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影我的梦 | 作者:郭先军

我的电影我的梦 | 作者:郭先军


人活着就应该有梦想 ,但梦想与成功之间的路是坎坷的 ,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精神 ,这便是人生价值 。

——题记


1

我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那时正盛行着“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戏的经典唱段,大人小孩都能哼上几句。

当时的农村,每年放不了几部电影,几乎都是黑白影片,《钢铁战士》《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地道战》《地雷战》等,让我和小伙伴们看得津津有味。因此,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当好人当坏人”的游戏,手里拿着木头枪和木头刀,模仿着电影里的“打仗场面”。

1973年,七岁的我上学了。那年深秋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公社电影队又进村了,我和小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都搬着椅子到村大院舞台前“占地方”。

吃罢晚饭,我们来到舞台前。坐在椅子上嬉闹,等待着电影的开演。

放映机的马达开始响起来,一道光柱投向了银幕,雄伟的天安门闪着金光,衬底叠印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字幕,红色背景上出现毛主席语录及高亢的男声旁白解说,接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音乐旋律中,红色大幕慢慢拉开,出现了“林海雪原”的景色,红色片名《智取威虎山》徐徐推出……

“彩色的,真好看啊!”人们惊喜地呼喊着。

我聚精会神地看着银幕,那色彩、光影、构图、唱腔及故事情节,真是引人入胜啊。特别是“打虎上山”一场,把我迷得如痴如醉,本来想解小手,可银幕上的场景太迷人了,还是忍着吧……

群山,白雪皑皑。

松柏,挺拔参天。

好一个杨子荣,他骑着青鬃马,奔驰在莽莽的林海雪原之中……

那飞舞的雪为他加油,那呼啸的风为他鼓掌。

“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

好美的音乐,真是气势磅礴。

好美的唱腔,真是高亢雄壮。

……

我好激动啊,便站起来看着。这一动,终于憋不住,小便失禁了。哎呀,我啥都不顾了,看电影要紧啊……

最精彩的还是第九场“急速出兵”……

雄壮的音乐交融着那铿锵的锣鼓,飞舞的雪花伴随着那呼啸的寒风。

茫茫雪原上,身披白色披风的解放军战士和民兵们在飞速的滑着雪,最靓丽的还数飒爽英姿的小常宝,她身穿的那件红棉袄真鲜艳。

他们滑得真轻快,他们舞得真优美,犹如无数展翅的雄鹰,翱翔在大银幕上,令我久久难忘……

后来,虽然多次在电视或电脑上看《智取威虎山》,都没有童年时看得过瘾。

2

1974年的夏天一个晚上,公社电影队在村大院放映黑白老电影《钢铁战士》。

影片真精彩啊,由于当时小,看不懂故事情节。但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张排长、炊事员老王、通信员小刘,还有叛徒齐得贵。片中有一场戏,让我和小伙伴们记得清清楚楚:有一天深夜,张排长被敌人带到一个大庙里,那阴森的殿堂里点着几盏昏暗飘忽的油灯,几尊张牙舞爪的鬼怪塑像在摇曳的灯光下显得狰狞可怕。

敌人威逼着张排长说出机器和粮食的下落,张排长大义凛然地痛斥着敌人的罪恶行径。敌人气急败坏,无情地给张排长上了一种叫“压杠子”的酷刑,他们强行把张排长按跪在地上,一根杠子放在腿肚上,一根杠子捆绑在胳膊上,使劲地压着,残忍无道。这几个短镜头让我永远铭记,压杠子的匪徒瞪着眼,张排长坚强地挺立着,匪首狰狞的脸与塑像鬼怪狰狞的脸,一个敌兵阴森的脸,张排长疼得脸上淌汗,宁死不屈,最终昏厥过去……

