。”

“管他在哪,先去看看再说呗!”小个子情报人员一看发财机会来了,一摸嘴,催促道。

说完,急着出门。卢允天在前,苟则会随后,两个情报人员夹在中间。一出大门,苟则会从背后猛地搂住了后边的小个子,并按倒在地,照着脑袋就是一枪,小个子栽倒在地,没气了。与此同时,卢允天也回头也搂住了大个子,谁知大个子力气大,卢允天一下子没按倒,反而被人家按在下边了。情况危急!苟则会猛冲过来首先夺枪,继而腾起一脚踹翻了大个子。一旁的卢允天手起枪响,大个子也去了。

据记载,仅1944年4月一个月时间内,独立营就锄掉了9名日伪情报人员。独立营的活动安全了。

8

大西沟伏击日伪军


1943年夏,日军毛田渡口碉堡被我摧毁,后日寇计划重修,拟先派一队日伪前往驻扎。得知消息后,政委刘雪尘联系神沟一带活动的太岳军区17团某排50余人,他和副营长一起根据敌人行进的时间和路线,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后派独立营一连与某排战士一同埋伏于大西沟的一处制高点,静待前去修筑碉堡的日伪军。

下午三时,一队日伪军共30余人进入伏击圈,我立即发起攻击。敌懵懂失措,胡乱还击。敌方共有日军10人,伪军20人。伪军都是本地人,没有经过战斗训练,枪声一响,傻了愣了,趴在地上,未做任何还击。只有几个日军举枪四处胡乱射击,密林之中的我军分区某排和独立营战士的火力全开,猛烈的火力压制,使得敌方完全处于劣势。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本次战斗,10名日军全被击毙,打死伪军2人,俘获12人,缴获步枪15支,机枪1挺,子弹10箱。

9

火烧狼窝


狼窝顶,位于邵原镇北坡。

一小道穿坡顶而过,它扼住了阳城通往邵原的要道。

何为狼窝不得而知,日军入侵邵原后,为卡死邵原通往太岳根据地的通道,在顶修一碉堡,因此成了名副其实的狼窝顶。

1942年秋,我曾将碉堡摧毁过一次,可不久又被日伪重修,且更加坚固。太岳行署指示要尽快拔出该碉堡,扫清通道。

1943年冬,独立营教导员周志民几次化妆进入碉堡内侦察,通过碉堡内线的合作,终于摸清了碉堡的内部结构情况,日伪人员数量以及武器配备情况。根据情况制订了摧毁碉堡的具体计划。

1943年11月的一天夜里,我军开始行动。

参加此次行动的有独立营的两个连和四军分区的一部。按计划队伍分别从东、北、西三面开始行动。二连从北沿坡岭小道进攻,一连从东崖下向上攻击,四军分区某部在西面正门攻入。

月黑风高,我方战士均悄无声息进入预定位置。

除武器弹药外,另有30人每人携带一捆秆草,这是攻击前训练中特有的项目。干什么用?战士们也能猜出几分,因此把自己的秆草捆得又多又结实。说是火烧连营,天冷,给人家小鬼子送份好礼物。

周志民看了看表,一挥手,四分区两个战士,从侧面黑影处一跃而起,扼住两个哨兵的脖颈,手起刀落,没气了。

瞬间,大风又起,院内的狗吠声也淹没了。天随人愿。

一连也解决了东边的岗哨,进入院内。

周志民带领北坡下来的战士迅疾奔到大门前,用木棍挑开了门栓,大门开了。二连也已到位。

机枪、步枪、手榴弹封锁了四个碉堡口,战士们先是用一番手榴弹问候小鬼子,紧接着30捆被点着的秆草,从碉堡口一捆一捆投了进去。

“烤火吧,小鬼子!”

“小鬼子,暖和吗?”

战士们兴奋地高声吆喝着,问候小鬼子。

碉堡顶棚是用一根根木头铺成的,30捆秆草进去,一会就被引燃了,风助火威,烈焰张天,照红了夜空。堡内鬼哭狼嚎,乱作一团。有试图夺门而出的,机枪挨个点名,再后来一切都静了下来。

这次战斗,共打死烧死9个鬼子,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及军用物资。只有一个鬼子躲在崖龛下侥幸逃脱。

