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几乎永远跟理智没有什么联系,希望不是出自理智,而是本能

↑↑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希望几乎永远跟理智没有什么联系,希望不是出自理智,而是本能


《生活与命运》作者:瓦西里·格罗斯曼

格罗斯曼以托尔斯泰式的宏大视角和写实笔法,讲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经历,并通过家族成员各自的遭遇串起上百位出场人物与一系列交叉延伸的历史事件。历史的创痛、现实的积弊,极权与战争双重碾压之下人性的艰难处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细节纳入其中。


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全书的色调犹如俄罗斯的秋冬,昏暗、阴冷而压抑。如果你没有做好准备去直面那些惨淡卑微的生活与坠入尘土的命运,不要读它!


真实的战争过程不是伟人的雄才大略运筹帷幄,不是将帅的攻城拔寨决胜千里,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蝼蚁般被抹杀,他们没有雄心壮志,仅仅想活下去,想再见一见魂牵梦绕的人而已。在个体无法左右的历史大潮中,还有人性和爱在闪光,它的力量,超越生死。


精选书摘

1.在年轻时候,朋友和同志身上的一切都是可亲的,容易理解的。敌人的每一种思想、每一种观点都是格格不入,毫无道理的。可是现在他常常在异己者思想中发现他在几十年前珍视的东西,而在朋友的思想和言谈中有时会不可理解地出现异己的东西。

2.全书从头到尾贯穿着一个非同寻常的观点:极权国家运作的机理和现代物理学一样,都着眼于概率,不关心因果关系;看的是巨大的总量,而非单个的人或粒子。

3.在他笔下,相对安全平静的后方有时候竟比斯大林格勒战线上的最前锋还危险。因为后方的人或许有床可睡,但睡不安稳;或许有饭可吃,但食不下咽。因为他们要担心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生怕犯错;他们要留意权力的走向,以免一不小心走上“邪路”。战壕里的士兵则不然,由于不晓得今晚是否人生在世的最后一夜,反而因此坦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便连人际关系也都简单了许多,回复到它最该有的本然面目,喜怒哀乐尽皆自然无碍。夸张点讲,在格罗斯曼笔下,战场上的人居然活得更加像人。

4.希望几乎永远跟理智没有什么联系,希望不是出自理智,我觉得,希望出自本能。

5.战争的秘密及其悲剧性,就是一个人有权力叫另一个人去死。这种权力所依靠的基础是:人们为了共同事业,可以赴汤蹈火。

6.“不能把人当绵羊来领导。列宁那样聪明,就连他也不懂得这一点。所以要革命,为的就是不要任何人领导人。可是列宁却说:‘以前领导你们的人糊涂,我会做明智的领导。’”

7.人是多么奇怪、多么令人吃惊的造物呀!他有力量去死,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拒绝甜饼和冰糖。

8.渺小的人和高尚的人都有不足之处。他们的区别在于:渺小的人做了好事,就要夸耀一辈子;高尚的人做了好事,一点也不注意,而长期记在心里的是他所做的坏事。

9.生命就是自由。生命的基本原则就是自由。自由与受奴役,生命与死的物体——界限就在这里。

10.我们常常讥笑知识分子像哈姆雷特一样充满矛盾,讥笑知识分子多疑,不坚定。我在年轻时也很鄙视这些特点。可是现在我的看法不同了:有些人之所以能有伟大的发明,能写出伟大的作品,就因为他们不坚定和怀疑,他们做的事情不比那些宁折不弯的人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卫国战争   托尔斯泰   极权   异己   列宁   知识分子   美文   笔下   渺小   本能   理智   权力   力量   战争   思想   领导   生命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