后来,我和长大的伙伴们时常提起这部电影,产生了很深很深的感情。闲的时候,常在电脑和手机上看这部经典的老故事片,脸上都流着泪啊。

《钢铁战士》是最经典最感人的红色故事片,拍摄于1950年,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片根据武兆堤、苏里、吴茵的歌剧《钢筋铁骨》改编,讲述了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某部排长张志坚、炊事员老王及通讯员小刘在执行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时,受伤被俘,威武不屈,和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由成荫导演,张平、杜德夫、孙羽、张锡奇、胡朋、李林、贺高英等参加演出。

1951年,《钢铁战士》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

由于农村条件有限,还有好多精彩的故事片当时没有看到过,《祝福》《早春二月》《红旗谱》《小兵张嘎》《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渡江侦察机》《闪闪的红星》《大渡河》等,是在后来的电视、电脑和手机上陆续看到的,想起来好心酸啊。

3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电影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小花》《归心似箭》《今夜星光灿烂》《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部部经典故事片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唐国强、郭凯敏、刘晓庆、陈冲、张瑜等优秀的青年演员,及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此时,我与电影结下深深的情缘。

1982年,功夫影片《少林寺》在中国大陆上映。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我的本家哥哥想带我跟他进城看《少林寺》,正上初中三年级的我,向老师请了假。

第二天早上,我跟着本家哥哥进县城了。当天下午,我们哥俩在“工人文化宫”看的《少林寺》,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宽银幕电影。大银幕上的画面真美真精彩呀,我看到了奔腾黄河和雄伟的嵩山,看到了古朴的少林寺及绝美的少林功夫,欣赏到委婉动听的《牧羊曲》,看到了以觉远、昙宗师父为主的少林棍僧和王仁则、秃鹰等贼兵的精彩打斗。把我激动得兴奋不已,又一次让我感受到电影艺术的魅力。从此,我知道了功夫影星李连杰。

初中毕业回乡后,虽然每天干着地里的农活,但在雨天或闲余的时候还是坚持学习,看以前的语文课本,看小说和唐诗宋词,有时还写点小文章和小诗歌,自娱自乐。隔一段时间我要去趟城里,从新华书店买回几本电影杂志,每天晚上在我的房间里认真地看着。电影编剧和电影演员,便成了我的梦想。

4

1984年的冬天,我的一个朋友带来了好消息。他从一本文学杂志上获悉,峨眉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成立了一个电影电视编剧函授班,面向全国招生,学习一年,学费36元。我把想法告知了父母,二老当然不同意了,因为我们家已承包了村里的苹果园,爸妈严格要求我老老实实地干活,花钱学习电影函授是不务正业。我坚持着我的观点,于是便和父母生了一场气,三天没有吃饭,也不去果园里干活,最终还是二老妥协了。1985年的春天编剧函授班正式开课,那天,我收到第一本教材,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编印的。同时还收到函授班的信件通知,我的辅导老师是峨影的资深文学编辑李晖远先生,他曾担任过《蛇案》《深谷尸变》等影片的责任编辑。

函授班每寄来教材,我都认真学习,这些教材是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汪流、王迪、黄式宪、柳城、刘一兵、陈智等老师们编写的,我从书里也学到了一些知识,“电影的镜头与景别”“电影剧作的美学特征”“电影的文学性”“电影剧作结构”“电影语言”及“蒙太奇手法”。

1986年,我参加了成都市电影家协会举办的影视编剧函授班,学费38元,《电影剧作基础》《中外电影剧作大全》《电影艺术概论》等教材是由四川大学教授朱玛先生编著的。

虽然学了两年编剧,剧本写起来还是有点勉强,文字功底不行,毕竟没有上过高中。

1987年,我参加了北京文化艺术学校电影表演函授班学习,学费40元,通过一年的学习,了解电影表演艺术的理论知识,知道了“表演的双重生活”“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表演技术诸元素”“体验派”和“表现派”及“间离效果”,知道了斯坦尼斯拉夫和布莱希特。