自此,鬼子也没重修碉堡,狼窝顶上再无狼窝。

10

切断敌伪的通讯、运输线路

为防止日寇的报复,经研究,所有县委、县政府非战斗人员紧急撤往鳌背山安全地带,并决定由独立营切断日军的通讯与交通线路,随时出击打击敌人。

1944年春节前夕,独立营与四分区17团的一个连,将邵原至大路15里的电话线全部割断。入夜,寒风中,电线杆上分别是战士们割线的忙碌身影,盘成一盘盘的电话线,被战士们丢入了枯井、深坑里。15里公路也成了战场,在关键路段断路、挖陷阱,埋设地雷,并炸毁了西门村北的寨沟河桥。后大批日伪已到,我炸毁日军运输车一辆,趁天黑,撤离战场,天亮时,独立营与追击的日伪军,在香炉池再次交火,因大雾,才清楚敌人用机枪封锁了我们的退路,独立营沿小路转移至蚂蚁床沟岭上,刘仁道排兵布阵,准备再次从背后袭击敌人。孰料对方枪声渐息。起初,我怀疑是敌人的缓兵之计,后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撤退,原来雾大、沟深、林密,日军恐受重创,随即撤退。

11

独立营三次反“扫荡”

我独立营对日寇的连续沉重打击,使得日寇恼羞成怒,连续对我根据地进行了三次大“扫荡”,目的在于彻底消灭我独立营。

▲第一次反“扫荡”

1943年10月,敌伪对我根据地进行了第一次大“扫荡”。太岳四军分区参谋长冯精华率主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粉碎敌伪扫荡,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第二次反“扫荡”

1943年冬,敌伪进行第二次大“扫荡”。

我独立营配合主力部队分内外线作战。

内线作战。刘仁道与周志民率独立二营在鳌背山、王屋山一带坚持作战。夜袭王屋东、西炮楼张德普部,俘获伪军30余人,缴获步枪20多支及部分弹药。上韩旺伏击日伪运输车队。缴获部分物资。

外线作战。政委刘雪尘和副营长徐鲁卿率独立营一连在邵原以南外线游击区活动,伺机作战。

内外配合,打击日伪,最终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第三次反“扫荡”

1944年春,不甘心又进行了三次大“扫荡”。

鳌背山。日军80余人,伪军120余人,民夫200余人。

敌伪目标上石板,准备偷袭独立营。至樱桃河被我前沿哨兵发现,独立营提前转移。敌扑空后,稍作休息,回程途中遇娶亲队伍,打死新娘与送亲人共4人。

营长刘仁道率独立营二连埋伏于黄背角前坪,伺机袭击。寇至,于东坡滚石头,扔手榴弹。敌贴于崖根无暇顾及。县委书记率独立营一连,埋伏于布袋沟沟口高崖顶,开枪瞄准射击,打得敌人猫腰顺河前逃。此次共打死打伤日军5人,打伤伪军8人。


三、旧闻里看独立营杀敌的身影


抗日战争后期,局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独立营,频繁出击,迭创日伪,极大的鼓舞了晋豫边根据地军民的士气。《新华日报》(太岳版)曾予以连续跟踪报道。我们从档案馆里辑录了几则旧闻,可以一窥当年独立营跃马驰骋王屋山,挥刀奋勇杀倭寇的身影。

1

我军光复邵原镇


(本报讯)据23日太纵司令部公报:我军扫清济垣公路两侧之敌。本月16日,我独立营攻克段洼、上韩旺两据点,守敌大部被歼,俘获伪军16名,缴获迫击炮2门,掷弹筒两个,步马枪28支,战马1匹,弹药无数。攻克段洼后,17日,我军移锋东指,向该线伪军最大据点邵原镇发起攻击,当即克复。战斗中,敌队长卢同武率部120多人携械投诚,缴获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步枪90余支及各种弹药无数。

邵原光复后,大店、王屋镇的伪军已处于我军重重包围之中。

(选自1944年7月28日《新华日报》太岳版)

2

敌伪四千进犯豫北,我奋力抗击


(本报讯)17日,济源敌寇一大队与伪军81团900余人,沿济垣公路西窜,配合垣曲敌伪千余人,合击我邵原镇,我奋力抗击。至发稿时,激战仍在进行之中。

(选自1944年11月《新华日报》太岳版)

3

王屋军民反扫荡 辗转出击,迭创敌伪

(本报讯)济源、垣曲之敌伪三千余人,本月16、17日出犯,19日合击我邵原镇,

并向济垣公路沿线及黄河北岸等地“扫荡”。我王屋县独立营与解放区人民,以英雄姿态投入反“扫荡”。辗转出击,迭创敌伪。将敌伪81团一部200余人击溃。同日,我将大店南犯阳庄之敌60余人击溃。28日我部袭击邵原,歼敌一部。

敌伪经我连日打击,随即仓皇外撤。25日敌一千余人向东撤退。27日,邵原撤退之敌200余人,途经院科,遭我伏击,毙伤敌伪30余人,余敌在我追击下仓皇东撤。邵原剩余残敌100余人,在我围困与打击之中。

(选自 1944年12月16日 《新华日报》太岳版亭兰 )

