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有长福,探求获真知

《菜谭根》中说:“一苦一乐相磨炼,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磨砺有长福,探求获真知

人这一辈子,从童年走进少年,经过青年、中年又到了暮年,想想看,哪个阶段不是和苦与乐打交道,不是在苦与乐中度过?人的一生实实在在是一部苦乐史。在苦与乐中磨炼,在哭与笑中陶冶,尤其那些在艰苦中砥砺前行、在磨难面前熬出伟大的人,幸福自然会到来,也必将会长久。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不思则迷惑,只思不学则懈怠。只有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再学习,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不断地在质疑中再认识,再认识中有收获,才能取得真知。这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论。

人世间,苦与乐相磨炼也好,疑与信相参勘也罢,我们为美好幸福生活而学习奋斗,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磨砺与沉淀。久藏必飞高,炼极定福成。

磨砺与沉淀,出胸怀大志。胸怀大志,从来都是从磨砺与沉淀中孕育而生的。司马迁受宫刑后,立志继承父业,在牢狱著述历史,创作了千古流传的《史记》。蒲松龄一生潦倒,屡次科举不应,年至七十仍然难酬壮志。但他不灰心丧气,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潜心创作,完成的一部《聊斋志异》使其成为清代著名文学家,名垂千古。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听力渐渐衰退,四十五岁时耳朵完全失聪,但他矢志不渝,坚韧不拔,创作了多部世界著名交响曲和许多其他乐曲,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有人说,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确实如此。

磨砺与沉淀,出淡泊宁静。山峦巍峨耸立,有巅峰,也有低谷;江河奔流不息,有静水深流,也有惊涛骇浪。月有圆缺,花有开落,万物难圆满。人生也是这样,面对沉浮得失,悲欢离合,更是无法完美。

因此,人们在磨砺中懂得:唯有明志才能淡泊,在沉淀中明白:唯有致远才能宁静。为什么有的人浮躁、忧虑、消极、无为,满身的负能量?而有的人不计得失,心无旁骛,忘我奋斗,功成名就,处处是正能量?答案唯有一个,就是自己是否志存高远。事实证明,胸怀大志,奋发进取的人,虽然有苦,但甜也多,心更安。

磨砺有长福,探求获真知

磨砺与沉淀,出智慧才干。俗语说,经一事,懂一理;读一书,晓一理。经历就是成长,尤其是在艰难困苦和坎坷挫折面前,磨砺是更好的成长。多磨难能锻炼人、造就人,使人增智添才,成为担当大任的人。而优越的生长环境,却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并不利于人才的成长。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之所以“立得住”,“静亦定,动亦定”,是因为事上磨的多,智慧才干有,处理得心应手,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要积极地事上磨,苦中求,把磨砺当如百炼钢、百炼金,使我们锻造成一块好钢、一锭真金。

磨砺与沉淀,出众出成果。如果你是一个铁杵,想成为人人羡慕的绣花针,那么你就在磨石上一点一点地磨,持之以恒地磨,最终定会磨出一枚精巧的绣花针。磨砺是成功的基石,沉淀是成才的源泉。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若想出众出成果,就要磨砺与沉淀。这种磨砺与沉淀,多半是要在学习上下功夫,即便是“衣带渐宽”也不动摇,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只有这样,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的发现和难得的收获。

磨砺带来了长久的福气,沉淀获得了丰厚的真知,这使我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我们要感谢磨砺,感谢沉淀。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更加紧紧地拥抱磨砺与沉淀吧。

磨砺有长福,探求获真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真知   大儒   聊斋志异   贝多芬   壮志   史记   再认   名垂千古   绣花针   胸怀大志   才干   磨难   美文   得失   出众   能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