1988年3月初,我从收音机上得到一个消息,洛阳有一个影视表演培训班招生,授课老师是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表演艺术家里坡先生,于是我掏30元钱学习了一个月。与此同时,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面向全国招生,我写信报名并收到院方招生办寄来的准考证,并通知4月30日在北京初试。由于果园里活忙,父母不想让我进京参加考试。还有一个原因,电影学院招生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全国只招生14名,咱的条件能行吗?一没有上过高中,二家住河南偏僻农村,普通话讲的不标准,语言都过不了关,虽然学了一年影视表演,只是略知一些皮毛。唉!只得放弃了。现在,北京电影学院1988年招生的准考证还收藏着呢。

5


由于我过度地痴迷电影,遭到村里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认为我的脑子不正常,婚事也受到了影响,无论和哪一个姑娘相亲,总有人填坏话。直到29岁,才勉强地和一个相貌平平的姑娘结婚。

成家后,我依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着我的电影梦。除此之外,我还非常喜爱国粹京剧,常和邻村的几个京剧戏迷在一起唱戏。这时,母亲很支持我的电影创作,陆续给钱让我买稿纸,于是我花三年时间写了两部电影文字剧本《憨憨的京剧迷》和《来访的外乡女》。妻子见我天天忙于修改文稿,耽误了地里和果园里的活,经常和我生气,两部剧本曾被她撕毁,为此我俩还打了一架,感情上出现了裂缝。2004年的夏天,父亲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由于我本人管理不了果园,随即就把树砍掉,变成了耕地。当时母亲已经患上了脑梗,没有想到三年后也走了,家庭的重担落在我的肩上。此时,我还是执着地追求我的电影梦,已到走火入魔的地步,农活也不干, 多次拿着我重新写好的两部剧本,进城请报社的专业编辑和文联作协的老师们审稿指点。应验了当年父母说的“不务正业”,导致我和妻子的感情崩溃,最终于2008年9月离异分手,剩下我和十二岁的儿子相依为命。由于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只得一方面干地里的活,另一方面在附近的村里干建筑小工,挣钱供儿子上学。唉!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低落,好一似冷水浇头怀抱冰啊,两部电影剧本只得遗憾地放弃啦。

电影,曾给我儿时带来无穷的欢乐。电影,曾让我的青年充满了灿烂梦想。又因为电影,让已是中年的我身陷困境。

唉!我真的不服气啊,一定要坚守梦想,矢志不移!


6

2009年的冬天,从洛阳一个朋友那里获悉,洛阳广电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要拍一部电影,名叫《牡丹花儿开》。制片人名叫王自力,他是洛阳电视台的资深记者,于是我便赴洛阳面见王老师,他是一个性情温和的文化人,我给他讲述了我自己追梦的经历和家庭的遭遇,他很同情我,并答应让我进剧组里参与电影的拍摄。

2010年的春天真美,洛阳城牡丹鲜艳,景色迷人,电影《牡丹花儿开》于4月18日顺利开机,我在摄制组里担任剧务,和几个场工在现场铺设轨道,安装升降机,搭灯光高台,维持现场秩序。每天早上八、九点上工,在片场就是一天,有时干到深夜十一、二点甚至到凌晨三、四点才收工回宾馆。干了几天,我患上了咽喉炎,嗓子红肿嘶哑,虽然又苦又累,但心里却是甜美的,我终于触摸到梦想的羽翼。我跟随着摄制组,先后到孟津平乐镇、洛阳电视台演播厅、洛阳大酒店、老城真不同饭店、市艺校、市政府、机场、老城丽景门、神州牡丹园等地取景拍戏,4月26日中午,洛阳的戏份顺利杀青。下午,剧组开始向浙江横店影视城出发,到那里拍其他戏份。

摄制组全体工作人员于4月28日早上顺利到达浙江横店影视城,这是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素有“东方好莱坞”之美称。剧组在这里拍了十几天的戏,在片场,无论是白天的戏或者夜戏,全体人员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都很敬业。演员们认真揣摩角色,有时为了一句台词,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调度,无论拍多少条,戏走多少遍,都毫无怨言。说真的,电影确实好看,拍起来很不容易,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辉煌的收获。