4

独立营高红坡设伏歼敌

(王屋讯)11月30日,敌伪200余人,向大店护送所劫掠我之物资。我独立营在高红坡设伏,将敌尖兵排全部歼灭,残敌狼狈逃回远处。

又28日,敌伪至我南乡抢掠时,遭我独立营迎头痛击,敌伪溃败,我缴获战马□匹,步枪2支。

抗日战争后期,日寇战线拉长,战略物资匮乏,其在我根据地大肆抢掠,以所抢物资支撑战争行为。

(选自1944年12月27日《新华日报》作者 苗英杰)

5

邵原敌伪被迫撤退, 豫北反“扫荡”结束

(本报讯)25日,在我军的不断打击下,向我“扫荡”之敌伪分别向孟县、济源窜去,反“扫荡”已胜利结束。

3月1日,邵原之敌伪被迫弃堡东窜。至东阳河河滩时,遭我侦察部队袭击,敌伪混为一团,仓惶向济源逃去,邵原光复。我军乘胜追击,收复大店以西济源公路沿线。至此,我与豫西根据地连成一片。

(选自1945年3月11日《新华日报》太岳版亭兰 文成 )

6

我军威震济垣路,大店伪军反正

(本报讯)邵原光复后,3月5日,慑于我军强大威力,大店伪军队长葛子侯、郭泰文率部反正,现已到达解放区。该部63人,步枪50余支,轻机枪1挺,短枪13支,弹药一批。

(选自1945年3月17日《新华日报》太岳版 亭兰 筱原)

7

我军光复封门口六据点


(本报讯)自邵原光复后,我军又围困走大店、封门口、三官殿、虎岭、佛爷头、李八庄等6个敌伪据点。敌伪抓不到民夫,运输也极为困难,我军乘势加强政治攻势,至3月19日,大店、封门口、三官殿、虎岭等据点敌人全部向东撤退,南坡根敌伪也于21日上午撤走,我已全部进驻上述地点,并派部队向武山方向活动。武山守敌已呈动摇状态。

(选自1945年4月11日《新华日报》 太岳版李毅 曹英杰)


四、庆祝王屋县全境解放大会


1945年2月27日,

元宵节 , 王屋县委、县政府在邵原召开了“王屋县庆祝全县解放大会”。

从正月初十起,各村文娱队伍均已进驻邵原镇周边村庄,甚至阳城老区的杨柏、横河等地也派代表参加。

此时的邵原,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大街小巷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庆祝胜利的标语,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八年了,王屋县人民第一次如此的扬眉吐气。

会场设在上庙遗址。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醒目的大红横额“庆祝王屋县全县解放暨元宵节文娱大会”

参加大会的干部群众达3万多人。会场人山人海,依次有持枪的民兵,有手持红绿彩旗的学生,有化了妆的文娱表演队。会场左右是二、三区的百姓民众。

王屋独立营的战士服装整齐,步调一致,肩枪列队入场。会场群众起身致意,并报以热烈的掌声。独立营是人民抗日的英雄。

台上,各局、各科室领导,及各区区委书记、区长等就坐。

大会开始,县长刘仁道首先宣布“庆祝王屋县全县解放及元宵节文娱大会,现在开始!”

独立营向北山发射八枚迫击炮弹,表示浴血奋战的抗战八年。

接下来,县委书记刘雪尘、县长刘仁道、宣传部长翟良超等分别做了讲话。

他们历数了八年间日本侵略者在王屋山区的残暴罪行,回顾了王屋人民为赶走侵略者所做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没有扩音器,没有喇叭,但是人们听得清清楚楚,因为那是人民的心声。

场上,不时掌声阵阵。

会议结束后各代表队的各类文娱表演活动相继展开,活动整整持续了三天三夜。


五、尾声

1945年12月7日,王屋县独立营300多人,与济源独立团合编为太岳军区四分区独立二团。王屋县县委书记刘雪尘,王屋县县长刘仁道到逢石欢送独立营,会上他们勉励战友们,奋勇杀敌,再立新功,为王屋人民争光。

王屋巍巍,大河滔滔。

独立营战士们,八年来,浴血杀敌寇,如今征尘未洗,再踏征程。

路口,刘雪尘、刘仁道二人肩并肩,泪眼目送战友。

山路蜿蜒,尘起处,长龙般的钢铁队伍渐渐融入了王屋山中。

他们似巍峨的高山。

他们是不朽的丰碑。

(本文参考、改编于《中原抗战实录》《中国共产党 济源历史大事记》《济西风云》《邵州烽火》等书,在此一并致谢。)

烽火王屋山 | 作者:​张耀中

作者简介:张耀中,河南济源人。闲时偶尔写几篇文字,纯属率性之作,无所成就,唯图愉悦心情。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阳城   济源   敌伪   保长   炮楼   伪军   日寇   碉堡   我军   日军   鬼子   国民党   烽火   美文   情报   物资   独立   作者   张耀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