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难放怀,俯仰天地宽

把心中最难放下的事放下,必然是天地宽,心里明,精神爽,有奔头。

放下难放怀,俯仰天地宽

《小窗幽记》中说:“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能从最令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那么到处都会头脑清醒、心里明白;如果把心中最难放下的事放下,那么就会有豁达的心境、宽广的道路。

人生总会遇到逆境,也会遭受挫折,还会有难迈过去的“沟坎”,这些纠结在心里,就等于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若不能放怀,非但磨难未解,反而雪上加霜,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就利于再战,更利于走出黑暗,又见光明。

放下难放怀,是一种精神、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觉悟、一种品格。

1

事到难时且放怀

遇到难事,是经常的事。有的是做事不顺,有的是被人伤害,有的是遭遇挫折,有的是受到委屈,等等。事到难时,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稳得住,是极其重要的。

“难放怀”,若论人生“极迷处”,应该就在这里。因为,心事难放下,负面情绪就像恶魔,纠缠你,吞噬你,令你迷茫、急躁,做错事,做不成事,甚至危及到你的健康和生命。

事到难处,果断地放下,就是从最使人迷惑的地方识破迷惑,就有了处处清醒、事事明白的感觉。

我的一个朋友,前些年在山里开矿,遇到不少麻烦,最终投资失败,亏了不少钱。他总是纠结着这件事,人十分憔悴焦虑,常常发脾气,与过去判若两人,弄得朋友都躲着他。去年中秋节前,他约我们几个朋友吃饭。见面后,我们都很吃惊,只见他脸色红润,微微显胖,精神状态好多了。我们都很高兴,纷纷问他怎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他说:“因为总放不下投资失败那件事,整天郁郁寡欢,导致身体出了问题,虽不很严重,却惊醒了我:如果我再不放下这件事,不仅赔了钱,还要搭上命,这还了得。从此,我放下了这件事,不去想它,积极乐观地做自己该做的事。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我的活力又找回来了,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更清楚了,这两年也顺利多了。”

是啊,心中难放下的事放下了,眼界就宽了,心里就亮了,路也就走顺了。

放下难放怀,俯仰天地宽

2

愈遭大难愈放怀

草不经风雨长不壮,人不遇磨难不成材。曾国藩在一篇短文里有一段精辟的经验之谈,他说:“古人患难忧虑之际,正是经业长进之时。其功在于胸怀袒夷,其效在于身体康健。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佛家之所以成佛,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将此心放得宽、养得灵,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则自身虽有外感,心不至于内伤。”

司马迁遭遇腐刑和牢狱之灾,却激励他发奋著述,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贝多芬中年耳朵完全失聪,但其一生却创作了大量乐曲,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正是磨难,让他们创造了奇迹,成就了不朽的事业。

越是遭遇大难,越要把心放宽。圣人是这样做的,才成其为圣人;佛家是这样做的,才成其为佛,我们为什么不能也这样做呢?

只要活着、健康地活着,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就没有什么可堵心的,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不管是风吹浪打,还是酷暑严寒,都能支撑住,都能熬过去,都能解决了。

3

心怀天下万境宽

心怀天下,就是以天下为己任,不计名利得失,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有了这样信念,就有了博大的胸怀,就有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天地。

心怀天下,就是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实现人生价值。不在个人的小圈圈里打转,那些欲望俗念就拋在了脑后;成就大我,路会越走越宽,心也会越走越宽。

心怀天下,就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讲奉献、敢担当、尽职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视磨难,藐视困难,并把它作为成长的阶梯,经受的考验。

放下难放怀,俯仰天地宽

心怀天下的人,“有活泼泼之胸襟,有坦荡荡之意境”,有几分涵养之静气,哪还有放不下的私事,哪还有计较个人的得失?前不久,在全国战疫表彰大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张伯礼、张定宇、陈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他们正是心怀天下,不计得失,为国家战胜疫情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心中放不下的,往往是名利;不为名缰利锁所困,心境自然开朗。我们要立志高远,心胸开阔,不畏艰难,在人生路上书写出辉煌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佛家   大难   大我   坦荡   圣贤   胸襟   心怀   磨难   美文   得失   胸怀   有的是   心中   人生   天地   国家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