这次在横店,剧组请了几位国内当红的影视演员,孙海英、吕中、郭达、郑爽及著名曲艺家莫岐和相声演员刘惠,这几位名角儿大腕我都见了,并和他们合影留念。

除了干剧务,我还客串小角色。在“广州街畅春园”片场,和孙海英搭戏,我演了个“日本鬼子”,还说了一句台词,并得到孙老师指点。在“明清宫苑大杂院”片场的群像戏里,我还是一个“鬼子”,和郭达、刘惠二位老师同在一个场景。

戏杀青的时候,已是那天凌晨两点,整个片场欢呼起来,导演魏大航握着我的手说:“辛苦啦!”

顿时,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

2011年1月7日,这部影片在洛阳新都汇奥斯卡影城举行看片会,并易名《甲天下》。后写了一篇题目为《梦园牡丹花儿开》的文章,发表在洛阳广播电视台的内部杂志《洛阳影视》2011年第1期。

7

2011年深秋,我参考着《憨憨的京剧迷》和《来访的外乡女》的部分情节,重新写了一个电影文学剧本《唱着戏回家》。本子虽然修改了三年,写了四稿,但对剧本的后半部不是很理想,觉得虚假。便忍痛地搁置在一旁,还得打工干活,只能瞅机会再次修改稿子。

2018年我在北京务工。那年的10月29日上午,我有幸参观了北京电影学院,在校史馆里看到了胶片摄影机和一些照明器材,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我徜徉在梦想中辉煌的艺术殿堂。随后,我又来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这儿已成空空的厂区,留下了篮球场、办公楼、厂房及家属楼。那挺拔的老白杨树、老柿子树和青翠的松柏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郁郁葱葱,景色迷人。

我来到一座红砖砌的老摄影棚,想进去看看,被留守人员制止,他们解释道:摄影棚长时间没有使用,里面的照明器材设施老化,怕游客进去,灯具脱落伤人。问起北影厂的情况,听他们说:已搬迁到怀柔影视基地。

虽然没有进棚,能在外面观看,心里很激动很高兴。童年和青年时看过的很多经典影片,都是这里拍摄完成的。唉!我喜欢电影啊,虽然没有真正从事这个行业,但能亲身来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看看,我心满意足啦。此刻,酸楚的泪水溢出了我的眼角,梦想的泪花闪烁在我的脸上。

2019年的1月份,我满怀信心地开始创作电影文学剧本《梨花开了来唱戏》,3月18日完稿,这个本子借用了《唱着戏回家》大部分情节,我非常满意,比前三部剧本好多啦。后拿到洛阳让王自力老师看了本子,王老师又改了一个剧名《梨花情缘》。

2019年7月23日,《梨花开了来唱戏》被河南省版权局登记注册,编号为:豫作登字—2019—A—760

接着,通过熟人关系,在微信上把剧本发给北京的两个专业老师。二人都是河南老乡,一个是某重点大学的中文系教授,一个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的电影学硕士,二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目前,这个剧本还在修改中。说实话:剧本,剧本,一剧之本,质量是最重要了。因为一部电影剧本要投入超过百万元的资金来拍摄,还要经过导演的“二度创作”。如果上院线或央视的电影频道及网络平台,票房和收视率是由观众来决定的。对于剧本,只有认认真真地修改。

哦,我的电影我的梦啊!

希望自己写的电影剧本能早日搬上银幕,忍辱负重地追求了大半辈子啦。唉!

我的电影我的梦 | 作者:郭先军

作者简介:郭先军,河南济源五龙口镇化村人。爱好影视文学、文史、京剧、摄影及散文创作。济源作家协会会员,有作品发表在《济源日报》《济源文学》《济源广播电视报》《中国京剧》等报刊杂志。现为济源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沁园春》词牌名传承人。


审核:文子 |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郭先军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济源   函授班   杠子   洛阳   剧作   电影   故事片   排长   京剧   美文   北京   剧本   电影制片厂   老师   梦想   作者   影视   郭先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